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准备回村
- 大唐:明达小公主来我家
- 五十卦上上吉
- 2049字
- 2025-04-09 19:08:37
“丽质,我这几天要回老家一趟,准备把老家的户口迁过来,你父皇他们是否商量好?”
赵酒一边照顾着小兕子,一边问李丽质。
“阿兄,昨天阿耶他们商量了一下,想让我祖父也过来居住,不知是否可行?”
赵酒愣了一下,祖父?
李渊?
“是你家的太上皇?”赵酒小声地问李丽质。
“嗯,祖父也看看这盛世繁华。”
“可以啊!老年人过来养老也是不错的!反正我家也很大,足够地方居住了!”
赵酒倒是不在乎谁过来,反正都会承他的情。
“阿兄,由于不知道您这边能安排几个人,父皇暂定的是祖父和一位太妃,一位昭仪,然后就是母后和小兕子。”
李丽质一边说,一边看着赵酒的脸色,生怕他说出安排不了这么多人。
“才五个人?你呢?还有李承乾呢?他们不过来上户口?”
李丽质惊喜地问:“可以安排这么多人吗?”
赵酒笑了笑说道:“我试试,问题应该不大!这几年乡下的人口越来越少,现在居住的村子需要人口来填补合村并镇的计划。
所有我们有很大的机会!
我原来的村子里面也几乎没有什么人了,我想想办法也能多开几份证明。”
李丽质虽然不知道赵酒说的这些词语是什么意思,但是她知道这位后世的阿兄应该已经想好对策了。
赵酒昨晚就打电话给老家的村长,才知道位于山沟沟里面的村子几乎都没有人了,现在村子里面只剩下几个老人还在村子里面住着。
村长还准备通知他想办法解决户籍问题呢。
赵酒也想好了,如果是老家就能把户口问题解决,就没有必要找青山村的村长来办证事情了。
毕竟有些不合规,原来的村子撤销了,很多问题也就不再是问题了。
没必要让这边成为隐患。
“等会丽质你就回去汇报一下,我这边如果可以,就会尽快安排你们来照相,然后办理身份证。”
赵酒说完之后,继续给小兕子夹菜,逗她开心。
李丽质看着赵酒的细心,想起阿兄说过小兕子身体不好,她心中有些难受。
“阿兄,兕子她的身体到底?”
这段时间她就想要问出这个问题,憋了好久,今天终于忍不住问了出来。
赵酒抱着小兕子,说:“我说过的,在这边雨大唐不一样,尤其她现在还这么小,如果只是遗传病,问题是不大的!”
“对了,我昨晚又查了一下资料,你们李家有着三高的遗传病,所以你们以后要少吃甜食,每天都要适当地运动。”
“三高?是什么?”
“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
这三高在后世属于富贵病,几乎不能根治,但是可以控制。
高血压和高血脂几乎会同时出现,症状就是肥胖导致的眩晕,心悸气短等,这些在后世都是可以通过吃药来控制!
如果有足够的运动量,也是能够减少症状。”
“啊!”
李丽质捂着小嘴,她惊讶地说道:“祖父就有这些症状。”
赵酒点点头,说道:“这些在史书上都是有记载的,后人推算出来的!
还有就是糖尿病,如果不加以控制和治疗,回有很严重的后遗症。比如瘸腿,瞎眼等等!”
“阿兄,什么是糖尿病?”
赵酒想了想,回答:“大概意思就是人类的身体需要很多东西,其中糖分就是其中的一种!
而有的人身体有一定的缺陷,就无法消化糖分,这些糖分积累在身体中就会对身体造成很严重的伤害!、
但是如果控制得好,治疗及时,就算有糖尿病,一样可以与常人一样生活。”
赵酒只能这样用最简单的描述来解释,毕竟说太多的科学知识,李丽质也听不懂。
当然,赵酒也说不了专业的术语。
“小孩也会有?”李丽质突然想起自己的弟弟李泰那异乎常人的胖乎乎的身体。
赵酒笑眯眯地看着李丽质说道:“你是问李泰?他应该有,毕竟从小一直胖到大,这都不是健康人的状态。”
“阿兄,你说的我都记住了。”
李丽质其实想要这些话引出史书的问题,想要知道历史情况。
但是赵酒觉得现在还不是说这个的时候,以后他自然会拿出历史书。
不过不是现在。
他很清楚,史书这个问题是必要解决的事情,但也要自己在大唐得到想要的东西之后再说。
这不仅仅是钱财的问题,而是将来他去大唐的地位问题。
如果他这边的底牌越少,以后在大唐的地位就越低。
当然,史书并不是什么特别关键的问题,但是他可以凭借这个在李世民的身上得到想要的东西。
交换而已。
赵酒也没有想过凭借史书来改变大唐,毕竟他不认为自己会比千古帝王或者大臣名将更聪明。
吃过早茶,回到家。
赵酒把李丽质她们送回了大唐。
因为他今天就要开车回老家。
小兕子没有想到这么快就要回大唐,而且小囊菌还说要好几天才能过来。
她顿时伤心得大哭起来。
赵酒不得已,又临时跑到某为专卖店,买了两台大平板电脑,然后在里面下载了很多的动画片!
又买了三个太阳能充电器。
“丽质,这些平板电脑没有电了就用这个专用的太阳能充电器充电。”
加上以前的平板电脑,李丽质她们几乎都是人手一个平板电脑了,就连李治的都有了。
至于别的皇子和公主,他没有见过,也就没有买!
送走小兕子她们之后,赵酒又开车到超市买了一箱1573,还买了十条好烟以及不少营养品。
这些都是给老家的村长和一些老人准备的!
准备好东西之后,赵酒开车直接出发。
赵酒的老家在蜀地的某个小县城下面的偏远山区。
村子里面的青壮都粗去打工,有能耐的就把户口迁到大城市了。
再不济,也大都把户口迁到县城里面。
只剩下十几口人的村子也要撤销了。
这也是一个机会,一个可以正在光明开证明的机会。
偏于山村的很多资料都是不齐全的,甚至县城的电脑系统也无法做到面面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