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初升,“复兴舫“已是一片忙碌景象。朱迪站在港口的高台上,满意地看着眼前的场景:十几艘大小不一的战船整齐地停靠在码头,船上的水手们正在进行最后的准备工作;岸边,上百名士兵列队站立,等待检阅;远处,几门新制的火炮在晨光中闪烁着金属的光芒。
“陆大人,一切准备就绪。“王刚快步走来,行了一个军礼。这位年轻的将领在过去几个月里已经成为朱迪最信任的副手之一,主管水师训练。
“很好,“朱迪点点头,“让士兵们做好准备,演习即将开始。“
这是“复兴舫“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军事演习,也是对朱迪最近几个月军事建设成果的一次全面检验。自从与南海商人建立联系,引入新的火器技术后,朱迪一直在加紧组建一支能与元朝抗衡的军队。
“陆大人,陛下来了。“王刚低声提醒。
朱迪转身,看到赵昺在几名侍卫的护送下缓步走来。这位小皇帝如今已经九岁半,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明显长高了不少,举止也越发沉稳。
“陆大人,今天的演习我一定要亲眼看看!“赵昺兴奋地说,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朱迪微笑着点头:“当然,陛下。这支军队未来将是我们收复失地的中坚力量,陛下作为主帅,自然应该了解他们的能力。“
小皇帝挺直了胸膛,一脸骄傲。在朱迪的悉心培养下,赵昺不仅学习诗书礼仪,还开始接受基础的军事训练和指挥知识。虽然年幼,但他已经展现出非凡的领导天赋。
随着一声号角响起,演习正式开始。首先是水师的队形展示:十艘战船分成两列,迅速驶出港口,在海面上形成了一个箭形阵列。船上的水手们动作整齐,配合默契,展示了过去几个月训练的成果。
“这些船只采用了改良设计,“朱迪向赵昺解释,“速度更快,转向更灵活,特别适合南海的复杂水域作战。“
接下来是火力展示。在王刚的指挥下,战船上的弓箭手向目标木筏射击,箭如雨下,几乎将木筏全部覆盖。紧接着,每艘船上的小型投石机也开始发射,石块准确地砸中了远处的目标。
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是火炮的首次公开展示。在岸边,三门新制的火炮排成一线,炮手们按照朱迪的命令,点燃了导火索。
“轰!轰!轰!“
三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过后,远处海面上的三个木筏被炸得粉碎,水花四溅。围观的士兵和民众爆发出惊叹和欢呼声。
赵昺目瞪口呆,半晌才回过神来:“这...这就是火炮的威力?太神奇了!元朝有这样的武器吗?“
朱迪摇摇头:“元朝虽有简易火器,但远不如我们这种先进。这是我们的秘密武器,将来对抗元朝水师的关键。“
演习持续了整整一上午,从船只机动到登陆作战,从单兵格斗到队形变换,全面展示了“复兴舫“军队的战斗力。结束时,朱迪亲自检阅了参演的所有士兵,对他们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
“诸位,你们是大宋的精锐,是陛下收复失地的利剑!今天的演习只是开始,未来还有更艰巨的挑战等待着我们。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同心协力,就没有攻不破的城池,没有战不胜的敌人!“
士兵们热血沸腾,高喊“大宋万岁!陛下万岁!“的口号声响彻云霄。
演习结束后,朱迪召集了几位主要将领开会,讨论下一步的军事建设计划。
“今天的演习证明我们的火炮初见成效,但仍有不少问题需要改进,“朱迪指出,“射程不够远,精度不够高,装填时间太长。这些都是我们接下来要解决的难题。“
王刚提问:“大人,我们现在有多少火药储备?能支持多少次实战?“
朱迪皱了皱眉:“目前的火药储备确实是个问题。南海商人送来的火药有限,虽然我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制作方法,但原材料不易获取。我已经派人去寻找硝石和硫磺,但进展缓慢。“
另一位叫李忠的将领说道:“大人,我们是否可以向占城国王寻求帮助?他们应该有更广泛的贸易网络。“
朱迪点点头:“这是个好主意。我会亲自去见国王,商讨这件事。同时,我们也要加紧培训更多的炮手和工匠,扩大火炮的生产规模。“
会议结束后,朱迪来到了“复兴舫“的另一个重要区域——工坊区。这里集中了打铁铺、木工坊、造船厂等设施,是军备生产的核心区域。
铁匠铺里,几名铁匠正在锻造新式武器;木工坊中,工匠们忙着制作船只零部件;最引人注目的是新建的火药作坊,几名专门从南海商人那里学来技术的工匠正在小心翼翼地研磨火药成分。
朱迪走进火药作坊,仔细询问了制作进展。负责人张师傅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匠人,原本是制作烟花的,现在被朱迪选中负责火药研制。
“大人,我们按照您的方子试了好几次,终于找到合适的配比了,“张师傅兴奋地说,“这种新火药比南海商人送来的还要猛一些!只是原料越来越难找了。“
朱迪点点头:“你们做得很好。关于原料,我会想办法的。继续努力,这项技术对我们至关重要。“
离开工坊区,朱迪来到了“复兴舫“的中心区域——一座小山丘上新建的议事厅。这是一座融合了宋朝风格和当地特色的建筑,宽敞明亮,是朱迪处理政务和接见来客的地方。
在议事厅里,朱迪遇到了正在等他的一位特殊访客——占城国王的使者。
“陆丞相,“使者恭敬地行礼,“国王陛下派我来通知您一个重要消息:元朝再次派出使团前来占城,这次规模更大,态度更强硬。他们明确表示听说有宋朝余孽在南海一带活动,要求彻查。“
朱迪心中一紧:“国王陛下是什么态度?“
使者低声道:“国王表面上答应配合,但暗中派我来提醒您做好准备。元使团将在三日后到达占城,可能会要求搜查沿海所有村落和港口,包括'复兴舫'所在的区域。“
朱迪感激地点点头:“请代我谢过国王陛下的提醒。我们会做好准备,不会给他带来麻烦。“
使者离开后,朱迪立即召集了紧急会议,通报这一消息并部署应对方案。
“这次元朝来势汹汹,我们必须更加小心,“朱迪严肃地说,“所有军事设施必须隐藏起来,火炮、战船要转移到秘密地点;士兵们暂时改扮成渔民和工匠;所有文件和地图都要藏好。总之,不能让元使发现任何可疑之处。“
王刚担忧地问:“大人,如果元使坚持搜查,甚至驻留观察,我们该怎么办?“
朱迪沉思片刻:“那我们就启动'迁徙计划'。我一直有所准备,在更南边的海岛上建立了一个备用基地,虽然规模小,但足以临时容纳我们的核心力量。一旦情况危急,就立即转移。“
会议结束后,“复兴舫“立即进入了紧张的准备状态。士兵们开始伪装成普通居民;武器装备被藏入地下室和山洞;战船被漆成普通渔船的样子,或者干脆转移到隐蔽的海湾;就连刚刚举行演习的训练场也被临时改造成了市集和农田。
赵昺被安排住进了最普通的民居,由几名伪装成家人的精锐侍卫保护。小皇帝虽然年幼,但已经历过多次危机,表现得异常冷静和配合。
夜幕降临,朱迪独自一人在房间中思考对策。这时,熟悉的雪花屏幕出现了——“帝王聊天群“再次连接。
【李世民】:来了?今天的演习怎么样?火炮表现如何?
【赵构】:是啊,快说说!朕可是很期待这个新武器的效果。我大宋当年若有这等利器,何至于被金人欺负?
【朱元璋】:哼,就你们那点火器,根本不值一提。朕的大明火器才是真正的天下无敌!
朱迪苦笑着回应:“演习很成功,火炮威力确实惊人。不过我们马上面临新的危机——元朝使团要来搜查了,规模比上次大,态度更强硬。“
【朱元璋】:(立刻认真起来)这可不是小事!元朝人最会搜捕,朕当年在和尚庵里就差点被他们抓住。你们必须做好万全准备!
【李世民】:朕建议你们分散隐藏。重要的不是藏多深,而是藏多散。元朝使团不可能搜遍每个角落,只要不让他们发现集中的可疑点,就能蒙混过关。
【赵构】:还有,一定要保护好小皇帝。他可是我赵家血脉,大宋正统所在!其他都可以舍弃,唯独他不能有闪失!
朱迪认真记下了三位帝王的建议:“多谢各位陛下指点。我已经安排了隐藏和疏散计划,必要时我们会立即转移到备用基地。“
【朱元璋】:备用基地在哪?安全吗?
“在南边的一个小岛上,地形隐蔽,易守难攻。我提前派人在那里修建了简易设施,储备了一些物资。虽然条件艰苦,但足以临时栖身。“
【李世民】:很好,未雨绸缪,方为上策。不过朕更想知道,你们的火器发展到什么程度了?能否与元朝正面抗衡?
朱迪如实回答:“坦白说,我们的火炮虽然有了雏形,但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远不足以与元朝庞大的军队抗衡。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原材料短缺,尤其是硝石和硫磺,制约了火药的生产。“
【朱元璋】:硝石?这个朕有经验!朕当年起义时也面临同样问题。告诉你一个秘密:硝石可以从牲畜圈和茅厕中提取!那些地方的土壤长期被尿液浸泡,含有大量硝盐。挖出来,用水浸泡,过滤,蒸发,就能得到粗硝石。
朱迪大喜过望:“多谢陛下指点!这个方法我们可以立即尝试!“
【李世民】:(惊讶)从茅厕提取?那得多脏啊!不过确实巧妙...
【赵构】:这倒让朕想起来了,南宋时期确实也有类似方法。只是朕那时身为天子,对这些细节不甚了解。
【朱元璋】:(得意)这就是朕比你们强的地方!朕出身贫寒,什么苦没吃过?什么脏活累活没干过?正因如此,朕才能在艰难环境中找到生路!
三位帝王又讨论了一番军事建设的细节,朱元璋分享了不少实用的经验,比如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组织军队,如何利用地形优势对抗强敌,如何建立情报网络等等。
【朱元璋】:记住,对付元朝最重要的是情报!朕当年能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掌握了元朝的军事部署和动向。你必须在各个要塞和城镇安插眼线,随时了解元朝的动态。
朱迪点头称是:“我已经开始建立初步的情报网络,但范围还很有限。下一步会重点加强这方面的建设。“
就在交谈正酣之际,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断了他们。
“大人!紧急情况!“门外传来王刚焦急的声音。
朱迪立即向聊天群告别:“各位陛下,有急事,我需要先离开一下。“
【李世民】:去吧!处理好实际问题要紧!记住朕的话:分散隐藏,掌握情报!
【赵构】:保护好小皇帝!其他都是次要的!
【朱元璋】:别忘了朕教你的提取硝石的方法!茅厕,牲口圈,这些地方都是宝藏!
聊天界面消失后,朱迪立即开门,只见王刚一脸紧张地站在门外。
“怎么了?“朱迪问道。
“大人,刚收到消息,元朝使团提前到了!明天一早就会来搜查沿海区域,包括我们这里!“
朱迪倒吸一口冷气:“这么快?准备得怎么样了?“
“已经按照计划进行了大部分掩护工作,但还有一批火炮和火药来不及转移...“
朱迪当机立断:“立刻行动!今晚必须完成所有隐藏工作。通知各部门,按照紧急预案执行。同时,派人去通知备用基地,做好接应准备。“
王刚领命而去,朱迪也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准备工作中。
整个夜晚,“复兴舫“灯火通明,却又诡异地安静。人们压低声音,快速工作,将所有可能暴露身份的物品藏好或转移。朱迪亲自督导,确保万无一失。
天快亮时,一艘小船悄悄离开了港口,载着最重要的几门火炮和一批火药,前往秘密基地。朱迪站在岸边,望着小船消失在晨雾中,心中暗暗祈祷一切顺利。
当第一缕阳光照在“复兴舫“上时,这里已经完全变了样子:昔日的军事基地俨然成了一个普通的渔村,船只、房屋、集市、农田,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和平常。
朱迪换上了一身粗布衣服,脸上涂抹了一些泥土,看起来就像一个普通的村长。他站在港口,远远望见几艘大船正从海面驶来——元朝使团到了。
“来吧,“朱迪低声自语,“看看是你们眼睛毒,还是我们伪装高明。“
元朝使团的大船缓缓靠岸,数十名全副武装的士兵率先下船,警惕地打量着四周。接着,一位身着华丽官服的中年男子在侍从的陪同下踏上了码头。
朱迪认出来了,这是元朝的高级官员博尔术,专门负责南海地区的事务,以残酷无情著称。看来这次元朝是动真格的了。
博尔术冷冷地环视四周,目光锐利如鹰,仿佛要看透每一个角落。“复兴舫“的真正考验,即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