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
“这是你写的?”
“对,喜欢小说吗?”
“你写的可真烂”
“是吗?那你评论评论”
“就是…现实主义的东西,将小说整体构建的十分混乱,还有巴金文笔模仿痕迹明显,只不过换了个不同处境的主角在那儿”
“我就是随便有感而写,造诣不高”
“但我最在意的不是那个”
“那是什么?”
“你的修饰”
“是吗?真是没想到”
“看来你离割手,只剩一步之遥”
“真的?”
“有句话叫'地震来袭不择地',听过吗?”
“听过”
“也许说的就是你”
“怎么说?”
“也许你身处地震之中,剧烈、摇晃”
“也许吧”
“天空的阴暗朝你压来,地面的振动越来越近,楼房的结构就要断裂,你吓坏了,迫切寻觅着避难所,想尽一切办法,只为脱身。也许你娶错了人”
“也许你说话应该小心点,别乱说话”
“被我说中了,对吧!出什么事了?她抛弃你了?她是不是有外遇了?”
“你要是再敢对我妻子不敬,我会撕烂你的嘴,懂了吗?”。
就这样,我们在最后的尴尬中结束了谈话。
夜晚,我仔细考虑了他对我的评论,一直思考到深夜,忽然我想明白了。
因为他只是个孩子。
让他谈爱情,他大概会背出一首首爱情诗篇和讲出惊天动地的爱情故事,但他却从不知道在挚爱面前卸下一切伪装是何感受,一个眼神就足以杀死一个人。
让他谈结婚,他大概会照猫画虎,学着讲诉电视剧里的场面与人们的喜悦,但他却无法告诉我结婚拜堂是什么滋味,从来不曾亲身经历一位父亲把自己女儿的手送到我的手中时的内心触动。
让他谈战争,他大概会引用上几句麻扶摇的词“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但他从未直面过战争,从未经历过,将自己战友头小心放在膝上,看着他向你呼救你却无能为力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但他单凭一部小说,就自以为了解了我的一切,就肆无忌惮地撕裂了我的人生。
他是一个孤儿,他觉得我难道就会对他的苦日子、处境、身世感同身受吗?就因为我看过《三毛流浪记》,他的生活可以被这样草草的概括吗?
我们无法就凭一本书、一件事、一部电影或者一个人的讲诉就对他人妄下定论。
2024年1月
—————————————
《算术题》
我从家乡到城市里一转眼已经十八年了。
小时候不理解很多事,长大了成家了才懂得了很多。
时间过的飞快,在我心里都不留什么痕迹。
若要我回忆起一些事对我的影响,就是增长了我的怒气。老实说,就是教我一天比一天的看不起人。
但是有一道算术题却于我有意义,能将我从怒气里拖出来,使我至今难忘。
这是2016年3月25日写在我朋友圈的算术题。
当时是五年制教育。
幼儿时:1岁—7岁合计7年。
从七岁开始上小学。
小学时:8岁—12岁合计1.7年。
从一年级到五年级。
(在学校上学一天时间8小时,
一年2920小时≈121.7天,
五年在校608.5天,
608.5天≈1.7年
初中时:13岁—15岁合计0.8年。
从初一到初三。
一共三年,回家的时间只有星期天,一个月四个星期天,一年48个星期天,三年144个星期天:144天*2天=288天≈0.8年
高中时:16岁—18岁合计0.7年。
从高一到高三。
寒假为:1月31日至3月1日
暑假为:7月9日至8月30日
就寒假暑假回家,暑假52天,寒假30天,一年82天,三年246天≈0.7年
大学时:19岁—22岁合计。
从大一到大四。
就寒假暑假回家,暑假52天,寒假30天,一年82天,四年328天≈0.9年
工作时:23岁—今合计1.3年。
从23岁到2024年1月。
工作十六年,一年回家只有过年最多30天,480天≈1.3年
总计:7年+1.7年+0.8年+0.7年+0.9年+1.3年=12.4年
和父母在一起时间:12.4年。
这道题到现在还时时记起,努力的要想到我自己,几年来的学习,几年来的工作。都一直在忙于生计的事,忽略了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没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光。
这道题总是浮在我眼前,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且增长我的珍惜和感恩。
2024年1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