
会员
传习录(全译全注)
更新时间:2017-12-08 14:26:02 最新章节:第58章 注释(6)
书籍简介
《传习录》是明代哲学家、宋明道学中心学一派代表人物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的语录和论学书信,集中反映了王阳明的心性之学及其辨证的授课方法,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鉴于《传习录》语言晦涩,难以理解,本书特附注解和译文,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理解,更能从中获得熏陶和启迪。
上架时间:2016-01-01 00:00:00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明)王阳明
最新上架
- 会员《大学》原本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后经过二程、朱子的提升,最终列入四书之中。因此,宋代《大学》思想的发展演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术事件。本书对二程、朱子、陆九渊等重要学者的《大学》著述进行了仔细的哲学研究,并对卫湜的《大学集说》进行整理,从而梳理出一条《大学》思想发展演变的线索,即从汉唐时期的博学为政之学向宋代修己治人的理学、心学的转变。对宋代《大学》学术史、思想史研究有一定的补白作用。哲学17.4万字
- 会员《老子学集刊》由老子学研究会、郑州大学老子学院、鹿邑老子学院(研究院)共同主办,面向海内外道家、道教研究者,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老子学、道家、道教展开多方位、多视角的探讨,明道立德,法真贵朴。每年出版两辑,每辑设一主题。哲学22.6万字
- 会员本书梳理了前辈学者对于中西文化关系问题的三种处理路径:西化派、复古派和调和派,分析了其各自的独到和偏颇之处,尝试回到传统思想与现代社会的张力源点,接续前辈学人的自觉探索和批判,重新审视中国走进现代社会的道路。全书对于现代化背后的“知识理论”进行了探讨,提出以“知识创新”为中心,基于“知识体系”自觉来回应“知识主义社会”到来的理论方案,对于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及其相关方案反思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借鉴资源。哲学21.5万字
- 会员本书是对现代儒学代表人物牟宗三哲学的全面分析,分别从其儒学诠释中的道德形上学、自律道德、良知本体和历史意识四个维度,审视牟宗三在与康德哲学的对话中建构而成的道德形而上学哲学体系所存在的问题。作者站在原始儒家的立场,认为现代儒学以“旧瓶装新酒”的方式,彻底扭曲和背离了儒学传统,即用道德取代伦理,用规则取代美德,用人取代天,用内在的历史终结论取代了超越的历史可进论;批评牟宗三所建构的道德形上学和宏大历哲学24.2万字
- 会员本书运用历史语境主义的方法,研究《商君书》的国家建设思想,不仅分析战国中晚期的政治社会语境和思想文化语境,更根据当时的语境来合理地理解国家建设在当时的意义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并探讨作为主要政治行动者的“商鞅学派”这些法家是如何“以言行事”的,以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提供经验借鉴与政治智慧。哲学23.2万字
- 会员本书试图在文明全景中深度解读“四书”。文明全景视野包含两个基本面:一是从世界文明的进程来审视中国历史文化的变迁,二是从神圣文明与世俗文明的整体来把握每一次时代变迁的特点。据此,本书聚焦于三个时代语境的互动:先秦语境、宋代语境和现代语境之间的差异及其在转进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作者力图在文明全景中打通古今语境,与经典对话,实现与古圣先贤的倾心交谈,由现代的处境体会他们的选择的深层用心,并从他们的视角透视哲学55.8万字
- 会员中国古典哲学的当代诠释已经成为一项“跨文化”的事业,其在西方世界的传播和诠释,与西方思想的交融,使得它们获得了世界性和更为广阔的当下性。本书全面考察儒家经典《孟子》自近代以来在西方的译介、研究情况,剖析且“解码”其诠释意图、诠释策略、正读与误读缘由,讨论欧美“西学”与“西方孟子研究”之间的双向互动,以及“西方孟子研究”与“汉语学界孟子研究”之间的理论互鉴与视域融合,进而为儒家伦理的当代建构提供某种哲学28.4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