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仅为小伤,凭借御使妖兽之神通,并佐丁三空有这番实力,他可成为猿猴一族共主。
成为他之灵宠,全体仙桃山猿猴一族跟随此修也不会辱没猿祖传承。
然它亦是未有施展心猿术化身心猿,身法之速,所施展气力要强上几倍常态,寻常妖将或是金丹修士皆不可承受。
若是猿猴群落皆使心猿之法,魂念气力合而为一,威能愈加变化莫测。
猿猴首领白山来到坑洞边上。
突然!
一只修长手臂攀上凹陷土层,随后跃起身形,满是灰尘洒落。
一道心念传入白山识海,【白山道友,还有一招!】
猿猴首领扫视人族修士,见其气息如常,呼吸均匀不乱,竟不曾受伤!
【三空道友,你吃吾一记仙桃山压顶,竟完好如初!吾歹是受了轻伤!吾与你谁才是妖兽之体,不打也罢!你可为我猿猴一族之主。】
白山见眼前修士沉稳如常,不再使上一招,甘愿接受灵宠契约。
【三空道友,空中黄鼠妖兽是否你之契约宠兽?】
李太悬点头肯定。
【你契约之术可缔结相差两个等阶,据我所知,天玄世界未有几人能够如此,灵兽妖宗之主便是其一。真乃是妖孽之法!】
【我与灵兽妖宗凤无痕应是有所差异,你契约以后便可知晓,猿猴一族另外九十七族兽可愿一同契约?]
猿猴灵智颇高,白山更是其中翘楚,需问询其所念想。
【吾为仙桃山猿猴一族首领,其余猿猴自当听令,倒是你魂识之力可否承受如此契约因果?]
【可,我为共主,一试便知。】
白山嘶吼咆哮,九十七只猿猴从远处奔来,向它靠拢。
九十八只猿猴如人族端坐地上,随后入定,细微道韵之势油然而生。
却见白山道:【心猿之法,印证合一,三空道友,你可施展契约之术,与吾共立契约,猿猴一族便守约为伴,追随左右。】
李太悬驱使神魂心眼之力,以灵兽真解之法融入猿猴族群心猿之势。
在他识海当中一道巨大无朋猿猴背影悬立,回眸一望,左瞳如火,右瞳如金,双瞳迸射金光火焰霎时充斥整个识海。
噌……
无边黑暗,深邃清明,识海上方一双遮天蔽日的双瞳撕开金光火海。
巨猿虚影随即暗淡,化为一尺小猿猴。
……
李太悬感知到白山等猿猴一族成为他之灵宠。
方才识海异像让他见识到心猿虚影不凡之处,像是神通一般。
仙桃山猿猴族群将成为继赤螘族群李太悬的另一大助力。
神魂心眼神通之力,强悍得尤为离谱。
李太悬至今无法试出它之极限,契约灵兽数量好似无穷无尽。
在他遐想之时,巨大瀑布发出震天动地声响,瀑布两侧岸畔石块、尘土翻滚掉落。
深潭鱼兽从水下跃起,欲要逃离此处,多数却是掉落原处水域,力大者跃到岸边,使尽气力挣扎。
这番场景有如地龙翻身。
怦!
轰天巨响传来,巨大瀑布炸开,岩壁碎块混合水花溅向四周。
李太悬迅速将猿猴族群收入洞天世界,取出云铜丹釜置于身前,随时催动丹火以备莫名攻击之威能。
不知何种缘故,黑曜石,柱状石棍所镇压未知魔物忽地冲破阵法封印,将岩洞炸个粉碎,脱逃而出。
放眼望去,一团十数丈宽,处于无边黑暗深色雾气,裹挟两丈长柱状石棍瞬间出现在李太悬面前。
石棍崩天之势甩向他天灵盖方位。
千钧一发,李太悬神识爆发催动丹火形成防御灵力护罩,全身聚力上顶云铜丹釜。
丹釜可挡元婴威能攻击。
咣……
石棍与云铜丹釜撞击发出刺耳回响!
在丹火焚了一些阴邪深色雾气侵染之时,多数黑暗雾气突破火焰护罩,李太悬被雾气中未知存在以巨力操控石棍横扫倒飞数千丈。
撞在一座矮山之腰,形成坑洞,他随即口喷血液,陷入极致痛苦,顷刻昏迷过去。
青色圆珠催发灵木元力,修补李太悬肺腑重伤。
噬金磨牙鼠堪堪能跟上魔气轨迹,但李太悬却是已被击退。
它先是变化妖幻金身,冲到云铜丹釜掉落之处,四肢抱起此宝,再以血脉神通之力躲过未知魔物气机锁定。
随后飞到李太悬所在坑洞,守护一旁,以灵识探查,发现主人气息微弱,但渐趋于平稳,噬金魔牙鼠魂识不再躁动。
方才黑暗雾气掩藏未知存在,已非它所能战胜,单是其之极速便被超越,毋论其诡异之力,可硬抗元婴威能防御撞击之石棍。
深色阴邪雾气失去强烈活物生机之引,霎时间变得混乱无端,其攻击之势尽数置于巨大瀑布、深水水潭。
流水中水生万物遭受重创,声势浩大,传出数十里之外。
“阿弥陀佛,这里怎会有如此之魔气!”
身穿棕色凡衣,板寸短发之佛门修士随即化作一道流光飞往魔气四溢之地。
一息之后。
“呔!”
“何方孽畜,敢在贫…本真人眼皮底下作恶!”
黑暗雾气未有回应,自顾对着瀑布水潭发泄。
此处瀑布两侧岸畔已是千疮百孔,宽度加近百丈,水流之势愈加湍急,形成洪流。
佛门修士正是玄雷寺佛子永诚师兄永正,其为金丹浑满之境,然其实力不可以半步元婴待之。
他于六七月前代表玄雷寺与圣天魔宗副宗主王长生一番掰扯,却也无法令魔宗交出魔女闵霞,宗主红仇真君严令全宗上下待闵霞诞下胞子再议与玄雷寺佛子之事。
永正本是为应付师尊玄雷寺尊主德轩禅师,既然圣天魔宗此番态度,他便令跟随弟子回玄雷寺复命。
他且再于天玄大陆逍遥一番,已是游荡半年有余,红尘炼心,往来于世俗之界,或是修行宗门。
永正秉性随意,素有欢乐真人之称,今日来到妖兽之森西南外围,恰巧遇到仙桃山未知存在冲破阵法封印之事。
眼前洪流即将从桃形山岭冲向山脚底部,永正以神识扫视四周,于五百丈外另一处发现有宽阔河流。
于是催动术法,以无上修士之力生生凿出一条数十丈宽支道,将巨大瀑布爆发之洪水引向别处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