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的第六天,早上,父亲叫我们起床去给亲戚家帮忙搬砖搬水泥,睡意没有醒,被强行开机原因,一直处于紧绷的状态,像烧开的热油,见到有点水滴的苗头就溅油,溅伤了人。
我起来了,跟父亲说去西昌看看。父亲就叫妹妹跟弟弟去干活,早上冷的很,被窝暖和又麻痹人,弟弟一直不起,妹妹也磨磨蹭蹭。
父亲见了着急,人家一大早打电话过来,说去给他们帮忙盖房子,结果一个两个的都没有睡醒。
去叫弟弟几次都叫不醒,一直不起,父亲就有点气,就把房门嘭的一声关上了。
我就走出去安慰父亲,“现在才五六点,现在的年轻人在家休息都是起不来的,又不是上班,定个十个八个的闹钟,在家休息睡觉肯定起不来的,晚一点叫吧,醒不来强行叫醒会适得其反”
父亲忧心忡忡说“人家一大早打电话过来叫去帮忙干活,一个二个的,都不醒,不起”。父亲有一套自己的行事态度。总不理解现在的小孩早上睡不醒,赖床的状态。
想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不落人口舌,其实是一件麻烦又痛苦的事。因此,父亲的纠结、父亲的气急败坏、父亲的气不成钢,也就有了出处。
后来父亲气的走了,可能郁郁不得志,很晚才回来。
父亲走后,弟弟妹妹也起了,跟弟弟说“吃完就去吧,不去说不过去”
弟弟说“要干活不早点说,昨天怎么不说,都才睡了三四个小时,怎么起得来”
人跟人的烦恼和需求总在时间线上摩擦,噼里啪啦,像烧电焊时的火星子,刺激着人的神经。
我坐车去了城里,在图书馆路口看到一群摆摊的,就买了个包子吃,蹲着路口观察了一会。套圈小摊三四个,套的小孩还是有很多。
买小吃凉面的三个小摊人却少。一个放调料的盒子,一个桶上面放一袋用塑料袋包着的凉面,坐着小马扎,一个小摊就这么诞生。
可能是市中心广场的缘故,买的贵了点,五六块一份,大人不屑吃,来来往往的小孩学生又没多少钱。买的人少。
吃完包子,看到也差不多我就去楼上的新华书店看书。
店里来看书的人很多,还有一个聪明女在写作业,来书店写确实是个好办法,既安静,又有凳子可以坐着写,坐累了,换个蹲式继续。
我在旁边看着书,《玫瑰从来不慌张》带我走入了一个老师的世界里。
在这里,看到她成长时,遇到普通的纸能划破皮肤却冤枉了俩个学生而深表歉意;也看到了她信任爱好学生,成为学生的精神支柱,为那个叫‘勺’的学生指明了道路;也看到了她的笔下爱与温存。
那扇被踢坏了的学校大门,跟那一扇校长说的‘坚不可摧’的玻璃门都在学生心中种下了珍贵的种子。等到雨水滋润大地时,破土而出,长成人生的参天大树,滋养反哺社会。
可能是包子的原因,肚子有点不适,就把书放回书架,出去解决困境。却看到刚刚还成群结队摆摊的门口,一个摆摊的都没有看到。几分钟后,等我回来,三三两两又摆上摊。
快的离奇,还以为之前只是错觉,他们就没有离开过一样。可能是城管来过,看到这些,给我摆摊的想法增加了经验。总归有点收获。
又回到书店,却再不像之前,能找到入迷的书,就到处看看。看到了一个小孩把衣服垫在地上,双手撑拿着书,屁股撅着斜跪在那里看书;还有一个不拘小节的,直接趴在地上,小脚欢乐的一登一登的,沉浸在书的世界里,欢乐、愉悦。
三四点时,边走边看走到以前待过的学校附近,变化不大。
路边有一家汉堡店变成了米粉店,左边卫生环境还是糟糕,有一家已经关门出租了。
小摊贩只看到了一个卖手抓饼的阿姨,以前喜欢吃时,经常在她那里买,几年不见,她还是这片地方的手抓饼王。
人在困于生机时,总是迷茫,不知道做什么才能赚到钱养活自己和家人。知道做小摊贩可行,知道买水果也可以,多投一点开个小店也可行。
就是犹犹豫豫,顾虑太多,却什么都没有亲自去试错。所以,迷茫其实是想的多,做的少了。总以为时机还不成熟。只基于表面的想想,人可能会越来越废,变的不自信。
所以,想到了,能做就去做,持续复利的行为,总会在未来开出美丽的花,供你采摘。
2025.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