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会不会就是,蓬莱山?!”看着眼前这座大山,唐清波的语气中难掩激动。
“蓬莱山?那不是仙人住的地方?!”李顺惊讶道。
“看来,山洞中的那幅石刻确然不错。《山海经》中记载:蓬莱山在海中,大人之市在海中。这个地方好像在我的梦境中出现过多次,我们登上去看看吧。”无眠对众人说道。
大家听无眠说完都觉得十分惊奇。此时,所有人的心情都是既兴奋又紧张。大家划着救生筏,慢慢的靠近这座黑色的大山。大约过了三四分钟,就划到了山体。
无眠率先从船上跳下来,然后转过身轻轻的把晓棠从船上抱了下来。等到清波等三人都从筏上下来,众人才猛然发现,他们登陆的地方竟然是一处巨大的圆形石台。
众人又惊又奇,心中都充满了疑惑。大家小心翼翼的走在石台上面,缓缓的往前面走去。此时,思源已经把腰间的手枪握在了手里。越往前走,浓雾也越来越淡,渐渐的已经可以看到百米以外了。
这时,众人惊讶的发现,就在这处巨大的圆形石台的正前方,一把巨大的斧头直直的插入圆台中央,斧阔大约五米,柄粗半米多,长十多米,更加令人惊奇的是,斧身精光闪闪,竟然没有一点锈迹!
而巨斧再往前,一个上半部分呈半圆形、下半部分呈长方形的山洞赫然出现在众人眼前!
“无眠,你看!”晓棠惊讶的喊道。
“大家都小心点,”无眠此时也有些紧张,“如此巨大的斧头,深入石台之中,不知是何人方可做到,似乎非一般人力所及,我想,传说中的盘古开天斧也不过如此。而从石台上这些奇怪的纹路还有前面洞口的形状来看,这里都有明显的人工痕迹。晓棠,你跟紧我。”
众人胆战心惊的绕过巨斧,继续向前来到洞口,只见半圆形的洞口上面赫然刻着三个大字,洞口旁边还立着一块青石巨碑!
无眠抬起头,看着洞口上面,一字一顿的缓缓念到:“少君府。”此时,无眠心中不禁在想,“少君府,李少君,难道,这处地方与李少君有关?!”
晓棠三人也都仰头惊讶不已的看着洞口这三个鲜红的刻字,可能他们都没想到,在这茫茫冥海里的一座大山上,竟然会出现这样一处洞府,难道,这里面住着神仙吗?自古就传说,海中有座仙山,可是谁都没见过,难不成,今日让他们这几人发现了?
“这石碑上面有字!”这时,就听李顺站在那块青石巨碑旁惊呼一声,打断了众人的思绪。无眠急忙走了过来,抬头看着那座石碑,只见石碑上果然用篆书雕刻着四个大字:凡人止步!石碑上面也不知使用了什么颜料,将这四个大字染成了血红色,这么多年过去了,仍旧是鲜艳异常,看起来格外刺目。
“这……”清波看到石碑上的字后,震惊的说不出话。“莫不是故弄玄虚?”思源看着无眠说道。毕竟是军人出身,思源的胆识和定力在这时候就凸显了出来。
“凡人止步,难道真把自己当成了神仙?”无眠自言自语道。
“无眠,你说什么,谁是神仙啊?”晓棠疑惑的看着无眠问道。
“李少君,”无眠看了看晓棠,然后转头看着众人,缓缓说道,“如果我没有猜错,这个石洞应该就是李少君所建造。”
说完,他看向了李顺。
“什么?我的乖乖,你是说这个地方是我们老祖宗建造的?”李顺听无眠说完,匪夷所思的问到,很显然,他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目前,也只是我个人的猜测。要想弄明白,我们可以到里面去一探究竟。”无眠指着洞口对李顺说。
“李少君,这个李少君是谁啊?无眠。”晓棠看着孟无眠,不明所以的问道。
“李少君,是他们的老祖宗,”无眠看了一眼李顺,接着对晓棠说到,“晓棠,你听说过汉武帝寻仙的故事吧。据《史记·孝武本纪》记载,元封元年,汉武帝赴泰山行封禅大礼,听信方士“蓬莱诸神山若将可得”的鼓惑而来到东海。为寻找蓬莱仙山,汉武帝一直沿海边走到“神岳”碣石山。所以,直到现在为止,碣石山附近还有许多当年汉武帝寻仙留下来的遗迹。”
晓棠听无眠说完,还是有点摸不着头脑,于是问到:“那汉武帝求仙,跟这个李少君又有什么关系呢?”
无眠看着晓棠,接着对她解释到:“汉武帝之所以信神崇仙,跟一个人关系极大,而这个人就是李少君。元光二年冬,这一年的冬天比以往更冷一些,汉武帝来到雍城祭祀上天。也就是在这里,他遇到了李少君。
李少君对汉武帝鼓吹黄帝成仙之道,汉武帝几番试探之下,对此深信不疑,从此决定修习长生不老之术。在位期间,汉武帝曾多次派遣道士,甚至亲自前往海上去寻找蓬莱仙山。”
“简直荒唐!”晓棠听无眠说完,觉得不可思议,为什么一代雄主秦始皇和汉武帝都那么痴于寻仙呢,难道长生不老对他们来说真的那么有吸引力吗?
“那后来呢?李少君成仙了吗?”晓棠看着面前凡人止步的巨大石碑追问到。“傻丫头,你说呢?”无眠看着晓棠,笑问到,“汉武帝命李少君在宫中为其修炼长生金丹,可是在金丹尚未炼成时,他就一命呜呼了。”
“啊?死了啊?”晓棠略显失望的叫到。“难不成,他真能成仙啊?”无眠笑着对她说。
“既然李少君死在宫中了,那这里又是怎么回事呢?”秦思源在旁边不解的对无眠问到。“具体情况我也不了解,因为关于这个地方,历史上并没有什么相关的史料记载,”无眠看着思源回到,“要想了解个中原因,我们恐怕要进去一探究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