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阅读与鉴赏在线阅读
会员

《论语》阅读与鉴赏

张学贤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哲学哲学理论与流派26.5万字

更新时间:2019-12-06 15:57:14 最新章节:后记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本书以《论语》为基础,作如下工作:一、注释,既讲文本,也讲相关引申义;二、译文,尽可能字字落实,并与原文的语法结构相对应;三、语法分析,各章的语法分析具体详尽,读者通过本书阅读,就可以掌握古汉语语法体系,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四、思想内容,语言艺术鉴赏,不泛泛而谈,力求扣住各章词句分析阐述。
品牌:浙大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6-06-01 00:00:00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浙大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张学贤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所选录的文章集中展示了当前中国学界关于西方生命政治理论研究的热点和前沿。这些文章虽视角各异、主题不同,但它们都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历史唯物主义与西方生命政治理论之间的关系,故而在理论基础、现实关照、学术脉络上相互关联、彼此支撑,从整体上较为全面地呈现了当前国内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中的生命政治批判研究的整体状况和最新成果。
    马俊峰 马乔恩主编哲学23.5万字
  • 会员
    王充哲学思想建立在广评诸子的基础之上,通过对先秦诸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形成一个既不属于儒家又不属于道家的独特的思想体系,抑或说继承了儒、道又超越了儒、道。本书以王充对先秦儒、道思想的评介为切入点,有别于学界常用的从史学、经学、文献学等维度研究王充思想,而是注重从哲学的角度考察、梳理王充对先秦儒、道思想的理解与评判、继承与发展。
    颜莉哲学15.2万字
  • 会员
    追寻政治的“是其所是”既是政治哲学和政治伦理学的理论旨趣,也是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的根本目的。作者认为,一种好的政治通常被设计为:能够找到一种快速创造财富并合理分配财富的经济组织方式;能够创制一种令每一个有理性的存在者充分且公开表达其意志的制度安排;令每个人过一种整体性的好生活。而这一切均奠基于每一个人都拥有完整的道德人格之上。本书即是对这种政治构想的完整表述。
    晏辉哲学32.2万字
  • 会员
    本书试图摆脱学界在讨论历史唯物主义学科特征问题时所存在的“哲学一科学二分”的理论预设,立足当前学科发展的新特征(互涉、跨界、融合),从“学科互涉”这一视角出发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重新解读。这种运用现代社会科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观察分析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历史研究活动,进而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学科特征问题作出现代性解读的尝试,不仅能够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跨学科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也能够引导大学生正
    李娟哲学21.1万字
  • 会员
    颜李学派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颇具特色的学术流派。该学派提倡实文实行实体实用,目的在于为天地造实绩,为生民谋福祉。尤其是其创始人颜元的思想,具有显著的平民性、务实性、批判性和创新性,在中国哲学史、中国思想史、中国教育史上都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颜李实学也逐渐成为与魏晋玄学、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等相提并论的一个重要的学术体系。早在20世纪前半期,其思想便已远播东亚和欧美。近年来,韩国的相关研究更是硕果累累。作
    陈山榜哲学46.7万字
  • 会员
    本书包括上、下两篇共十八讲,书中有立足理论,对生死问题及生命教育的思考和阐述,也有基于实践,来自临床医生、安宁疗护工作者直面死亡的真切体验。
    柯杨 王一方 刘端祺主编哲学20.1万字
  • 会员
    如果把现代性看作一个忧郁的谱系,我们可以看到这个链条上各式面孔的哲人们:愤怒的马克思,忧郁的波德莱尔,沉闷而压抑的韦伯,打碎一切、生活在“虚无”废墟中的尼采,走向“碎片”化的齐美尔,以及试图通过“废墟”指点迷津的本雅明。如果说“理念、理性、启蒙”承载了确定性的历史,那么“现代性”则承载了对“当下”的全部思考,宣布了“动荡不安”的合法性。
    安丽霞哲学16.2万字
  • 会员
    本书以公开的观念为视角研究康德政治哲学,公开的观念成为理解康德政治哲学的关键线索。运用公开的观念,康德政治哲学中的启蒙、社会契约、公民服从、世界和平等问题都能得到合理的理解。但是,康德将公开性作为个体行动的证成依据,势必陷入主体主义的哲学泥沼。公开的观念需要建立起公开的辩论甚或是交往主义的主体间视域,个体公民的行动才能找到其合理性根基,康德政治哲学也才能走出其固有的理论困境。
    贺建军哲学23.8万字
  • 会员
    本书叫作《意识现象学教程》,副书名是“关于意识结构与意识发生的精神科学研究”。本书分为4部分,第一部分绪论,澄清此书所要讨论的“意识”概念和问题域。第二、三部分是本书的主要部分,分别从意识结构和意识发生的角度,借助现象学、心理学等精神科学的研究,多角度、多层面讨论意识。第四部分是一个总结,从方法和运用角度总结意识研究,如作者所说,这本书里提供的是对意识现象学的一个系统研究的尝试:整个阐述是从感知分
    倪梁康哲学41.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