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娟点点头,仍不时哽咽几声,“我一拆开发现是个破木头盒,我就愣了。我买的应该是一瓶保湿精华霜,就赶紧看快递单。发现上面不是我的名字和地址。我这才想起我中午报取单号的时候,念的是那个被老头乐撞倒的男的的号码。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了,脑子犯蠢,竟然干了这种蠢事。”
石晴雪微微皱眉,“只有一个木头盒子?”
“对呀,就只有一个木头盒子,看着挺破的。包在一块挺厚的棉布。也不知道为啥要买这种东西,看样子应该是个二手货。”
看着说话眼神躲闪的徐娟,石晴雪知道她肯定还有所隐瞒,但并未逼问,采用迂回的方式,免得这位眼看着四十的大姐再次泪崩。
“你在发现取错快递后,为什么没有把快递退回驿站?”
“我——”徐娟看了眼被石晴雪放在茶几上的快递纸箱,把涌到嘴边的谎话咽了回去,“反正就是个小破盒子,也没当回事。这段时间天这么冷,我也不想下楼折腾一趟啊。我就想着等下次取快递时再把它还回去呗。”
“那为什么拖到今天你也没还回去?”
“因为我忘了呀。”
“忘了?”
徐娟恼羞成怒,“只是个破木盒子而已,你为什么上纲上线的?东西又不值钱,网上5块钱能买俩,你凭什么把我当小偷来审?搞清楚,是我家进了贼!而且那个木盒子被偷走了呀!现在也不在我手里。你们不是找到蒋光了吗?既然都找到我的金条了,那你们肯定也发现那个木头盒子了呀。”
石晴雪微微皱眉,“你用那个木头盒子装了被蒋光偷走的金条?”
“对呀,那东西虽然旧了吧唧的,但大小正合适,我用来装金条怎么了?谁要是失主来找我,我赔他100,总行了吧。”
石晴雪在脑海中回忆着案发现场发现的物品清单,其中并没有符合徐娟描述的木头盒子。那块金条是在发卧室被掀起的床单中发现的。因为在得手那块金条后,装金条的木头盒子被蒋光给丢弃了吗?
木头盒子或许不是关键,它是否真如徐畅所说是空的,石晴雪表示怀疑。
“蒋光在你家行窃后,你有去找过物业。让他们调取案发时这栋居民楼内的监控,你当时看到了出现在视频画面中的蒋光,为什么没有告诉办案人员你之前见过此人?”
“我当时没认出来。”徐娟嘟囔道。
“那为什么今天就认出来了?”
“因为你给我看的照片他没挡住脸啊。监控画面里的人戴着口罩,我怎么知道是他?”
“但你分明说过,你认得蒋光的眼睛。”
面对石晴雪的反驳,徐娟无言以对,只能干瞪着眼不出声。
此时,一个想法在石晴雪的脑海中浮现:或许蒋光在出狱后仍在从事着盗窃的勾当。但他闯进徐娟家中真的只是单纯的求财吗?会不会他是来找徐娟误领的快递?如果是基于这个理由,那个快递就肯定不会只是个破旧的木盒这么简单,而是某样价值连城、值得蒋光为之冒险的东西。
想到这里,石晴雪转头看向坐在沙发上愣神的徐娟,“你有拍照留念吗?”
“啊,什么?”徐娟吓了一跳。
“你说蒋光的快递里是个木盒子,有谁能证明?你拆开快递时有没有拍照记录?”
“又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我怎么可能拍照啊?家里就我自己,我上哪儿给你找人证明?”徐娟委屈的说。
“只是你的一面之词,我无法相信你从快递中拆出来的就是个空木头盒子。”
“我为什么要骗你?”
石晴雪面无表情的看着徐娟,后者意识到自己的谎言已经被戳穿好几次了,顿时羞愧的低下头。
不过她很快就又抬头瞪着石晴雪,“你不是要照片吗?我有。”她拿起手机手指用力的点着手机屏幕,就仿佛当做能出一口恶气。“你自己看吧。”徐娟将手机屏幕冲着石晴雪,后者皱眉看着屏幕上显示的照片。
照片的拍摄地点就是徐娟的卧室,在床头柜上放着一个打开盖子的木盒子,盒子的确如徐娟描述的那样又老又旧,上面的漆面早已斑驳脱落,十分不起眼。不过也因此别有一番古色古韵。
不过照片的主角并不是这个旧木盒,而是放在其中的那块20g的储蓄金条。
“我没骗人吧!我从快递里拆出来的就是这个木头盒子。这盒子被我用来放金条,就放在床头柜的抽屉里,被蒋光给偷走了。你明明知道这一点,凭什么还要怀疑我?”徐娟委屈的说。
看来的确有这么个旧木头盒子,为什么有人会邮寄它呢?这东西看着不值钱,不像是会让蒋光处心积虑闯入寻找的样子啊。
石晴雪看向瞪着自己的徐娟,“盒子里的东西是什么?”
这句话就像是一记响亮的耳光抽在徐娟沾着泪痕的脸颊上,她顿时愣住,目瞪口呆了好几秒钟,才狼狈的扭头看向一旁,“你别胡说八道,那就是个空盒子。”
“你可以选择隐瞒事实,但你得承担随之而来的后果。”
“我!”
“先别说话,徐女士,根据您的社会阅历,您认为警方判断您的话是否属实难度有多高?我建议您在开口前把利害关系想好,有些话说出口就不能改了。”石晴雪拿出了一直放在外套中的录音笔,拍在茶几上。
徐娟微微张着嘴,盯着显示录音的指示灯看了几秒钟,随即颓丧的抱住了自己的头,“我怎么就这么倒霉呢?那东西根本不值钱啊。我就是不想惹麻烦!为啥麻烦接踵而至的找过来呢?早知道会是这样,我就该把那个破快递退回驿站去,我一分钱没捞着,损失大了去了。我怎么这么倒霉?”
石晴雪皱眉问道:“你在那个木头盒子中究竟发现了什么?”
徐娟哭丧着脸回答:“就是一块一分钱都不值的假翡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