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司马徽:这天象怎么变了?

刘备接过书信,展开后只是一眼,顿时讶然,随即看向一旁的司马徽。

“先生请看此信!”

说着,将手中信件交于司马徽,然后看向身侧的关羽和张飞。

“方才水镜先生言,元直此去,其母恐有性命之忧,不想此事竟然还有高人预料,特书信于我!

只可惜我福浅命薄,收到这份信件之时,元直已然不在我的身边,若是再早数日收到此信,我如何能让元直一人离去!”

刘备说完,司马徽也将手中信件阅览完毕。

“奇哉怪哉!我素与元直交好,故而知晓其性,此人能料到元直此行中计,徐母有危,特书信告知使君,可见其人必与元直交好。

而元直择使君为主之事,曾在信中提过,仅有南阳卧龙与博陵崔州平等人知晓,今日这份书信,或许就是其中之人所做。

难怪我昨夜观天象,见天有奇象,有一大星自域外而来,恰与另一明星呈拱月之势,二者相辅相成,熠熠生辉。”

司马徽这么一说,刘备立即猜测道。

“书此信者,莫不是孔明先生?”

“非是孔明,我与孔明相交甚久,自是认得孔明笔迹。”

司马徽说完,将手中信件还给刘备。

“使君不必担心,此人既然算出元直此行,徐母有危,自然不会坐视而不理,或许事情尚有转机。”

刘备听司马徽这么说,顿时觉得有理,心中暂宽。

“有水镜先生此言,备心甚慰。”

“方才进门,见使君和二位将军备足礼品,一副欲要出门之态,不知是为何故?”

“好叫先生知道,元直离去之前,曾回马向我举荐孔明先生,敢问先生,孔明其人如何?”

闻听此话,司马徽扶了扶颌下胡须,叹道。

“元直此行,去便去了,为何还惹出孔明出来呕心沥血呢。”

“先生何出此言?”

“孔明素与徐元直,崔州平,孟公威,石广元几人交好,曾言其四人若为官,可为一方刺史、郡守。

四人反问其志,孔明笑而不语,平日自比管仲乐毅,以我观之,孔明其才,不可量也!”

司马徽说完,不等刘备开口,一旁的关羽却满脸疑色,朝向司马徽拱手一礼。

“哼,水镜先生,关某不才,却亦曾读过春秋。”

“管仲乐毅者,皆为春秋战国之奇人,功盖寰宇,孔明以此二人自比,是否太过了吧?”

“非也非也,依我看来,孔明自比管仲乐毅,亦不过是其自谦之词,若要比之,尚有另外二人更为合适?”

司马徽说完,刘关张三兄弟面面相觑,继而关羽忍不住问道。

“哦?敢问是哪二人?”

“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开汉四百年之张子房!”

此话一出,刘备双眼放光,呼吸加重,自是心中激动不已。

“水镜先生,实不相瞒,方才先生所见礼品,皆为我等备之,正欲往卧龙岗求访贤才,不知先生可有话相赠?备感激不尽!”

司马徽站起身来,行至院中,先是抬头环视一圈天上,然后望向刘关张三人。

“奇哉怪哉!大道五十,天衍四九;原本卧龙得其主而不得其时,可如今有人遁走其一,若是使君心诚,日后或有意外收获也说不定。”

司马徽说完,不再多言一句,双手微微拱礼,转身洒脱离去。

见水镜先生离开,细细品味刚才对方所言,刘备忍不住叹道。

“真乃隐居之贤才也!”

“二弟,三弟!且速取马来,我等立即前往卧龙岗,拜会孔明先生!”

......

“唉,紧赶慢赶,还是慢了一步!徐母果如宗甲所料,为曹操所禁,而且徐母高义,欲以恶言惹怒曹操,成就大义。

不料为曹操帐下谋事程昱识破,劝住了曹操,只将徐母另寻一处僻静之所软禁。”

崔州平接到下人传报,将此前行动结果告知颜渊。

“既如此,怕是元直也中曹操之计,此刻估计已经离开了刘玄德。”

“元直是否离开刘备,我尚不知晓,但徐母安危,宗甲可以无忧矣!”

颜渊眉头一皱,没猜透崔州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此番派人暗中前往许都,幸有宗甲手书,徐母阅后,方知自己中了曹贼奸计,好在那处软禁之地并无重兵把守。

于是我派出的家族之人,以重金贿赂别苑侍者,于深夜暗中将徐母接出,现在正于博陵安养。

只是元直行踪,尚不得知,若是元直到了许都为曹贼所掳,恐有性命之危。”

听闻此言,颜渊却是放下心来,拍了拍崔州平的肩膀。

“只要徐母无碍,元直便是到了曹营,亦无需担心!”

“这是为何?”

“曹孟德虽无仁厚爱民之德,但其素来惜才,加之帐下谋士程昱与元直乃是同学好友,故而元直虽为曹操所掳,也只是身无自由,绝无性命之忧。”

......

与此同时,六神无主的徐庶,到了许都软禁徐母的别苑之后,除了一封老母留下的书信,然后就发现自己的母亲根本不在这里。

疑惑之下,徐庶拆开信件。

“见字如晤,吾儿元直亲启:

闻听吾儿近日择一明主,乃中山靖王之后,刘氏皇叔素有贤德爱民,仁厚忠义之名,儿能择此明主,为母甚慰。

然曹贼奸恶,知晓我儿辅佐刘皇叔败敌新野,夺取樊城,竟罔顾德操,将我掳至曹营,欲逼迫我手书一封,召吾儿降曹。

忠臣不事二主,我儿择刘皇叔为主,本是得遇明主,岂能投于曹贼,做出这等弃明投暗之举?

思虑至此,本欲以恶言激怒曹贼,以全大义,断绝吾儿后顾之忧,奈何为曹贼帐下谋士识破,故将为母禁于别处。

然天无绝人之路,得遇吾儿好友相助,为母这才明白曹贼奸计,故得救后留此手书一封,若是吾儿不见,说明吾儿未中曹贼奸计。

若是不幸见此手书,亦无需担忧,为母自然无碍,只得辛苦我儿暂时屈身曹营,以待天时。”

读完此份书信,元直这才明白过来自己是中了计,不过现在又听到家母获救,顿时放下心,不再魂不守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