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好了

严歌苓说,作家要善于深入细致地观察生活,你要是仔细观察的话,不仅人,鸡其实也挺有个性的。

那个桃花季,我和太太一起去无锡阳山观桃花。只见千亩桃花灿烂,人头攒动,都是来观赏桃花的。

观赏着桃花仙境,耳边不禁响起唐伯虎的《桃花庵歌》: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走着看着,不觉到了一处相对僻静之地。这里是一片几十亩的桃花林,被铁丝网围着,千株桃花正盛开,地里还有一群走地鸡,在田里三五成群,咯咯咯地欢叫着,悠闲自在地走着,一会儿低头用鸡爪刨,吃虫子,一会儿仰头和同伴用我听不懂的鸡语交流交流。

桃花田边开了一处农家乐。看了一下,土鸡汤是招牌特色。

我想起严歌苓的话,便在田边坐下来,既是休息,也好仔仔细细地观察观察这些鸡,看看它们有啥个性。

这群鸡,大约三十只,芦花鸡,鸡龄一年左右,多数为母鸡,公鸡有三四只。

鸡是群居动物,分成五六个鸡群,五六只一群,多是母鸡。

童年时我家里养过鸡,以芦花鸡为主。印象里,母鸡长到四五个月成熟时,正好是春天,小母鸡满身披着黄灿灿的羽毛,鸡冠红彤彤,站在春风里,被风一吹,金黄色的羽毛随风飘舞,看起来真的很美,且母鸡性格温顺,在一起从不打架。我那时就认为,母鸡是美丽而温柔的动物,假如我是只公鸡,肯定也会爱上一只小母鸡哩。

可人类只把它们当食物,对它们真的太不公平。

桃花田里这些母鸡文文雅雅,平平和和地在一起啄食,一起玩耍,一派太平景象。

公鸡,则像统领者和管理者。与其说它们在寻食,不如说是在管理它们的母鸡。

一只公鸡一会儿在母鸡群里陪着母鸡们啄食,一会儿跑过去把某只离鸡群有点儿远的母鸡喊回来,一会儿冲过去驱赶靠近它的母鸡群的另一只公鸡,跑前跑后,忙得不亦乐乎。

正看得入迷,忽见这只公鸡,嘴里大声“喔喔”地叫着,用百米冲刺的速度,冲向靠山坡那边的田地,中间还绕铁丝网转了个弯,路程足足有四五十米。我赶紧站起来,跟过去,看发生了什么事?原来,有一只属于它的母鸡,不知怎么走得远了,那只走远的母鸡,正和另一只公鸡亲亲热热地在一起。这只公鸡眼神真好,虽然隔那么远,这场景还是被它一抬头全看在眼里了。朋友妻不可戏,是只公鸡都不能忍受,气得它来了个百米冲刺,冲过去先对着那只公鸡发威,摆出要斗鸡的架势,把那只公鸡吓得退避三舍;然后对着母鸡一阵乱叫。我听不懂鸡语,但却明白,它是在教训母鸡不该水性杨花,跑去跟别的公鸡调情。只见这只公鸡围着那只母鸡左冲右突,一会儿就把母鸡赶回了原来的鸡群。过程精彩,看得我津津有味,真不输一幕大戏。

原来鸡还真挺有个性的。严歌苓不愧是个好作家,一定早就把鸡看得透透的。

观察完鸡,我们离开桃花田,回到边上农家乐前的停车场,又看到门口那张惹眼的张贴:招牌土鸡汤。心里想想,不禁为那群鸡哀伤。那公鸡,刚刚还沉浸在妻妾成群的幸福里,公鸡为妻妾们操碎了心,母鸡却情窦初开、心乱神迷,说不定,今晚它们,就成了一盆盆香喷喷、热腾腾土鸡汤的主角了……

鸡,最终没受太多折磨和痛苦,爽爽快快挨一刀,煮成汤被吃得精光,“鸡生”也算好了。

人类,又何曾比鸡高明得多少!生命就那么几年,多少人活着时只为钱财,转眼一切成空,万物乌有,化作尘土,和桃花地里的鸡一样。

人问:“何为好了?”

答:“好便是了,了便是好,不好便不了,不了便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