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解析:整体观与历史结构在线阅读
会员

历史解析:整体观与历史结构

管东贵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历史史学理论9.3万字

更新时间:2019-12-05 09:10:36 最新章节:四 过去、现在与未来:保守主义与社会结构中的冲突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本书收录五篇研究论文和一篇译作,利用西方社会学和人类学的“结构功能探讨法”来研究中国历史,倡导历史结构解析、历时回馈和整体观等治史理论,是作者多年史学研究实践与理论方法阐述的范本。
上架时间:2013-08-02 00:00:00
出版社:中华书局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新中国世界史研究已走过七十年历程,从学科建设、体系创立到教学科研、人才培育皆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本书以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为指导,将七十年来我国的世界史研究分成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文化大革命”时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作了精要概括。综述每个阶段涉及的领域、重点和问题,对比国内前辈及国外学术研究进展,指出各阶段世界史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差距,探究其主客观原因,提出今后的努力方向。然后
    于沛历史50.9万字
  • 会员
    本书在全面梳理宋代以来西周金文礼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西周金文所涉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等五种礼制进行了系统整理。本书以关乎诸种礼制的关键字为纲,初步建立西周金文礼制研究体系,并从礼制的视角重新审视西周彝铭,对部分礼制及相关的仪节进行了讨论。本书结合文献记载,历史地、辩证地分析了商周禘祭、丧服制度、朝聘礼、婚礼等礼制的形成过程。本书提出了商周禘祭本为祭祀上帝而设、不王不褅是商代制度,五等丧服
    黄益飞历史26.7万字
  • 会员
    本书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注重史学理论,着眼于中国历史的重大学术问题,提倡学术争鸣,以繁荣和推动历史科学的健康发展。本书主要刊载史学理论、中国历史研究、历史文献学领域内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中国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室编历史22.7万字
  • 会员
    该成果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项鉴定等级为“优秀”。作者以当代俄罗斯史学研究为选题,对苏联解体后近30年的史学演变与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研究,本身就具有创新性。作者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指导研究实践,对当代俄罗斯错综复杂的社会转型背景下,历史科学出现的各种变化和进展作了全方位的深入考察,对于国内学界了解目前俄罗斯史学界发生的明显变化和重要进展具有积极意义,特别是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的重新评价,
    刘爽历史26.1万字
  • 会员
    本书旨在反映新世纪以来国内史学理论界对于学科核心观念的主要研究成果,形成对该领域研究状况较为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并在其中一些重大史学理论问题上做出系统而深入的思考。以此推进当下中国史学理论的创造性发展,激发进行国际性学术对话的学科能力。本书从史学理论核心观念的整体性阐释到基于国别、史家和理论家的个案理解分析。这些内容既在总体上呈现出二十一世纪史学理论学科建设的突破性发展,又能够有力而具体地说明中国史
    邓京力主编历史30.3万字
  • 会员
    《中国历史文摘》为西北大学历史学院创办的学术文摘,每年一期,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本文摘从2019年9月—2020年8月国内出版的主要相关史学期刊、高校学报以及综合类期刊中,精选对中国史各时段、各领域的重大问题研究提出创新见解的精品力作,从整体上反映一年来中国史研究在基本理论与基本问题上取得的新突破,呈现中国史研究的最新走向与前沿趋势,为推动当前中国史研究的纵深发展及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
    李军主编历史55.9万字
  • 会员
    书从金文资料入手,结合相关社会科学理论讨论了两周时期华夷关系问题。按照时间顺序,分别对西周、春秋和战国时期的华夏和夷狄族群关系的特征和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指出地理气候因素是造成华夷关系演变的内在动力之一。本书对先秦时期华夏族群发展壮大的脉络特征以及华夏早期的对外观念进行了梳理。
    冯盛国历史18.9万字
  • 会员
    本书全面展现了当代中国在近代史理论领域的研究状况和发展历程,主要论述了近代史理论范式的确立(涉及近代史理论的渊源、基础和方法等问题),介绍了1966—1976年间的近代史叙事及其理论状况,评述了新时期的近代史理论研究状况(包括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道路的反思与重建、中国近代史诸问题的理论再思考、中国近代史研究范式的讨论等内容)。
    王也扬 赵庆云历史31.3万字
  • 会员
    本书主要研究有唐一代的军礼内容及其实施情况,无论是被载入《大唐开元礼》等礼典的军礼还是未被著录的其他军礼,均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理清其礼制内容与实际实践之间的辩证关系,并对其特点与意义进行深层次的解读与阐释。虽然本书的讨论重点是唐代的军礼,但在叙述的过程中不仅仅囿于唐代,而是前后延伸,以求将其置于整个中古时代的军礼演变与发展的脉络之中,充分显示其继承演变的具体细节与历史地位,并对于唐代军礼与军
    陈飞飞历史21.4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