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3章 时代和音

#小学生活#左手抱娃右手天下#科技节科创小论文和物理生物知识温故而知新#编程代码#城南旧事思维导图和语文四大名著复习总结等,很多时候我们对一本书的书评和人物多角度全方位立体评价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从四五年级我慢慢给尘尘加名著导读和全文本阅读课,加亲子共读和各自表达观点和思想火花碰撞,我们从不同的视角和政治历史人文科技军事等各个方面看一个作者一本书一些写作手法和文体文风,在特定的历史环境看待一个特定的人或现象现场,你会更具有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发展观,你会更客观评价也更主观共情,你会更共鸣通达和豁然明朗,你会有更大的时空概念和更兼收并蓄。我们一起探索发现,一起求知若渴,一起躬身实践,一起快乐成长,也一起悲欢离合……所有的陪伴成长,他有他的坚持,我有我的守候,他有他的节奏,我有我的疾驰或停缓,曾经努力奔跑的时光,曾经奋斗日夜的容颜,曾经一直加速度的过去,还有张弛有度和有理有节的现在,有资本也有期许,有严肃也有活泼,就像我和女友和老高私下打趣的,我们就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我们打造的书房和家就是孩子最好的学区房,我们在等人也在等自己,等一个平衡点也在对赌一个未来风投。孩子有自己的人生,我们也有自己的道路,能携手一程已是幸运,能每一个经年每一分成长阵痛下一直有话聊当朋友需要用心经营,以时为序,你我入画,共写一卷书,共谱一首曲,希望你找到你的辞章,我有我的节奏。有时代的最强音,也有弱者关怀和我们心声共鸣。早安,青岛。

很多时候坚持下来一件事情除了热爱还有可爱的书友们期待[愉快],总有一些人,总有一些事值得你日夜兼程或千里奔赴[嘿哈]。明晚聊城见,很多时候回市里不一定回村里,尤其带孩子老公回去,老家人多口杂孩子多打架多,爷俩贪图清净和享乐,很多时候定市区酒店。而我回去就没有这个顾虑,哪里都能住,不一定谁的话都能接住,也不一定谁都见,但总是有想见的人想要赴的约,也经常行程很满总有遗憾。我这几年不太参加大的聚会,尤其舅舅和三姨家所有的表哥表姐表弟表妹和那些孩子们,小高和老高回去因为语言障碍,听不懂也回不了话,得放慢了或翻译,尤其小高最为我们这一代唯一老家独生子女,每次对妈妈依赖性和占有欲都达到最高峰值,会额外增加心气或矛盾,但是不带他回去我又担心他这一代孩子彻底断亲,亲姊妹们这一点情分和血缘也成为陌生人。孩子们越来越大,从幼儿园到小学初高中和大学,小时候年龄差和认知玩耍并没有太大差别,现在玩的说的都不一样,似乎对手机游戏依赖也不同,渐渐少了耐心和彼此妥协,尤其十几岁的男孩子,开始拉帮结派和不内耗自己……很多时候渐行渐远是常态,一起同行是奢华,我们只能建议和创造环境,不能替代决定与和谐程度,约束孩子们交友就像将来要不要介入他/她们婚恋和生娃儿……虽然我爹和婆婆经常说,一代人不管两代人的事情但是很多时候免不少唠叨和干涉。有时候界限感和松弛感随着年龄和地域开始波动,说不上好坏,各有各的清欢和失落,也有执念和固守。有时候我们说与自己和解,与父母、子女和解,与夫妻关系和同事同学关系和解,放过自己,也放过他人。在这个过程里安顿我们自己和所有关系总和。我们小家的我们仨各有各的性格和作息规律,老高羡慕我的笃定和学习能力,我羡慕他的松弛和挣钱能力,小高左右摇摆,在挣钱和学术之间选择了希望躺赢……学霸擅长复盘,学渣擅长自恋,好在我们都不玻璃心或指摘他人,很多时候接受所有的好的不好的结果是一种修行.

女友们都赞叹尘尘的淡定和自信,我也羡慕着,羡慕他的无知无畏和大不了重头再来,曾经我的年少期待的模样,身为长女长孙,高期待和高压力一直是我性格特和文风别矛盾的点,有洒脱大气也有谨言慎行,这就造就了我很多年两波朋友显得格格不入,又都和我处的很好,有的优秀内敛,有的张狂有度,和学历和名利无关,只关风月和相交甚欢。

十年,虽然从爷爷奶奶半年相继离世中三年才走出来,但时间真是个好东西,除了思念和悲伤,还教会了我们接受和勤勉,学会埋葬冬天,迎接春天。中午和老妈小妹电话,明天四点左右到聊城西,看谁开车接一下,顺便带我去堂邑扎花圈卖纸钱的地方去买点东西……每年给爷爷奶奶上坟,都要一起去。很多时候是对自己的心灵慰藉。有些亲人离世,你除了多一份孤单,还多了半生潮湿。

他校内作业写完了,数学一百分要求奖励吃好吃的,恰逢妈妈有笔小钱入账,请个客,老顾客,店里的奶奶赠送一瓶沙棘汁,说我们娘俩一看就像朋友一样交流,永远有话题和笑容,老板说五一左右上新品,欢迎我们来品尝[呲牙]。

我说多拍两张照,妈妈回聊城两三天想他了就看看,以解相思之愁。中午电话小妹做韭菜哈饼和鸡蛋饼,二妹去给她送东西,还感慨说我如果在聊城就好了姊妹仨离得近轮着吃饭,但是我在青岛也挺好,觉得青岛也是家一样。

晚上做一套英语试卷,问妈妈无数个英语单词,看一会儿电视日本动漫,和爸爸打枪玩耍,爷俩买一套夏天衣服一双鞋,洗澡,还假惺惺絮叨着妈妈不能不去聊城吗?妈妈为什么要赶上期中考试那天,不想你不在……我看是少了妈妈陪伴复习少了底气和裁判吧。偶然得知姥爷上周末修房子崴了脚,姥姥和舅舅不说也在盼着回去……很多时候,我们都定下来的行程安排,有的能改,有的不能改,爷爷奶奶去世十年,也是我浴火重生和生命重塑的十年,过年就没回去见舅舅三姨他们,也该回去一趟了。有些亲戚,也只有在婚丧嫁娶才能遇见,奶奶姥姥辈的在的等的也不多了。边吃饭边来一段英文职业对话,很多时候把英语汉语学习融入日常,把物理、生物、经济学和社会学纳入生活,彼此都是涨知识。看过《穆斯林的葬礼》才明白:拥有都是侥幸,人生起落是无常。

论老母亲的自我修养,娃儿复习玩耍,我和章慧妈妈昨天对科创小论文格式和附件等搞到昨晚九点,下单了看不太懂的一个植物自动灌溉和照光系统,先歇两天,到了再继续一起补课中学物理和生物搞起来[捂脸],时间紧任务重,现学现卖……所有娃儿的项目学习和成果展示都是妈妈们的又一次集体智慧团建[破涕为笑],也不知道学理科的爸爸们都能干点啥。[吃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