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第一百零八天 切割玻璃

以我的看法,从开始进原片说起,以下都是想像中的,理论上的,当然也会说点实际的。

规划时应该计划好,在哪里放原片,怎么放用起来比较方便。规定,每次拉来的原片都带有出厂证明,显示有规格,尺寸,名称等,带有标志的一面统一朝向。按原片种类分开来放。考虑到常规板面,也就是经常用的,放在外面,每一种都存有货。等到用时,从库里出,整包整包的,依次使用,没用完的,最后还回原架。禁止不同种类相互压着乱放,造成以后用此规格的工作不便。在厂地足够大的情况下,完全按规定来。这种事情,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认同的。进原片,保证不影响生产。老板说是供着厂里用两星期,库存的。

吊下来放在原片架上的玻璃,保证正常情况下不会滑倒。原来出过这样的事情,挺吓人的。不能太陡,也不能太斜。两包玻璃中间用泡沫隔开。要经常检查吊带是否完好,以确保吊装过程安全。吊到机台上,注意玻璃的正反两面。白玻好像也有正反之说。

切玻璃,下片,注意安全。玻璃最是伤人。在台面上来回拉动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其中一些技术含量的东西,需要实际操作才能体会。按现阶段生产情况来看,公司上了ERP系统,在这中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上ERP找死,不上ERP等死。其实这是曲解了。这样的情况下,每个架子上面ERP规定了可以放多少。如果大的玻璃,可以少放点,小的玻璃,可以多放点。每个架子上面,都对应着流程卡,卡上显示些架玻璃的规格,种类,加工要求。从切割开始,把流程卡也放到对应的架子上面。方便下道工序察看。

在放置玻璃方面,想法很多,利弊都有。如果不按照排版图的情况下,拿着尺寸,人工往机器里输入排版。有利的是,放玻璃的时候,可以把大的放到里面,一开始就先切大块的,然后把小的放到外面。这样减少大片压小片的情况,减少破损。这也是没有按照ERP来走。这是早些年的模式,当然现在也有存在,毕竟是过程比较简单。这就是为什么一个好的切割师傅很重要的原因。这中间存在着,排版是否合理,尺寸的对错,先切哪个,好不好放置等问题,这也就是不利方面。而按照ERP来排版,只要最初下单子的尺寸不输入错误,当然下单子会校验好几遍。这样一来,减少输入次数,避免了再次输入。然后就会把这些尺寸,相近的分开一架,就会把每个架子上面放多少规定好。每个架子上面都有流程卡,这样就有条理性。不利的地方,实妹操作过程中,则是有的架子放不满,有的不够放;按照整架玻璃来交接,其中错误的尺寸也很难找出来。问题是一直存在的,只能一点点来改进。

大的玻璃放在里面,小的放在外面,到了磨边就又产生了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