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三日,阴,多风。
晨钟甫响,兵部中堂已是群集如云,文案盈几,气氛凝重。
堂内两侧楹柱上,各悬挂一副楹联。
左书:身许家国气吞宇内
右书:泽被九州忠昭日月
今日,兵部堂议大会,乃是奉旨会议辽事。
中堂之下,左右两列,武选司、职方司、武库司、车驾司,四司郎中、员外郎、主事分班就座,皆服深青官袍,乌纱端然。
由于是奉旨检讨定策,其后更有六科部分都给事中、左右给事中、给事中及都察院御史出席堂会。
左右最后两排,便是观政进士列席会议。
大堂左右靠墙处,各设四张深色檀木大案,沉稳庄重。
东侧四案之上,笔墨狼毫摆列齐整,磨盏映光,有照磨四人,抬首执笔,速录堂中言语。
西侧四案之上,则堆叠塘报如山,封皮俱是黄麻厚纸,钤有部印,皆是近期辽事急报。
其间有报房司务四人,翻检调阅,将重要塘报按序整理,从右往左,从下而上,摆放整齐。
这报房便是提辖塘务塘报房,专司管理塘务,以及塘报收集和整理。
堂前中央,三张红木大案并列摆放,案后端坐三人,皆身着绯红官袍。
中座之人正是兵部尚书黄嘉善;
左侧是京营戎政尚书薛三才,年纪稍长,脸上布满皱纹,双手交握,似在思索;
右侧则是左侍郎杨应聘,目光如炬,正专注地翻阅手中塘报。
三人面前,置着奏折、公文,偶尔有人上前呈递塘报,他们时而颔首,时而低语交换意见,整座大堂显得庄重压抑。
堂外风起,殿门紧闭,堂内唯有笔声沙沙,言语低沉。
见时辰已至,兵部尚书黄嘉善抬起头来,环顾四下,拿起案头上的堂木,轻轻一拍。
他看着堂下,见众人目光皆已望来,于是说道:
“今日,奉旨商议辽左大计,望诸公群策群力,为朝廷分忧!”
“如此,老夫就长话短说!”
随后,他顿了顿,忽的长身而起,拱手肃声说道:
“上谕——”
大家闻言,堂上诸臣已然心神一凛,随即“唰”的一声,齐齐从座位上起身,躬身肃立。
“东师失利,文武将士相继阵亡,被祸之惨,朕闻之心恸,亟宜破格优恤,以慰忠魂!”
黄嘉善宣读完毕,目光沉凝,随后抬手一按,示意众人落座。
待堂内稍稍安定,他方才缓缓开口,道:
“既然是皇上的旨意,那便是今日部会首务,优恤之策,务必妥当议定,不可有失。”
说罢,他目光一转,望向大堂左侧前排,语声沉稳:“武选司章程,可曾拟定?”
前方席上立刻站起一人,正是武选司郎中李继贞。
这兵部堂会虽然今日召开,但各司早已准备多时,因此李继贞不慌不忙,上前一步。
他整肃了下衣冠,朝堂上深深一揖,沉声禀道:
“回大司马,本司已核查优抚章程,谨按定例,条陈如下——”
首先乃军丁优抚事宜:
因辽左一役,南北征调援兵七万,辽镇招募新卒三万,共集十万之师,外加辽镇额定兵员,十万有余。
但自征剿失利,上报阵亡者四万五千余名,尚存者四万二千三百六十余名。
待勘查核实无误后,当依成例,给予阵亡及负伤将士优恤,以安众心。
李继贞读完这条陈之后,抬头望向中堂。
黄嘉善微微颔首,左右两边看了看,见薛三才和杨应聘,都无甚言语,便道:
“核实之前,阵亡军丁俸禄如何支给?”
李继贞闻言,不禁一怔,心中暗自思忖:核验者皆为阵亡军丁,既已战没,俸饷尚需支给?
此事,武选司竟未曾详议,遂略一思索,依循旧例回道:
“按以往成例,自当由地方截留支取。不过,此事关重大,尚请大司马示下。”
黄嘉善微微颔首,沉思片刻,缓缓说道:
“援辽将士十万,今日战亡者葬身荒野,曝骨沙场,其家属啼血泣泪,九边皆闻。”
“今若核实未定,本地的俸禄军粮即被截留支取,恐非抚恤忠烈、激励后继之道。”
“大军远征,生死无定,军户之家,赖此为生。若仓促裁支,恐寒士卒之心。”
“老夫以为,应令各镇军饷照旧支给,仍按月如例发放,不得扣除,直到查勘分明。”
随后,黄嘉善目光微转,环视堂中,望向两侧兵部诸官的后方,说道:
“诸位司谏,可有异议?”
黄嘉善言毕,堂中微微一静,片刻之后,众给事中齐声应道:
“下官,无甚异议!”
黄嘉善微微颔首,抬手示意李继贞继续。
李继贞心领神会,欠身一礼,翻开条陈,朗声道:
“军丁优恤条陈,下官自当依议修订,报呈中堂。”
“接下来,是关于将官优抚事宜,请大司马示下。”
“其中分有两部,其一,乃去年抚顺之役,战殁将官之追赠。其二,则为本次辽左之役,战殁将官之优抚名单。”
本司研议的结果如下:
广宁总兵张承胤,于抚顺关东遇敌战殁,赠官诰命,报吏部核准。
清河副将邹储贤,于去年据守清河,与城同死,赠官诰命,报吏部核准。
辽阳副将颇廷相,于抚顺关东救援总兵张承胤,遇围不退,奋勇杀敌,赠都督同知,袭升三级。
坐于大堂右侧第三排的李伯弢,正靠椅而坐,倦意袭来,几乎合上双眼。
此时,他猛然一震,陡然睁目。
——颇?此姓实属罕见!
李伯弢心念电转,顷刻间便忆起,颇喜之家主,乃名颇重光。
莫非与这辽阳副将有所牵连?
随后,堂上再次传来李继贞的声音:
“其子重光,闻父被围,勇纵铁骑,直捣重围,父子同蹈白刃,壮烈殉国。报实授百户,准世袭。”
李伯弢听闻此言,心中顿时恍然,终于知道了这颇喜的来路,原来是这颇家的家丁。
这一部乃去年抚顺追赠,其后则是今年本役优抚名单。
“本司虽然研议多时,但仍未有妥当之处,仅为草本,还请三位司马,示下!”
见中堂纷纷点头,李继贞继续道——
山海关总兵官杜松、左都督府佥书总兵刘綎、保定总兵王宣、保定副将赵梦麟、铁岭游击麻岩、东江游击乔一琦。
此言一出,堂下一片哗然之声......
李伯弢左右看了看,这些喧哗声基本上都是出自观政进士和几个给事中的口里。
反而兵部的官员是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
李伯弢当然明白,这名单中最争议的就是杜松,按道理他轻敌躁进,不听军令,应坐罪论处。
不过,他也明白,这优抚和论罪其实是两回事。
所以,虽然有哗然,但是基本都是感叹,而不是反对。
因为,载在《大明会典》的条款就是:凡阵亡失陷,优抚全支。
这意思是,只要你死了,不管有没罪,都能有抚恤。
不过,若是论罪,革除职务,没了袭替,那就是另一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