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8章 王媛媛(5)

  • 致命缉凶
  • 黄粱
  • 2016字
  • 2025-03-22 14:15:12

不,如果是朋友,不会听到屋内的声音就掉头就跑,这人甭管怀揣着何种目的前来,他都清楚王媛媛不可能在房间内!

思索间,侯伟已经跑到了走廊拐角,他手撑在斑驳脱落的墙壁上,不减速的转过了拐角,一头扎进更加漆黑的走廊上。由于两侧都是房门紧闭的客房,没有开灯,也没有从窗户照射进来的自然光,走廊上乌漆嘛黑,侯伟几乎什么都看不到,前方响起的脚步声却是越来越远,对方跑得飞快!

靠!属猫的啊?这么黑也不怕摔死你!侯伟咬紧牙关,寻声追去。

眼睛渐渐适应了黑暗,侯伟穿过堆满了杂物的走廊,走廊昏暗不说,更是窄的过分,尤其是这里的住户很多都把东西怼在门口,过分的甚至还有一辆电动车!

就在侯伟冲到楼梯口时,手边的一扇门毫无征兆的打开,侯伟措不及防,直接撞在了门板上,把推门而出的人吓得一声惨叫。

肩膀遭重,侯伟疼得眼前一黑,忍着疼还想继续追,却被开门的人一把拽住,“喂!你干嘛呢?故意碰瓷是吧!”

“你松开我!”侯伟没好气的说,“我又不讹你钱,我有急事!”

“你有急事也不行啊,你是没事,我这门——”

“我赔!”侯伟掏出钱包,看也没看的抽出几张钞票,塞进那人手里,用力挣脱开后,向着楼梯冲去,可这么一耽误,人早已跑没影了,即便他冲出了公寓楼,也没能再看到逃走的人的身影。

侯伟不死心,又去门卫室向那个胖女人打量,但对方说没注意有没有人进出过公寓。侯伟只能揉着胀痛的肩膀,走出了公寓的大铁门。

侯伟没有直接离开,而是去公寓附近的小商铺转了一圈,询问是否有店主注意到有人从公寓大门跑出来。买了两盒烟,侯伟查看了一间小卖铺门口的监控探头记录下的画面,可惜一无所获,只能确定逃走的那人不是从正门离开的,甚至有可能仍旧藏身在这座公寓内!

思来想去,侯伟还是放弃了留在这里蹲守的想法,换做是他,他也不会在这里多做停留,反正公寓的围墙也不高,腿脚利索的都能翻过去,在这片如迷宫般四通八达的平房区里,一个人想要悄悄溜走不要太轻松。

起码不是一无所获,侯伟拍着被他夹在外套中的档案袋,自我安慰。

折腾了整整一上午,等到侯伟回到二流侦探事务所时,已经是临近下午一点了,饥肠辘辘的他泡了碗泡面,边吃面条边查看起从王媛媛所住房间中找到的资料。

越看,侯伟越是心惊。

这些文件资料都是立昌医院内部的事故报告,无一例外都是医疗事故!

对于这些专业术语,侯伟几乎一窍不通,报告的核心内容也不是对患者实施妥善的医疗处理,而是掩饰问题。

这其中最多的是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四级医疗事故,足有十几份报告,几乎每个季度都会发生几起,由于造成的影响相对较小,处置起来也比较容易,通常是敷衍和隐瞒,有些患者甚至不知道自己受到了损害,只以为是治疗过程中无法避免的后遗症。

但是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三级医疗事故和更加严重的二级医疗事故,就不是能轻松掩盖的了。

面对这种危机时,医院方会尽量和患者达成私下协议,提供赔偿和免费后续诊疗。但只要患者在保密协议书上签过字后,院方之前所做的承诺就算是废纸一张了。赔偿或许可以拿到,但因为致残导致的一切后续费用,就只能自行处理。

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或植物生存的一级医疗事故,在这些文件中并没有提及,可能是立昌医院还没有发生过,也可能是王媛媛没能接触过相关信息。

在侯伟看来,一名护士长能接触到这些信息已经是相当了不得的事情。这些报告对立昌医院而言是足可以动摇根基的定时炸弹,按道理讲应该只有医院高层才能掌握,王媛媛不知为何拿到了这些资料,目的当然不是为了那些受坑害和蒙骗的患者考量,她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为自己谋取利益。

王媛媛是把这个当成护身符了,侯伟暗自思忖,在被开除出医院前,她就准备了后手。是处于未雨绸缪的谨慎吗?担心自己偷窃处方药物的行径迟早有一天会暴露?亦或是基于其他原因?

还有那个男人。他和王媛媛是什么关系?是同伙吗?他为什么来王媛媛的住所?那间屋子里除了脏衣服就是垃圾,唯一有点价值的,应该就是这些资料了。侯伟盯着手中的复印件,陷入了沉思。

一碗没什么滋味面条吃下肚,侯伟有些累了,他躺在办公室的行军床上,打算眯一会儿。闲来无事,他拿起手机在网络中搜寻立昌医院的负面信息,把关注点放在医疗纠纷上,跳出来的搜索结果只有寥寥几条,少得可怜。

八成是花钱了。侯伟想,随手点开了一则浏览量只有几百的帖子,发帖人声称自己在立昌医院治疗期间,发生了医疗事故。

发帖人的表达能力堪忧,尤其是对标点符号的使用,几乎是小学生的程度,侯伟只能连蒙带猜的去尽量理解发帖人想要表述的意思。

通篇读下来,侯伟只能说这人真是倒霉到姥姥家了。他遭遇的医疗事故说来也很简单,就是手术时医生忘记把一条止血棉从患者的体内取出,就直接进行了缝合!患者苏醒过来后,就一直觉得创口处有异物感,怎么都不舒服,向医生护士反应,也只是被敷衍了事,直到他突然病危了,送去抢救才发觉是身体里还有一块止血棉!

即便发生了如此严重的疏忽,患者仍旧被蒙在鼓里。还是在医院工作的一名清洁工看不下去,偷偷把实情告诉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