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除了方言特点以外,卜辞里的“中”字常有“得到”之意。这种情况在古代文献里亦然。《周礼·地官·师氏》:“掌国中失之事以教国子弟。”1254注:“故书‘中’为‘得’。杜子春云:当为‘得’。记君得失,若《春秋》是也。”“杜音得。”得,古音在职部;中,在侵部。职侵两部古音相近,可以通转,如职部的“极”就与侵部的“穷”相通,犹“中”之通“得”然。“中”读若得,不仅从古音上看是可以的,而且从含义上看两者也相通。“中”常有合适、符合之义,这种情况下若以“得”释之便十分通畅。《左传》成公二年:“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1255杜注:“不中为之役使。”“不中”犹“不得”。《史记·秦始皇本纪》:“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1256“不中用”即不合用,不得用。总之,从古音和古义两方面看,“中”读若“得”应当是可以的。请看卜辞里的例子:
13.甲申卜,其 (中)
。
14.庚戌 (中)
于
。
15.丁亥, (中)自雩十屯,
示。
16.帚示二屯,自
(得)
。
17.乙亥, (中)二十屯兕五。1257
上引前两例属四期,余皆属一期。13辞的字不识,旧说将它混同于朋字,疑非是。这条卜辞贞问能否得到
。14辞谓庚戌日从
地得到卜骨。像15、16这样的刻辞,习见于一期骨臼,其中用“示”、“屯”字很多。关于这两个字的解释,诸家颇歧异,我以为这里的“示”当读若“氏”,“屯”当读若“纯”,用如“捆”,说容另详。15辞谓丁亥日得到珍氏从雩进献的卜骨十捆。16辞谓帚
氏的两捆卜骨是从
地得到的。《屯南》2330片是卜骨反面拓片,上有记事刻辞“癸卯
(中)”,谓此卜骨是癸卯日得到的。这和15、16辞一样,是相同类型的刻辞。17辞的“屯”和兕并列,其词性当一样,疑读若豚,指小猪。这条刻辞记载,乙亥日得到二十只豚,五只兕。
卜辞里的“ (中)”偶尔也有用作中等或中间之义者,如:
18.贞,今日其〔雨〕。王占曰:疑兹 (中)雨。之日允雨。三月。
19. (中)日
。
20.于日衰。
21.癸巳卜,贞,旬亡
。王占日:
(有)㣇,其
(又)来艰,
(中)至五日丁酉
来艰自西。1258
上引19为四期卜辞,余皆一期卜辞。18辞的“(中)雨”当介于卜辞习见的“大雨”“小雨”之间,“
(中)”指中等规模。如果把这里的“
(中)”理解为“日
(中)”之省,说亦可通。19辞的“衰”,原作
,我以为是衰字初文,说容另详。“
(中)日”即日正午时候;“日衰”即太阳由盛而衰,指日过午时候。这条卜辞是关于选择酒祭时间的贞问。 20是一期卜辞里习见的卜旬辞例。“
(中)至五日”即这旬中间的第五日。这类辞例里“
(中)至”后边的最多日期为九日(《合集》6057反),可见“
(中)”指一旬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