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陆干旱区平原水库节水及周边土壤盐渍化防治在线阅读
会员

内陆干旱区平原水库节水及周边土壤盐渍化防治

侍克斌 严新军 陈亮亮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工业技术水利工程10.9万字

更新时间:2021-10-29 22:05:04 最新章节:参考文献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全世界有相当一部分区域都属于内陆干旱区,在我国也是如此。这些区域的基本特征是年降水量小,年蒸发量大,农业生产主要靠人工灌溉。因此,高效用水和节约用水是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关键。为了满足日益扩大的人工绿洲的用水需求和保护天然绿洲的生态环境,全世界各国都采取了各种形式的节水方式。在田间节水方面,采用标准化沟畦灌、膜上灌、喷灌、微灌、膜下滴灌和化学、生物节水技术。在输水渠系节水方面,采用不同形式的防渗明渠、暗渠和管道输水技术。但在水库节水方面,相应的研究和工程应用还比较少。
上架时间:2016-03-30 00:00:00
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侍克斌 严新军 陈亮亮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是我国优秀区域水利文化史的典范。一、基本厘清水文化、水利文化、水T程文化三个概念。分清这三者关系可以对水文化理解“更上一层楼”,水文化的多元性和母体文化特性充分体现。二、阐述历史环境对水利文化的影响。绍兴水利史可追溯到10万年以来的三次海侵,本书以此还原海侵与当时白然、社会发展及文化现象的关联,并阐述其对当今发展环境的影响。三、在构架和内容关键结点上跨越了区域和学科。对大禹治水、良渚文化的研究
    邱志荣工业33.9万字
  • 会员
    本书以梳理、分析渭北水利及其近代转型(1465-1940)的历史过程为着眼点,将渭北水利置于具体的时空中加以考察,研究水利变迁与区域社会及王朝国家制度之间的关系,研究水利开发及运行过程中的“人”、“人群”及组织(如华洋义贩会),试图揭示1465-1940年间渭北水利变迁及近代转型的逻辑与机制。
    康欣平工业18.7万字
  • 会员
    本书对特定时空背景下黄河铜瓦厢决口发生的基本史实、由此形成改道的影响,以及晚清政局动荡的加剧,做了系统厘析,以在历史的细微之处揭示灾害与政治的错杂关系。又因该事件属于清初以降关涉甚重的河政问题,相关探讨延展至改道引发的朝野论争、体制变革以及新河道治理。本书认为,黄河在清前期被强化的政治属性,在晚清时期不仅未趋弱化,还因改道的发生以及政治局势的波诡云谲而在更深、更广的层面展现出来。
    贾国静工业21.7万字
  • 会员
    本书以北洋政府时期京直水资源为切入点,对京直地区的地貌与气候、水资源分布及特点进行了详细梳理,对京直水旱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原因及影响进行了系统分析。北洋政府时期京直地方政府通过完善水务机构,培养水务人才,加大水政执法力度,调处水事纠纷,建立水利会等措施加强了对京直水务的管理;通过水利测量、农田水利工程、防洪水利工程、航运水利工程、水利枢纽工程等水利建设,促进了京直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本书深化了京直
    徐建平工业24.9万字
  • 会员
    在科技水平、现代设备和经济条件都十分有限的集体化时代,大型水利工程何以成为可能?本书以1958~1962年甘肃引洮上山水利工程的兴修为例,综摄大量一手档案、文献报刊、口述访谈等史料,对这一问题进行历史学的解答。本书勾勒了一个为引洮工程修建而结成的特殊的“工地社会”,描述工地上具体而微的各种生产与生活实践,以此来揭示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体制特征与运行机制,呈现各种组织结构中活动着的人与制度、政策
    刘彦文工业29.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