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朝会

“陛下这是成了?”

叶妙玄盯着眼前的朱存梧,其周身透露着一股仙气,超凡脱俗,气度莫名,熟悉又觉陌生,一时间难以置信。

“当然!”

朱存梧敛去身上的神异,嘴角含笑,伸手揽过皇后纤细的腰肢,意气风发道,“如今算是跨出第一步了。那《道经》朕也传你了,玄姐儿往后可要好好修习,咱们一起成仙了道,做一对神仙眷侣,从此长生久视,逍遥世间。”

叶妙玄倚在皇帝怀中,柔声道:“臣妾不求其他,但求能常伴陛下左右,便心满意足了。”

“哈哈,这个要求朕一定会满足你!”

······

翌日早朝,朱存梧高居龙椅之上,聆听百官汇报工作。

大明江山刚刚经历动荡,天下尚未安定,前方战事胶着,各地天灾人祸也时有发生,朝廷一切大事都需他这个皇帝决断。

泰武皇帝登基后,改了往日朝会规制,大朝和朔望朝不变,常朝则改为三日一开。

所谓大朝即每年正月初一、冬至及皇帝生日举行,在京宗室勋贵、文武百官都要觐见皇帝,地方上重要的大臣,也都需要提前上表祝福皇帝。

朔望朝是每月初一、十五召开的,属于礼仪性质的朝会,主要进行“朝贺之礼”,不处理政事,所以才会有“有事启奏、无事退朝”这句话的诞生,而朔望朝则要求在京官员都要参加。

至于常朝,按照太祖爷制定的规定,需要天天召开,能参与的朝臣也是三品以上的朝廷重臣,外加六科给事中、督察院御史等三五十人罢了。

只可惜真正做到天天上朝的,只有洪武大帝和崇祯皇帝两人,其他皇帝没人能做到,朱存梧表示他也做不到。

而且大事开小会,小事开大会。这种朝会就是听各种鸡毛蒜皮的小事,三天里挤出一个时辰已经足够了,真正的大事,内阁早就和皇帝商议完了。

不过对于六部尚书和五军都督府都督们来说,这是个能在皇帝面前刷存在感的机会。

这不,兵部尚书王行俭就抢先出班启奏。

“启禀陛下,兵部日前接到八百里加急,西宁王殿下如今已攻下济南府,前锋李定国部已直抵德州,山东省全境不日就要重归我大明治下,此全乃陛下恩德,祖宗保佑我大明啊!”

这消息是昨天到的,内阁都还不知道,所以王行俭才会迫不及待地禀告皇帝。

“济南一下,大军距北京不足千里,建奴不日可平,臣等恭喜陛下!”

其他人见此,也赶忙借着好消息跳出来刷存在感。

朱存梧也很高兴,山东乃泰山所在,在这遮天世界意义格外不凡,一旦全复,至少是上千点的气运值到账。

想到此处,朱存梧不禁开口问道,“其他两路大军到哪了?”

“回陛下,陈王殿下在大同大破姜骧,山西省内各地士绅纷纷举义,如今陈王殿下已率军兵临太原,想来要不了多久,山西省就会重归我大明治下。”

王行俭显然早有准备,只见其条理清楚地答复着。

“至于赵国公那边还没有新的消息,不过其十日前刚刚收复邯郸,想来如今已经兵临真定了。”

泰武皇帝龙心大悦,吩咐道,“很好,兵部时刻关注前线消息,一有情况,即刻禀报。”

有了这话,就等于有了随时进宫面圣的旨意,王行俭闻言忍住内心的喜悦,叩首谢恩道,“臣遵旨!”

王行俭原为重庆知府,张献忠攻打重庆时,与巡抚陈士奇一起组织军民坚守重庆,待平定张献忠后与陈士奇一起投入当今麾下,泰武皇帝登基后封为兵部尚书。

如今内阁尚且空却两人,他怎么可能没想法,即使他的资历尚浅,但那又如何?有着从龙之功,熬个几年,内阁必有他一席之地。

而现在表现的越好,这个时间就会越短。

刑部尚书高弘图见皇帝心情不错,站出来请示,“启禀陛下,此前献城投奴的魏国公徐允爵、钱谦益等人已在诏狱关押四月,朝野上下议论纷纷,不知作何处置?”

对于钱谦益这等汉奸,朱存梧向来是厌恶之极的,本来打算抄家灭族的,但是这会儿心情不错,所以决定放他们一马,去云南弘扬汉文化。

“依大明律法,投奴自当株连九族,不过如今皇后怀有身孕,不宜沾染杀孽,便尽数抄没家产,三族流放云南,三代内不得科举、参军,兹当为皇后和太子祈福了!”

高弘图等东林旧人,本来还想为钱谦益等人求求情,但是现在皇帝都已经说的这么大度了,要是再求情,可能会顶撞了皇帝,反而得不偿失,只能作罢。

再说能捡回一条命,也算不错了。

泰武皇帝对于投降的闯贼、西贼,可以做到既往不咎,委以重任。比如那张献忠的义子李定国,为保全张献忠的家小,走投无奈下投了当今,现已是京营某卫指挥使,受封归义伯,如今在西宁王麾下担当前锋大将,想来封侯有望。

可是对于变节投敌的官吏,却是厌恶至极。降贼的还好些,直接降级任用;但是降奴的,即使最后反正了,也是剥夺官职、永不录用,若是负隅顽抗的,更是罪加一等,一律抄没家产、斩首示众。

就像吴三桂,当今才不管他什么为崇祯皇帝报仇、忍辱负重、屈身事奴、以待将来之类的理由,直接五马分尸。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三人更是被凌迟处死。

而带头献出南京、投降建奴的钱谦益等人,当今入主南京后,不管是勋贵出身,还是东林党人,通通下了锦衣卫诏狱,对此朝野上下争议不休,今日皇帝开口流放云南,才算是有了结果。

这时,礼部尚书姜曰广出列,“启禀陛下,如今陛下御极天下,重建大明社稷,各地落难的宗室闻讯后纷纷赶来南京,拖家带口,已有上万人,请求朝廷拨下自崇祯朝起停发的禄米,不知该如何安置?”

宗室的事务本来是宗正府处理的,可惜后来文官集团做大,宗正府沦为了礼部的下属部门,一如五军都督府之与兵部,所以这种事自然由礼部尚书出面。

朱存梧一听到这,顿时想起了自己兄弟三人十几年没发的宗禄,一时间感同身受,不由心生恻隐,“户部还有多少钱粮?”

户部尚书朱存楠一听皇帝这话,就知道又要花钱,赶紧出列哭穷,“启禀陛下,今年夏税尚未收取,如今户部仅有六百万石粮食,勉强供应前线大军,还有京中百官将士要供养,实在是支不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