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香江年度票房冠军
- 重生1982,在沪影厂上班
- 阿榉
- 2286字
- 2025-04-09 00:16:46
位于九龙荔枝角的美孚新村。
新艺城七怪之一的光头佬麦佳的家就在这里。
这几年新艺城的大大小小的电影创意都在这间房子诞生。
在后世人们回顾新艺城的历史的时候,这间房子还有个别称,那就是“奋斗房”。
三月十一号的下午,新艺城七怪如同过去几年一样把自己关在“奋斗房”里构思着新电影。
可今天不知道为何,整个“奋斗房”的氛围怪怪的,比起以往低沉了许多。
就在这种低沉的氛围里,麦佳十分突兀的向一直沉默的曾智伟问了句:“高佬,南方浪潮呢间公司你点睇?”
曾智伟靠在小沙发上,吊儿郎当的说:“坐住睇。”
麦佳不耐烦的回了句:“认真点!”
曾智伟用沙哑的声线说了句:“电影很不错。”
麦佳笑着继续问道:“如果有机会,你想不想去那边?”
曾智伟盯着麦佳似笑非笑的脸,猜不透他到底是什么意思。
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曾智伟干脆闭上嘴装作没听见。
麦佳并不是没来由的问这些问题。
《最佳拍档之女皇密令》下映了,麦佳在今天早上得知了最终的票房成绩。
成绩还不错,高达2884万票房。
但把它按在《最佳拍档》这个两届香江年度票房总冠军的头上,就有点不够看了。
因为这个票房成绩让《最佳拍档》这个大制作屈居于小成本喜剧片《富贵逼人》之下。
麦佳作为新艺城的大股东,为了这个可以说是闷闷不乐了大半天。
刚刚他问的几句话,不过是想找个由头宣泄一下心中的愤闷。
而曾智伟这段时间一直游离在七人小组之外,总是在“奋斗房”里划水。
于是他非常幸运的成为了麦佳的宣泄输出对象。
在场的其他几人中,泰迪罗彬不了解具体发生了什么,于是打着圆场道:“我看大家都累了,不如休息一下吧。”
“好吧,不过在这之前,我要说个不好的消息,那就是《女皇密令》已经确定错失今年的票房冠军。”
听到这句话的曾智伟低下头,不知在想着什么。
黄柏鸣则扶了下眼镜问道:“确定吗?”
“南笙,你和他们说一下吧。”
纪南笙,她是徐客的妻子,和徐客都是七人小组的一员。
同时她也是新艺城的管家婆,负责新艺城财务、发行以及宣发等等事务。
听到麦佳的吩咐,纪南笙将贺岁档的具体情况向众人描述了一遍。
黄柏鸣继续问道:“《富贵逼人》的票房是多少?”
“大公报公布的数据是2928万。”
众人在比较这两个票房数字后,不用多想,1984年的年度票房冠军已经离《最佳拍档》远去。
不止如此,虽然一年才刚开始,但《最佳拍档》的失败还意味着新艺城把持多年的年度票房冠军即将拱手让给南方浪潮。
毕竟《最佳拍档》是新艺城这几年香江最大的IP。
每年新艺城的制作预算大部分都投入到了这个系列之中。
如果《最佳拍档》都失利了,在现有的制片计划中,七怪想不到还有什么电影能够超过2928万票房,拿回票房冠军。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这次的失利看似没有什么,电影就算没到票房第一,并不意味着没赚钱。
但对于七怪,特别是拥有股权的麦佳、石添以及黄柏鸣来说,这意味着新艺城不再是香江最有创造力,最会拍类型片的电影公司。
这对一直自豪于创作的七怪来说,是一次严重打击。
…………
与新艺城那边低沉的氛围相反,南方浪潮这边可以用欢声笑语来形容。
林一坐在傅奇的办公室沙发上,听着傅奇聊《富贵逼人》的票房成绩。
听到《富贵逼人》拿下了票房冠军,林一自然是非常高兴。
但很快林一就收起了这份喜悦,毕竟《富贵逼人》已经是过去式,怎么分成得到的这些票房收入是当下最要紧的。
“傅叔叔,不知道这次的票房怎么分成?”
上一次银都将《倩女幽魂》的票房全部分给了南方浪潮。
但那是特殊情况,因为按理来说银都院线是需要拿走一部分票房的。
不过上一次银都将这部分钱当作南方浪潮的启动资金全部分给了南方浪潮。
这一回银都就算再怎么爱护南方浪潮,可亲兄弟明算账,院线那边也要吃饭。
这也就是为什么林一会这么在意这次的票房分成。
因为它将是后面南方浪潮的票房分成样板。
“林一,这段时间银都董事会以及南方浪潮董事会一直在商议这件事,初步商议的结果是银都双南院线拿40%,南方浪潮拿60%。”
林一点了点头,这个分成是制片方能拿到的最佳待遇,也就是自己人才能拿到这样的分成。
扣除娱乐税,那么实际上南方浪潮将得到1581万票房收入。
林一对这个数字还算满意。
这次《富贵逼人》的拍摄,因为既没有名演员,也没有什么特效。
作为都市喜剧片,它的最终制作成本经过统计才300万港币。
对比票房收入,在当前的香江影坛这样的成绩算是以小博大。
“林一,你打算怎么花这笔钱?”
“傅叔叔,现在就要花掉这笔钱吗?”
“没错,马上就要到四月了,香江的年报时间要到了。”
原来是这样,林一明白傅奇是想尽量少交点税。
“傅叔叔,我想问一下南方浪潮香江这边的账上盈余了多少钱?”
“大概还有388万。”
林一小声的自言自语道:“算上《富贵逼人》的票房就是1969万港币。”
对于这笔钱,林一发现想要在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做到合理的降低税费,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
难道提前开始拍摄《夏天的故事》,将制作成本做到1000万港币?
林一摇了摇头,一个文艺片这么做也太夸张了。
考虑再三后,林一十分谨慎的回答道:“傅叔叔,我的想法是提前开始准备《夏天的故事》,制作费用可以暂定到400万。”
傅奇好像不是很满足,继续问道:“还有没有什么想法?再减点,起码再少个600万。”
“成立一家杂志社怎么样?”
傅奇手摩挲着下巴并说道:“杂志社?”
“没错,一家隶属于南方浪潮的杂志社,刊载最潮流的电影、流行音乐以及时尚话题,把我们南方浪潮系打造成香江潮流的最前沿。”
这个想法算是林一的灵光一闪。
当前的南方浪潮在舆论场上的战友只有大公报、文汇报这样的报刊,在香江人的眼中这两个报纸都太过严肃。
而南方浪潮的基调是轻松愉快的,所以如今的南方浪潮有必要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舆论武器。
“林一,你觉得这个杂志社大概要花多少钱?”
“我们做个全彩杂志,就以投入600万的目标去打造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