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领头羊
- 1980:当文豪从写历史开始
- 大明李公子
- 2166字
- 2024-06-17 15:25:57
陆元新继续道:“现在既然《西安的荔枝》能够爆火,我们打算以你的历史作品为核心,吸引一些其他的作者共同形成新市场。”
“在你的前面已经有《李自成》这部优秀作品,不过两者并不冲突,你可以紧随其后,通俗不通俗的都可以,但至少不能像正史那么乏味。”
“到时候燕京文艺将会集中手里面的资源来推广你的书,你现在什么想法?”
“等会再说。”顾清被冻的一哆嗦,刚出门一阵寒意便从外面席卷而来,刚才炭火带来的温暖已经消失。
北方的天气相对于南方来说寒冷不少,江南的雪每隔几年才能下一次,而燕京的冰却是时常能够见到。
好歹绿色的军大衣虽然大众化了一点,但是穿在身上特别的暖和,顾不上接陆元新的话,赶忙跑到了编辑部关上门,才感觉好了很多。
要是有个空调的话该多好,虽然世界上第一台空调开利空调已经于1907年诞生了,大批量使用是上个世纪中世纪开始。
至于正式的大批量安装,比二十年开始了,据说在华国以外的地方印度等地区空调多还是奢侈品。
顾清在进之前取了一些自己的信件,又整整一袋,有不少都是读者的。
顾清本身就是很喜欢看评论的人,这些信件算得上是对《西安的荔枝》的第一条评论,他自然会高强度关注。
对于顾清来说这种信件里面的东西就相当于盲盒一样。
时好时坏的。
里面有很多种读者的想法,看着很有意思,但里面也会有不少差评,这是一把双刃剑。
写作终归是吃心境的,这年代的写作充满了机遇,不像后面那么多鸡汤文,穷小子变为富豪的桥段,经常会在一些后起之秀的作者上面发生。
当然读者们再怎么说应该不会寄刀片过来,这年头的读者比较温和,而且刀片毕竟是铁也挺贵的。
这也勉勉强强算是这年代文学创作的一大好处。
陆元新这袋子里面也揣了不少的信件,对于编辑来说,每天的任务就是审稿,而且要在稿子上面灌输自己的心血。
不是随便看一眼就行了的,当然这样的话工作量就不会太大。
顾清将棉衣上面的雪抖落下来,开口道:“这是好事有第一本书作为基础,然后我只要专门写历史方面的专著。”
“做好这个领头羊让这个赛道有肉吃就会有无数的小虾米主动跟上来,任何作品第一步得先是投放到市场。”
“不能故作清高,一定要将眼光放向市场,让作品得到市场的验证,群众的认可,而不仅限于作协,各种评奖等头衔。”
“有市场的文学不一定是优质的文学,但是没有市场的文学一定不是优质的文学,因为他们的思想始终落后了半截!”
“就为了拿个奖,过度的放大苦难,不过也能理解,毕竟这不仅是外国的月亮圆,洛杉矶的奖金也很亮眼!”
当然顾清这个领头羊指的不是史学四大家吕恩勉他们,只是特指当前这个年代。
史学四大家出生的时间早,而且现在就已经桃李满天下。
早在现在已经有了一片天地,作为后辈只能尊重,重生者的身份都占据不了太多优势。
“顾清等一等别说这么快,我还没听清。”陆元新听了以后意识到这观点并没那么简单,赶紧拿了一套纸笔这示意顾清继续说下去。
“你讲的观点很有哲理,看起来挺有思想觉悟的样子,很好奇你经历了什么才能有这种感悟。”
顾清自嘲的笑了笑,喝了一口热水暖了暖身子,“感悟?侥幸而已,我还怕我说出来会遭大家笑话呢。”
“毕竟我在史学界只是一个新人,永远都有发掘不完的地方,相比于之前的史学大家宛如一座座大山一样只能远观,想同一层次太难。”
顾清本来还想往杯子里面撒一把枸杞的,但是想着得省钱买房,就算了,身材也得保持好,不然到老了后悔。
但是想来买房的事情又不急,现在政策对这方面还不是特别开放,顾清还是松州户口,该问点正经事情了。
顾清心想着从口袋里面拿出一包大前门,从里面抽出一只递给陆元新,自己也点了一只抽了起来。
包装上面的图案就是燕京大前门的箭楼,之前路过那里的时候,简单看了一眼,几乎做到了百分百还原。
“对了,大队那边虽然很支持我进行文学创作,但是他们那边开出来的推荐信只允许我待在外地一个月多就是超出时间的话就得回去。”
“我想找个工作这样方便,我在燕京常驻,但是在燕京这边又没有路子。”
“有没有认识什么单位能够缺人的,我手里面会一些小技术,肯吃苦肯耐劳。”
找工作?
陆元新这阵子白吃了顾清不少东西,吃人嘴短,拿人手软,这些零零碎碎的情有机会的话肯定得帮忙留意一下。
可是这年头的工作难找,比后世的还要难找。
官家都是铁饭碗虽然干的是工人活,但是轻松,怎么可能会轻易放人。
有不少人挤破脑袋都还想找个工作。
陆元新刚想拒绝,但是突然想起了办公室里面空闲的座位,再看了看顾清。
要不直接把他招过来跟同事就好了,这样以后吃饭就不用愁了,只要出食材就行了。
吃惯了好吃的,这食堂里面的可就满足不了他的胃口了。
陆元新吐出一口烟雾,轻声道:“有是有,但不是正式工,你知道合同工吗?”
“待会考验一下你,要是合格的话,可以帮你找主编问问!”
“这合同工刚好是编辑跟你的天赋相匹配,你相比较与别的编辑手里面的作品可能是少了一点。”
“但是你一出来就有当红作品可以试着当,对于做史学的领头羊也有积极作用,而且还有转正的机会。”
合同工相比于编制工来说,确实是差了一点,合同工是劳动关系,而且有时限,晋升这方面几乎就已经锁死了。
就福利待遇这一点有明显差距,但是顾清现在能凭借着写作赚不少钱,要的只是一个留在燕京发展的机会。
哪怕能待两年到时候形势好转,自由点了,再回去建设家乡,帮忙修修县志什么的,也能赚一笔不少的收入。
再去下乡干活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的,做生意又不会做,只能靠写作维持生计这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