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火風可太行了

第二天云楠就接到台里电话。

省台对云楠的歌曲似乎是志在必得,工作效率很高。

“云楠同志,我是省台文艺部主任刘丹桦。”

还真重视,竟然是刘丹桦都亲自打电话。他似乎已经闻到了财神爷的味道,热情的回道:“你好,刘主任。”

“哎呀,幸会啊,云楠同志。听你的声音,应该年纪不大吧。”

“我今年19岁。”他莞尔一笑。

“是吗!!!”

刘丹桦万万没想到能写出《东北的冬》的竟然是个19岁的毛头小伙子。

别看歌词朴实无华,但是每一个字都像是扎在木板上的钉子,恰到好处。他找过台里的作词人想进一步完善下歌曲,结果给出的答复是竟然一个字都改不动。

再加上独有东北民族风的旋律,以及多种乐器的组合,这首歌看似简单,实则干货都藏在里面。

而且谁敢信一个19岁的孩子能主动提出签合同的?

国家都没强制要求,他竟然有版权保护意识。

不得了啊!

刘丹华对云楠又重视了几分,这家伙就是个怪物,不能用年龄轻易判断。

“真没想到啊,你竟然这么年轻,后生可畏。

云楠同志,你提出关于合同的诸多事宜,经台里认真研讨,最终同意了你的要求。

我们想能尽快签署协议,争取年前完成歌曲制作。”

“我没问题。”

两人达成一致,通过挂号信的方式邮寄合同。

“对了,刘主任,我问一下你们打算请哪位歌手演唱?”

毕竟这关系到歌曲质量,云楠还是很关心的。

“沈城市歌舞团新调来一名年轻歌手叫霍峰,他声音醇厚、音域宽广,也很有磁性。

不过你放心,此人虽然名气不大,但非常适合这首歌曲。”

云楠也听明白了,刘丹桦话里话外极力推荐,他也不好再说什么了。

银子到手,无所谓了。

挂掉电话,云楠还在琢磨。

“霍峰”

“嘶~听着耳熟。”

一个黝黑圆润的大光头形象浮现在云楠眼前。

“嘿!霍峰不就是火風嘛!”

云楠脸上露出一副“赚到”的样子。

“太阳出来我爬山坡”

“爬到了山顶我想唱歌”

......

“我嘴里头笑的是呦啊呦啊呦”

“我心里头美的是啷个里个啷”

......

90年代火風的这首《大花桥》,唱出无数男同胞想要娶媳妇的心声。

可以说是凭一己之力打破国家“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的基本国策。

火哥威武!

2012年《大花轿》还在NBA赛场上场响起过,唱的鹰酱黑青年们当晚就要娶媳妇,估计犯罪率飙升,也算扬我国威了。

只不过80年代的火風有头发,但没什么名气,但他唱这首歌非常适合。

签完合同,云楠用挂号信邮寄了回去。省台也开始制作歌曲了。一切就绪,坐等收钱,云楠打算先搞辆自行车,天天上班,腿都溜细了。

小年一过,就是春节了。全国老百姓都沉浸在喜庆的节日氛围内,电影公司也不例外。

过完小年,东北的单位几乎就见不到人了。大伙该回老家回老家,该买年货买年货,反正就是没人上班,在这个年代,这种情况属实再正常不过了。

1949年发布《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新年放假 1天,春节放假 3天。

即便如此,东北这嘎达也没有哪个单位执行的,除了非脱岗单位。

老话讲,没出正月都是年。大过年的,你让我上班那就是找打架。

那时候的年还很有年味,也很有意义。

鞭炮声进入腊月开始就不绝于耳,胡同里经常传来小孩子唧唧咋咋的声音,笑声很有感染力。

各家忙活着赶集,备年货这码子事。每个月阴历15号和30号,是云楠家附近的赶集的日子,周围的老百姓都会蜂拥而至,热闹非凡。

赶集的三大特点:脏、乱、差。

大人们推着车子,后座上驮着小孩,在密集的人群中转个身都费劲。但天地间都洋溢着喜悦的通透氛围。

这年头赶集,春联5毛钱一副;瓜子8毛钱一斤,南瓜子贵一些要1块2。

晚上云楠回到自己的房间,轻轻地关上门。

坐在老旧的木桌前,昏黄煤油灯光里的淡蓝色火苗正轻轻摇曳,将他的身影投射在泛黄的墙壁上,不时地晃动。

读着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字,他再次沉浸在小说的世界里,手中的钢笔在食指、中指、无名指间反复旋转、翻飞。

云楠的这部小说是特区作家刘西红1986年发表的《你不可改变我》,文章一经发表,彻底轰动文坛,并将特区带进了全国文学的“第一方阵”。

更是让时代青年对特区打上了“初恋”烙印。

很多人更是因为这部小说,辞掉工厂铁饭碗,下海经商,可见这部小说的影响力。

小说以第一人称叙事,两个主要人物之一的“我”是一名药剂师,而另一个女孩令凯则是一个有着模特梦的少女。

两人个性天差地别的人却彼此吸引,但互相间又不想被对方改变,构成了小说的主要冲突。

小说已经收尾,但云楠觉得刘西红在塑造人物成长冲突上还是欠缺点味道,这导致两人观念碰撞时缺乏戏剧张力。

云楠要的是读者对改开后青年人思潮涌动的巨大共鸣,所以还是得再细致打磨一番。

墙上的座钟敲响了几次,桌子上的玻璃罐头瓶挤满了密密麻麻的烟头,屋子里云山雾绕,小说里的沉浸感更加深刻。

最终钢笔停在食指和中指间,笔尖与纸面摩挲的细微沙沙声回荡在房间的上空。

文末,云楠还特意增添了女主“我”的自我反思故事情节,这一笔看似文墨不多,但却与之前阻止令凯的一系列行为形成强烈的反差感,最终女主得到救赎。

故事情节很老套,但在这个时代绝对是先驱。

自此结束,文章得到再次升华,暗表了改开后青年人潮气蓬勃,怀揣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热忱,挣脱陈旧观念的束缚的时代精神。

成了!

云楠在小说的结尾画上句号,还下意识用笔尖戳了一下纸面。

当下文坛还没有先锋文学的理念,云楠希望通过这部小说在叙事、语言、结构等方面极具鲜明的特点,打破传统文学的固有思维,给予读者的全新体验,进而吸引大众阅读热情。

更重要的是他想做第一个踹开先锋文学大门人。

云楠反复检查了了几次,短篇小说字数不多,他感觉很满意。

对内容的深刻思考,他自认为不比原著差,毕竟他前世可是活了几十年的职场老狗,比起作者写这篇小说二十岁的年龄,对人生的解读更加透彻。

尤其是立意升华的部分,让人们对改开的彷徨和迷茫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恰逢老人家南巡之际,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云楠也确信这一点也是国家渴望向人们表达的。

虽然有了些政治的味道,但绝对是篇好文章。

拍马屁也是为小说保驾护航,云楠没觉得磕碜。

只要能进步,云楠可以解锁各种拍马屁的新姿势。

手指微微酸痛,他长出了一口气,方才从小说主人公的代入感剥离出来。这种酣畅淋漓的创作爽感带来的是无尽的疲惫。

抬头望着墙上的座钟,马上就快凌晨两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