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南国的秋夜一如往常的热燥。禹蝶终于能在属于自己的空间,读这封丢失了二十年的信,下午在办公室她没有一点空隙去看。
上完第三节课,她带着孟诗佳同学回到办公室,看到办公桌上有一封来自棘阳市的信,她那时候根本没有时间理会这封信,她只想早点知道一向乖巧上进的诗佳,最近为何总是与班上几个住宿的女孩子闹情绪,不是与生活老师发生争吵不认错,就是在教室里与老师公然对抗,说着禹老师从来都没有听她说过的那些话:禹老师,现在我们上六年级,都长大了,你应该给我们自由,不能像从前那样管得太严!
自由可以给你们,但也是有限制的,你们三更半夜不睡觉,还在校园里散步,就超限了。
我们睡不着,只想跟朋友聊聊天,你连这个自由都不给我们吗?诗佳说着竟在教室里嚎啕大哭起来,双手捂着脸跑出了教室。
程玲玲,你出去安抚一下诗佳。禹老师对诗佳同宿舍的好朋友说,又走到程玲玲身边小声交待,你看诗佳想干什么,你就陪她一会儿。
下课,禹老师来到教室外面的诗佳身边对她说,今天老师才发现你们真的长大了,长大了就会有自己的秘密世界,我们可以相互说说小秘密吗?诗佳跟着她到了办公室,禹老师根本没去想桌上的这封信是谁写的,就问诗佳想去哪里说悄悄话好呢?
我想放学后和老师在校园里散步,只有我们两个人的时候,再跟您说。诗佳放心地回到教室。
禹老师拆开信,看了一眼,不是一封信,而是两封,一封是秦韵写的,她说从聚会纪念册上看到禹蝶的地址寄来的这封信。另一封信纸已经泛黄,只看了个开头:
亲爱的蝶儿,很抱歉,这段时间实在忙得没空给你写信,你是不是生我气了?……你得向我保证,每天都是好好的,我才放心!
她匆匆瞟了一眼信末的署名与时间:
爱你的蝉儿
1987年9月29日夜11:29
她没时间再看,匆匆把信放进手提包,就拿起笔记本去参加最后一节课的语文教研会,讨论她上午的言语交际课《漫游成语世界》。
言语交际课应该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它的课程资源就在现实生活中,完全可以从学生喜闻乐见的话题及语文世界里去挖掘。禹老师在讲述这节课的设计理念,她的教研课没有选择那一篇篇学生一读就懂的课文,那些课文她上小学时高老师教过,当年她和教室里的那些孤陋寡闻的小同学们不理解“轮流”的意思,被高老师批来批去,他们就是说不清楚。后来她教的每一届学生都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时间已经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来到了二十一世纪初,学生变了一茬又一茬,,有些课文,她都不知道教过多少遍。
老师们交流之后,曾校长做总结:作为校本课程的积极践行者和言语交际课题组组长,禹老师率先上示范课,值得推崇。从一篇篇的课文中解放出来,走进语文活生生的大千世界,让学生在生活积累中运用语言,在表达中学会交际,既丰富了语文知识,又提升了综合素养,这是一节相当成功的情境式言语交际活动课。
教研会结束前,禹老师诚恳地说,曾校长,既然言语交际的课题在番安区教研室成功结题,学生每年的“文化艺术节”和“体育科技节”的课程开展得那么出色,从教师成长这一块来看,还可以再丰富一些,不能只停留在新教师的入职演讲和教师论坛这些专业性活动层面,也可以通过课题实践活动拓展和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
说说你的具体想法。曾校长研究生毕业回来半年后,老校长回BJ照顾年迈的夫人,如今研训部秦主任已经告老还乡两年。一群年轻的开拓者,风风火火地搞教研。曾校长把拟好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交给禹老师,她时刻都在思考和行动之中,不敢怠慢。
我想在每年“三八”妇女节举行一次主题诗歌朗诵,在元旦举行趣味辩论赛迎接新年,形成学校言语交际的校本文化特色。
禹老师的提议非常好!你把这两项活动的方案写出来,番安区教研室奖励这项课题的5000元奖金,全部用于该项活动。曾校长的充分认可,禹老师的工作量自然增加,她对值得付出的每一个任务都欣然接受。
这两项活动自此成为岭南双语实验学校两道亮丽的风景线。每当老师们从忙碌的教学中走上舞台,尽情展示朗诵的风采,在辩论赛中唇枪舌战、势均力敌时,禹蝶的心里总是无比灿烂,在她看来,那是游子绽放在家园的温馨花朵。
当然,曾经也有老师看到禹蝶似真似假地抱怨,禹老师是不是喝了鸿茅药酒?整天激情澎湃,还让我们陪着你激情四射。
开完会,禹老师赶紧去饭堂吃饭。刚吃了一半,诗佳就在教师饭堂门口晃来晃去。
师生二人沿着校园的塑胶跑道散步,走了一圈又一圈,她和她的学生心里都有悄悄话,禹老师随时改编着不为人知的故事,我和我的同班女同学同时喜欢上一个男同学,从前都不知道,直到二十年聚会的时候才说出来。
终于引出诗佳的悄悄话,爸爸在外面有个女朋友,还生了个儿子。她无法接受这个现实,她恨爸爸,可怜她妈妈。
禹老师抚摸着诗佳的头,将她拥入怀中,消除女孩儿心中的不安与恐惧,所有的怨恨和恐惧都会随着你的成长消失,就像我现在,比当初长大了二十岁,怨恨放下了,恐惧也没有了。所以长大真好,要不永远被痛苦缠绕。直到上晚修的钟声打起,看着诗佳在校园朦胧的路灯下,安静地走进教室,禹老师才回到自己的家。
雨竹还在上晚自习,汤锐锋在东莞公司里忙碌,只有周末才回家。这个由她安置下来的家,一度成了她一个人的王国,除了周末一家人难得的团聚,做几道好吃的家乡菜,尽情满足他们思乡的味口,才有一种家的烟火气。从周一到周五,家成了她每晚贪婪睡眠和中午短暂午休的一处房舍,其他时间都是空空如也。此刻依然是她空空如也的王国,她在这个充足的空间,做她喜欢的一切,看书,备课,写教学感悟,还写日记。
她久久挂念的那封泛黄的信,那封丢失了二十年的信,还能在今天回到她的手中。二十年前寒蝉给她的这封信写了什么内容,从前似乎连这封信,他们都没提及过,每次见面,她只想真真切切地拥有寒蝉,总是忘了计划前面要走的路程——
蝶儿,我们结婚吧!寒蝉喃喃地说,要不时间来不及了。
时间那么多,怎么来不及呢!她想都没想,我还没准备好把这两个字变成现实生活,怕担当不起!
……
禹蝶打开了信。
……蝶儿你的胃不好,注意别吃难消化的食物。在师范时,你的手一到冬天就冻得像两个大面包,等我10月份工资发了,给你买一双皮手套送过去,天气越来越冷,有了手套才能御寒……
……晨光小学对师范生的继续教育很重视,领导都给我们几个申请到了师专函授的名额,寒假去师专参加函授培训。不知道你们学校有没有这个名额,你打听一下,如果没有的话,把我的这个名额先给你,我再想办法弄一个……
蝶儿,你去了乡镇教书不要悲观失望,其实生活总有一些变数,明天和希望就在眼前,我会时时刻刻珍惜你的!
我决定11月的第二个周六去你那儿,你在学校等我!一定要等到我!!
深深吻你!我的蝶儿!
泛黄的信纸,模糊的文字,瞬间掀开被尘封的往事。
1987年11月的第二个周六,那个飘满雪花的傍晚,他是怎样在白雪皑皑的天地之间,从二十多公里外的隆集乡,回到他那间楼梯房的宿舍的,她已经无从记起。她的世界里只留存着他对她浓浓的爱意,因为孤寂,她需要爱的慰藉;因为落寞,她需要心灵的安抚;因为心酸,因为太多的失眠,太多的梦境,她需要得到,需要有人给予,慷慨地给予她一点点儿,她便心满意足。
其实生活总有一些变数,明天和希望就在前面,我会时时刻刻珍惜你的!
回想这一路走来,寒蝉和汤锐锋都无比珍惜她,以不同的方式,她该知足。为什么她总是渴求得那么多?
只知道索取,不知道给予。一个声音远远地传来,撞击着她的心房。
只知道索取,不知道给予!又一个声音近在耳旁,敲打着她无止尽的奢望。
她在索取,索取每一个爱她的人的情感。寒蝉,还有汤锐锋,他们以不同的方式一味地迁就她,宠爱她,以至于她根本不知道如何去珍惜他和他。她该拿什么给予他们呢?她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我拿什么来偿还今生最爱的人,以了却我心底的欠疚,解除灵魂的罪过?
天啊,她竟自私到如此地步,原来她千呼万唤要偿还的,不过是想弥补自己的愧过。这哪里是什么给予?这才是一次真正的掠夺,掠夺他们仅有的魂魄——让他们因接受了她心灵的谴责而丢魂落魄。
雨竹下晚修回来时,禹蝶瞬间恢复到一个母亲的常态,与女儿聊一天里的开心事。爸爸打来电话,问女儿过生日想要什么礼物,周末带回来。然后,母女二人各自做自己的事情,最期待的是上床看书。
夜已深,禹蝶再次沉入梦乡,回到她层层叠叠结的茧子里。奶奶拾起这个白白的茧子,放在贴身的衣服里面,暖了好久好久。后来奶奶走了,不小心把茧子丢到了地上。有一只虫子从地底下爬了起来,那是九月,虫子和地上的茧子触碰的瞬间,一只变成蝉,一只变成蝶,他们一起飞进了茂密的丛林,飞上了高高的树端。丛林深不见底,他们飞啊飞啊,迷路了。后来,蝶和蝉找不到对方。再后来,有人发现了蝉,后来的后来,有人捡到了蝶。他们都被人带回了家里,小心地呵护起来。
禹蝶的梦好长好长,第二天闹铃响的时候,她还没醒来。是女儿叫醒了她:妈妈,要上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