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滚回
- 1980:当文豪从写历史开始
- 大明李公子
- 2151字
- 2024-07-09 08:52:43
“同志。”顾清招了招手示意不远处的服务员停下来,开口道:“给我来一份红烧肉饭,肉汁记得多浇一点。”
“好勒。”
服务员取出一个饭盒,然后将早就做好的红烧肉盖在上面,再淋上一勺红烧肉汤汁,一整个饭看起来红透透的。
红烧肉码在米饭上面好像不是单纯的食材是艺术品一样,刚才浇入的汤汁早已经和米饭融合在了一起。
每一块红烧肉的表皮都晶莹剔透的,那股肉腥味更是馋的朱琳都忍不住咽口水。
朱琳咽了咽口水,虽然说手里有钱,但是因为要打理身材只点了一份素菜过来,“你这么奢侈,这红烧肉饭可是要不少钱。”
顾清回答道:“我之前也就是吃干饭,在火车上最后一顿,寻思改善一下伙食,而且我有一个特点就是嘴馋,这遇到好吃的东西就是抵御不住。”
顾清吃了几口就看起了窗外的风景,一边和朱琳探讨着写作。
虽然说这红烧肉看起来好吃,但是一入口味道可能还反倒没有那么惊艳。
吃久了科技与狠活一时间真的大厨煮的东西,反倒没有感觉到那么惊艳,不过就算是这样的一道菜,也不是天天能够吃得起的。
燕京城的外面都是山区,一些飘雪已经盖在了庄稼上面,沿路的居民房里面散发出来烛火的光芒,更远的天边降下淡蓝色的冰雪。
两边的大山抵挡住了视线,连片的田地几乎一眼望不到边,看起来就像是一块蓝色的被子。
伴随着火车的逐渐推进,燕京城的轮廓开始显现出来。
“嘟嘟嘟。”
“燕京站到了!”
朱琳红着脸看了看四方,以要帮顾清在圈内宣传为理由要走了顾清的几张草稿,然后刻意在车上待了一会,见旁边的人都去排队了才敢说道:
“对了,我还不知道你联系方式呢,到时候想找你探讨你《明清史》方面的东西。”
顾清挠了挠头,心中有一些后悔,有机会能够获得女神的联系方式没想到却只能错过机会。
“我家里面条件不太好,电话没有,在燕京也没有自己的住址,这样吧,明天下午四点我在《燕京文艺》的招待所等你。”
朱琳点了点头,并没有再多说,跟顾清打了个招呼拿着包裹就离开了,自从朱琳参演的电影爆火了以后,她还要去处理各方各面的东西。
实在是没有在这车厢里面呆太多时间的功夫。
顾清看着眼前的火车站,不同于物质匮乏的松州县可这里可以见到不少的副食品店,偶尔还能见到烤鸭店。
而且这里的人民看着也比松州县的人更有盼头,身子很挺拔,没有后世那种一边玩手机一边过马路的坏毛病。
各行各业,各国人民都有,只因为这里是首都燕京。
我绝对不会是最后一次来这里!
顾清心中道了一声,便打算去寻找公交车,问了好久找一个公交车站,兜兜转转才坐上了十路公交车,来到了《燕京文艺》的所在地。
从路人口中再三确认以后,顾清才知道眼前的这种破落不堪的小黄楼便是《燕京文艺》的编辑部。
顾清甚至感觉这仿佛不是燕京城,而是一座普通县城里面的小破房。
这可是《燕京文艺》,很难想象可不是什么地方杂志社,这里汇聚了华夏众多文学人才竟然就只有这种破地方。
这年头做编辑也不容易啊!
顾清没有太多犹豫在确定这里是《燕京文艺》编辑部以后,就直接锁定了陆远新老师的办公室敲了敲门。
说实话顾清对这位老师的了解度不高,只知道陆元新是一名优秀的书画家对书法这方面有着不少的造诣,没想到他竟然是《燕京文艺》的责任编辑。
“请进。”
“你是陆元新同志吧?”
办公室里面门的旁边有一颗绿植种在那里,摆着六个人的座位。不过此时的办公室里面空荡荡的,透过玻璃窗也能看到夜色已经悄然降临。
只有一位中年男人坐在办公室的位置拿着稿子翻阅,见到顾清来了便将稿子放到柜台下面,顾清能够认得出这便是他写的那一篇稿子。
“请问你是?”
“哦,同志,我就是前段时间给你发那篇稿子的顾清,听到你说要来燕京改稿今天才到。”
陆元新点了点头示意顾清请坐,然后从柜子下取了一只瓷杯,举起暖水壶往里面倒了一点热水递给顾清,再从抽屉里面取出将顾清的稿子平摊在桌上。
陆元新微笑道:“你这篇稿子各方各面都还不错,逻辑也没有什么问题,说实话我已经很久没有见到过像你这样的新人了。”
“但你有一个缺点就是太过注重通俗性,从而抛弃了文学,在看到这篇稿子的时候。我想了很久曾经也动过拒稿的念头,你应该知道我们平常收的都是一些纯文学的杂志。”
顾清点了点头,他非常清楚偏通俗性一点的文章放在八十年代实在有点太超前了,他当初也只想抱着试试的想法。
不过顾清可是还能写别的书啊!
陆元新将他叫来燕京,并不只是单纯的要他改稿,更是想问问这个作家当时的想法这就像《燕京文艺》的最后一道考核。
要是回答都不恰当,可能会被质疑抄袭,又或是加大改稿的内容。
顾清自然是不可能将这些话跟陆元新说出来,他可是有超常记忆的,后续那些人的评论也记在心中,拿起瓷杯喝了一口开水,讲道:
“我在下乡的时候看到了太多人的文化水平都不过关,我就在想能不能创造一本能够让他们看得懂的小说。”
“因此我就去大量征集资料,正巧那个时候的小学响起了学子们的读书声,‘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我便灵机一动大量的收集史料,根据这句诗的内容进行无限扩编,同时花了大量的篇幅。”
“描写了小人物的无奈,最后由于我个人的性格,我还给了他们一个善终!”
顾清抿住了呼吸,等待眼前的中年男子一定会做出什么回复,这决定了这篇稿子到底能不能适应八十年代的市场。
陆元新虽然是写书法的,但平时里面也看过不少小说,写了不少文章,对于这文学自然是懂的,同时也深度了解80年代的风向。
如果修改内容多的话,以后文抄的小说可能要换侧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