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各奔前程

饭点时,郑同回家了。

刚推开堂屋的门,就看到摆在客厅地上的包裹,他惊奇地发现,三位家庭成员居然都在,心里不禁还有些疑惑。

……这两位上班这么清闲?

老郑同志只是个小科员而已,而郑民更只是个装包工,工作日不老老实实干活,都猫家里干嘛?

思想这么松懈,怪不得家里穷。

不得不说,新世纪社会牛马的觉悟高到吓人。

暗暗在心底吐槽一下,他冲三人打了声招呼:“都在呢。”

“去知青办了?”郑卫国明知故问。

“去了。”

“嗯,吃饭吧。”

郑卫国笑了笑,把饭菜摆上桌。

午饭很简单,土豆炖白菜和一碟酱菜。

郑同望着桌上的两个菜,眨了眨眼睛,这是他穿越到这个年份的第一顿,也是第一次吃到家常菜,跟想象中有所不同。

只不过,瞧着没什么油水。

不是老郑家吃不起肉,而是买不着,计划经济年代物资奇缺,京城居民还好一些,每人每月凭证可以购买三两肉,别的地方更惨,兴许个把月都开不了一次荤。

兴许是他穿越的日子不好,反正老郑家已经有些天没买着肉了,不过郑同也不在乎。

记忆里的肉香还在。

郑卫国念过书,吃饭的时候很讲究,几乎全程静默。

老妈梁秀娟也不说话。

可郑民却有点憋不住,变着法子去找话题。

今天在老爸强迫下,贡献出了行李箱,于是他抱着想邀功的心态,道:“哥,你都不知道,为了让你插队,爸妈把家底儿都给掏空了。你看,我新箱子也给你了。”

“那谢谢你了。”

郑同对这小子无感,随口应付了一句。

有一说一,虽然饭菜没什么油水,但梁女士厨艺还是挺不错的,对得起家庭妇女这个称号。

一家人安静地吃了饭,除了咀嚼声外几乎没人说话。期间郑民挑了几个话头,结果都没有人搭腔,他也只能闷头扒拉碗里的米饭。

餐桌上的气氛,一度变得很压抑。

吃完饭,郑同放下碗筷:“我先回屋了。”

“好!去歇着吧。”

梁秀娟转头又对郑民道:“老二,你也去上班吧。”

“我还想歇会呢。”

见小儿子还想凑热闹,没有离开的打算,梁秀娟又补了一句:“你要是没事做,就去把碗洗了,顺便把锅也刷了。”

“我这就回厂子。”

这回很奏效,郑民“噌”地站起身,作势就要穿衣开溜。

他才不想做家务活。

兄弟俩相继离开,厅里又陷入一片安静。

许久,梁秀娟才脸色担忧道:“老郑,你说老大是不是知道点什么了?”

“这大半天,我总心里七上八下的。”

吃饭时,郑同几乎没说话。

准确来说,是从今天早晨开始,他就没和家里人有过交流,基本上属于一问一答,而且语气淡淡的,给人种莫名的距离感。

越是这样想,梁女士心里越觉得没底。

可郑卫国却是不以为然,摇摇头安慰:“他能知道什么?以前不就这样,一棍打不出个屁来。”

“他要真不想下乡,我还能逼他去?你别胡思乱想。”

......

郑同当然不用逼着走。

他巴不得离开,一个人出去浪荡。

正躺在床上,盯着天花板思索即将到来的知青路时,外面又响起阵动静,是老郑同志去单位了。

脑袋昏昏沉沉,隐隐有丝睡意,穿越后他整个人都变得特轻松。

自己什么时候睡过午觉呢?

好像只有小学初中,上辈子父母还在的时候,才有过这个待遇,后来父母因为一场事故离开,从此便开始疲于奔命的郑同,再也没有时间去午休了。

也不知道这会,另一个平行时空的自己,是在绞尽脑汁编程序?

还是在偷偷观察隔壁的女同事?

胡思乱想中,他沉沉睡了过去。

等再醒来时,天已经黑了。

郑同睁大眼睛盯着房顶,本来以为一觉醒来,会有机会回到2025年,结果扭头就看到挂在墙上的日历,也就死心了。

“看来真的要留在这里了。”

他叹了口气,接着开始穿衣起床。

晚饭是馒头咸菜稀粥,郑同胃口不错也不挑食,吃嘛嘛香。

吃完饭回到房间。

梁秀娟整理了一个行李箱外加一个大包袱的东西,里面有生活必需品和换洗衣服。

靠在床头,郑同默默思量还缺点什么。

想到十个月后的高考,不管走文科还是理科,以第一届这个录取比例,都必须得考一个高分才行。

原身初中毕业,家里又没有高中的课本。

“看来还得买些书。”

“我必须要卷死同龄人。”

他默默为了自己当卷王打气时,郭援朝的声音从门外传了进来:“孙贼,睡了?”

“没,没有。”

“哟呵,新装备啊。”

他开门一瞧,乐了。这家伙穿着身崭新的军装,面带笑容,郑同赶忙让进屋,问:“大晚上干什么?”

“瞧瞧哥们儿这身咋样?够飒不?”

“那可真是太飒了。”

郑同由衷夸赞。

这家伙从小受到其父熏陶,腰背直挺,站立如松,本来身材就壮硕,现在军装往外面一蒙,还真有几分不弱的气势在里面。

“咦,你行李都收拾了?”

郭援朝看见地上行李,不由想起老妈于秀丽说的那番话。

瞧瞧,都什么人啊?

自己好友刚报完名,这家人就迫不及待地把东西都收拾好了?

他对老郑家是一百个不高兴。

郑同不知道郭援朝的小心思,点点头道:“提前准备好,走的时侯不慌乱,你这大晚上干吗来了,秀军装?”

“我后天去新兵连,明天指定事多,所以先过来看看你。”

“这么着急?”

“嗯。”

“我大后天。”

郑同咧嘴一笑,有种各奔前程,意气风发的痛快。

分别在即,郭援朝平复了一下情绪,从兜里摸出个牛皮纸信封递了过来:“孙贼,这个给你!等到了地方,千万记得给哥们儿来信啊。”

“这什么?”

郑同好奇打开,顿时哭笑不得。

却只见信封里面居然是二十块钱毛票,还有二十斤的全国粮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