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筹备家电工厂(六)

人员备齐,王健也准备正式动工了。

他和郑涛两人整整跑了一个星期,终于将所有人的资质递交了上去。

基本的条件已经完成,接下来就是审核流程的时间了。

番禺那边。

勘察队也发出了一部分实地勘察的数据和图纸。

不过。

总的工程量很大,想要完全勘察完至少需要三个月的时间。

“勘察的资料交给你了,先安排他们开始设计吧。”

王健也将资料交给了郑涛叮嘱道:

“先把这段的图纸设计出来,后续的部分先不急。”

“主要是需要赶紧动工。”

“咱们只剩下年底这几个月的时间了。”

“好。”

郑涛也明白时间的紧张,他询问道:

“王总那边施工的人员什么时候可以正式工作?”

“我已经答应他们很快就能上班了。”

“人员也都在那边的宾馆住下了。”

“这样吧。”

王健知道这两边都不能耽误,他询问道:

“既然你夫人才是搞设计的,这边你就先脱手,把任务交给她来。”

“好。”

......

等郑涛和他夫人对接好了设计的工作。

王健就带着郑涛前往了南沙的工厂。

郭书记给王健安排的地方在黄阁附近,这里附近还有一座森林公园。

此时。

这里都是一片没有经过开发的情况。

除了附近居住的居民外,基本没有其他外人。

这里并不是没有路。

只不过大都是一些土路灰路,并不适合运输的需要。

“王健,你那边准备的如何了?”

郭书记知道王健的行程,也亲自赶了过来。

“我是准备设计施工一把抓。”

王健也解释道:

“人员那边已经配备齐全了,资质也没什么问题。”

“现在就是等待审核的时间。”

“不过公路设计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虽然我找的都是老手,但这条公路线很长,加上地基太差。”

“与之前他们设计的路段,情况都不太一样,所以没办法套用数据,全部需要重新计算。”

“你这速度可以啊,不过你这么赶,是为了年后就动工?”

郭书记也提醒道:

“可以先从简单的地方入手嘛,比如工厂。”

“这块地虽然拨给你们了,但建设还是需要你们自己做的。”

“你手底下的这些施工人员,建设厂房应该没什么问题吧。”

“没问题。”

王健也解释道:

“招聘的时候,我也拜托郑涛招聘一些综合性的人才。”

“对于厂房这类简单的施工,他们肯定能拿得下。”

“只是,厂房的图纸审批也需要走流程,所以...”

“这个简单。”

郭书记也希望王健这边能尽快动工,他也解释道:

“像你们这样的工程,不仅仅是你个人的事情。”

“不仅仅是我,广府的领导也有了关注。”

“所以,厂房这一块,你们可以先进行施工,图纸审批可以延后。”

“只要在完工前,把图纸和施工许可的流程做好就行。”

“太好了。”

听到郭书记的话,王健也感到松了一口气。

毕竟这些施工技术员,若是白白待在这里,就是浪费时间。

如果可以让工厂先动工。

整个时间进度都能大幅度地提前。

待设计院的资质以及公路的设计图出来,还需要至少一个月的时间。

在这一个月的时间,也能将工厂的雏形建设出来。

......

将这些人都安排到位后,王健也叮嘱郑涛负责好这些人的住所生活问题。

毕竟这是,在招聘的时候谈好的条件。

而他则是再度找到了老林。

“终于等到你了,人员的信息我都调查清楚了,就等着你上门了。”

这段时间,老林也没有闲着。

他答应了王健,为他寻找合适的机械人才。

所以这段时间,老林去了好几家的车企,也和他们的负责人聊到了这些情况。

车企的技术员并不缺乏。

即使老林表明了要挖人的态度,他们也没有太过反感。

倒是几位老林看中的技术人员,他们自己并不乐意过来。

“没办法,咱们的厂子还没起步。”

王健也清楚这些人的考虑。

“毕竟现在这些车企都是大型的国企,他们的发展前景也还是不错的。”

“即使在国企待到退休,也比一般的私企要好的多。”

“具体的情况,还是你跟我一起去了解吧。”

老林有些尴尬地解释道:

“毕竟我不是老板,我对你要开的待遇也不清楚。”

“包括画饼这一块,我也是完全不在行。”

“好,那你就再陪我走一趟。”

王健也知道,这些人必须他自己亲自来谈。

因为,这些小家电需要的不仅仅是技术熟练,还必须有创新精神才行。

一味地照搬德国人的经验不可行。

这些技术员也要有自己的想法,才能生产出更好的产品来。

......

老林也驱车带着王健来到了东莞的一家车企。

因为提前打好了招呼,两人直接来到附近的一家餐厅等待技术员过来。

......

直到下午五点左右,等厂子放了工。

老林约好的汽车机械工程师张文渊,才露了面。

“你小子可是真难约啊。”

老林也不由地吐槽道:

“我们中午就到了,整整等了你一个下午。”

“不好意思。”

张文渊也面带尴尬地解释道:

“正好遇见一个技术难题,我跟同事们讨论了一个下午才刚有了成果。”

“不过具体的情况,还要看明天的实验数据。”

“若是不行的话,只能换一个方法了。”

......

张文渊滔滔不绝地叙述着他们研究汽车性能改进的议题。

但老林和王健都是外行人,只能简单回应几句,并不能深入话题。

“对了你上次跟我说的,要建设家电厂的老板就是这位么?”

张文渊也终于想起了老林来的原因,指着王健询问道:

“这位兄弟看着这么年轻,也不像你说得经验丰富,资金雄厚的样子啊。”

“而且家电的关键技术都在国外,你们确定要从家电入手,来啃这块硬骨头?”

“那是肯定的。”

王健并没有在意张文渊有些许的不尊重,他解释道:

“正因为是块硬骨头,我才要啃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