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推行令!

咸阳宫。

蒙毅跽坐在殿前,面对着始皇帝,双手拿着一卷竹简。

“君上,西瓯传回的捷奏!”

始皇帝接过竹简,缓缓打开,认真的看了起来,看了片刻,却皱起眉头,哪怕是王贲亲自率兵攻打西瓯之地,也出现了很严重的伤亡。

谒者把今天的竹简抬进来,蒙毅说道:“君上,北地大将军有特书传回,王公已召集丞相府集议。”

咸阳宫,

长长的廊道中,

九卿受到召令,从各署前往咸阳殿,丞相府在咸阳宫外,王绾和王序从皋门登上阶梯走得不徐不缓。

走在复道的陈远青,等两人走进。

“拜见王公!”

“我听说,察举是你提的?想到这样的方略是不容易的!”王绾问道。

“王公过份赞美我了。”

“先秦的时候,王制中提及选拔贤能,考察德行艺道,六国中,楚国和齐国奉行这样的策略,从乡里推举贤明的人,到司徒官那里,我只是把秦制中的御史加入到其中罢了。”

先前知道,此子在博士宫中和其他博士相处比周青臣融洽,

没想到六国法令,也知晓。

“嗯,楚国和齐国选拔了很多人才。”王绾点点头:“看君上是否要下王令吧。”

穿过复道,

到了咸阳殿,陈远青和王绾脱了鞋,走进咸阳殿中。

始皇帝跽坐在上位,谒者将矮案上朱批过的竹简撤去,摆上新的竹简。

始皇帝眼神严肃,微微侧过头:

“蒙毅!”

蒙毅点头会意,

谒者搬来矮案,王绾和尉缭等人微微躬身,跽坐下来,陈远青也在后方矮案跽坐下来。

始皇帝缓缓开口:“朕听,王公召集了集议?”

王绾拱手:“禀君上,蒙毅传回疏奏,臣召集公卿商议两条方略。”说着抽出袖口中的简牍。

谒者呈递上去。

始皇帝看着手中的疏奏,竹简上记录着公卿集议的言论。

这个间隙,公卿大臣望着始皇帝的神色,只见始皇帝目光把竹简上的字逐一看完,缓缓开口:

“优旃你来说。”

谏议大夫优旃起身:“臣认为,地方上生活的是六国黔首,他们一定会推举自己的人担任官吏,时日一长,如果他们联合起来反对朝廷,不是有复辟的忧虑吗?”

跽坐在旁边的尉缭,看向始皇帝说道:“王天下者,一定会放眼天下贤才。”

“先秦时,威服敌戎的百里奚,是楚国逃奴,治民能臣蹇叔,是宋国士子,大将丕豹,是晋国武士,执掌钱粮赋税的公孙支,是北方燕人,开地千里的由余,是西戎士子。”

“臣认为,治秦者,未必一定是秦人啊!”

“这样的方略,是可以施行的。”

自从郡县制的争论后,一直在寻找能够治理天下的治式。

这算是找到了一条。

王绾微微躬身。

王序闻言提起笔,在竹简上记录尉缭和陈远青的政绩。

始皇帝眼底严肃,缓缓开口:

“将王令传递郡县!监御史到地方,被举荐者在当地任职一年,赴他郡担任官职!”

到别的郡县担任官职。

斩断了地方乡县的根基,始皇帝一句话,就解决了优旃的顾虑。

陈远青微微抬起头。

“唯!”

王绾躬身。

尉缭眼中隐隐有些忧虑:“君上,那六国戴罪的旧臣?”

始皇帝把竹简推到案边,缓缓开口:

“下令郡县,推举徭役中贤明的人,到北假中担任官职官,不赦免罪行,有功者,爵位于秦人同!”

蒙毅递上另一份竹简,是李斯的养士。

始皇帝看完之后,缓缓开口:

“这是可以推行的。”

李斯的养士,是另外一条获取人才的路径,直接培养,这样的好处是可以根据需要得到相应的人才。

诸公在集议时,并未提出谏议。

这时候更没有反对。

尉缭说道:“臣还有顾虑,推行察举,乃是像统一文字那样,必然要制定法令、推举考察文书,若推选出来,由谁来任命呢?”

“此事,交给王公。”

王公的统筹能力,没有人质疑。

“唯!”

“臣这就准备传递郡县的文书。”

王绾微微躬身,从咸阳大殿中退出去。

先秦的贤臣,大多都有士的精神,拥护旧国不会侍奉二主,他们不愿意出来担任官职的。

但六国中,也不乏有不要脸的人,不择手段寻求复辟的机会。

然而,

这是帝王统一天下后一定要做的事。

陈远青静静听着。

始皇帝有些困倦了,面色严肃且露出一丝疲态,缓缓站起身来,问道:

“公还有奏吗?”

“臣无奏!”

李斯和尉缭等人也起身离席,微微作揖,退出咸阳殿。

陈远青跟着退出咸阳殿。

回到博士宫,静坐了两个时辰。

黄昏时分,

下了值回到陈家宅院。

脱了鞋,沿着廊道走到正堂,跽坐下来。

看着庭院中的风景,一边看一边晚饭。

飨食,是一盘炙烤的羊肉,一盘葵菜。

“公子,有士来通报,主父回咸阳了!”

阿父要回来了!

灵渠粮道全面开通,保障后勤补给,长沙郡和九江郡的粮食源源不断运输进入百越,五路大军挺进。

王贲一定能胜的。

阿父自从去了百越,就很少寄书信回来,哪怕百越过得艰苦,也不会在书信中吐露,这次更是连书信都没有送回来。

当初让阿父随王贲出征,是想蹭一蹭王贲的功绩。

三年征战,没有计算过功绩和爵位,这次阿父回来,朝廷要清算爵位了!

吃完飨食,陈远青在廊下看了一会儿竹简,回到屋室沉沉睡去。

夜深时分。

几匹马停在陈家宅院外。

庭院中,桑树下,周围黑漆漆的。

陈直善沿着廊道,经过陈远青屋舍的廊道下,看了一眼。

仆从喜小声说道:“小人给主父拿灯火来?”

陈直善摇头:“不必。”

来到正堂,把黑甲递给仆从喜,吃过飨食,沐过身,换上一身深衣,跽坐在正堂中。

吩咐道:

“把我的书简拿来!”

“小人这就去!”

仆从喜发现,主父比上次回来时气质更沉稳凝炼许多。

应了一声,去书房抱来一堆竹简。

“主父您的书简。”

正堂中,昏黄的灯火下,陈直善穿着一身深衣,跽坐在矮案前看书。

PS:感谢书友Spirytus书友的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