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新解释和新指导
- 我一个文科生,要什么学霸系统啊
- 一只废橘喵
- 2233字
- 2025-04-22 12:02:41
刚开始的时候,姜荣是不会写论文的。
但现在写了一篇论文后,姜荣彻底会了。
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姜荣在各种经管学术期刊已经连续发了三篇文章了,分别是:《新零售经济下的产业传导重塑分析》、《多元产业传导模式下的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均衡》、《多元产业传导模式的财政政策》。
在社科领域,发一篇文章是很慢的,而姜荣已经连续发了四篇,这自然引起了整个行业的注意。
有的人甚至不在乎姜荣论文的内容,而是把注意力放在姜荣连发四篇论文这件事上,开始批评燕京大学在“造神”了。
现在,网上已经有很多关于姜荣和燕京大学的批评了。
姜荣原本想要停一停,处理一下他跟舍友王滨新合伙的传媒公司呢。
但老师张敏学似乎很是着急,总是追在姜荣屁股后催。
读完了姜荣写的《多元产业传导模式的货币政策》,张敏学很高兴地点点头,开口道:“不错!整理一下就可以发了。”
当下,“网红带货”、“新零售”重塑了整个产品供应模式。
很多占据传统商超货架的大品牌,已经很少出现在“网红带货”和“新零售”上了。
“网红带货”不用说,大部分都是带货一些不太知名的中小品牌;
而像是“胖东来”、“盒马鲜生”这种新零售行业的标杆,也在减少大品牌占比。
甚至在盒马鲜生根本就看不到传统大品牌,都是一个个“自营品牌”和一些“预制菜”。
而通过这四篇论文,姜荣自己定义了这种新产业、并且解释了这种新产业。
在姜荣的分析中,当下国家工业生产已经足够成熟了,每个行业都充斥着无数大大小小的品牌。
在这存量竞争市场里,任何行业都充斥着“你不做,有的是人做”。
在这种“内卷”下,不论是大厂还是小厂,生产流程其实大差不差,产品质量并没有太大差别。
在姜荣的论文中,他收集了食用油行业所有品牌的质检报告,通过对这些质检报告的分析,姜荣判断:
同样等级的食用油,不论是那些大厂,还是小厂,产品质量并没有明显差异。
甚至一些兢兢业业的小品牌,产品质量更好。
尤其是那些被“胖东来”、“新零售”选中的“自营品牌”,产品质量并不比大品牌差。
大品牌要投入广告费、渠道费等各种费用,而这些费用最后都转嫁到了消费者身上。
小品牌,尤其是被“胖东来”、“新零售”选中的“自营品牌”,一方面有“胖东来”、“新零售”的质保和销量,不用投太多宣传费用;
另一方面直接给“胖东来”、“新零售”供货,不用投太多渠道费用。
这些小品牌对销售方来说,利润更高;对消费者来说,价格更低。
在姜荣的论文中,他提出了一种“多元化”对产业的重塑。
简单来说,就是在渠道变多、认知爆炸的时代,“大”被多元的“小”瓜分、“多元的小”和“衰落的大”此消彼长。
传统的西方经济学里,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社会无法接受了,就会有经济危机,甚至是战争,来破坏生产力,从而重新发展。
但姜荣定义了一种“多元化”:当下,随着科技,尤其是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发展,工厂的重复的、无创造力的生产是可以被人工智能和机器代替的。
人应该从生产中脱离出来,进行更有创造力的“多元化”探索。
而对张敏学来说,他自然也注意到了这种“多元化”。
不仅仅是张敏学,很多人都注意到了这种“多元化”。
但到现在,只有姜荣以一种理性、科学、成体系的形式把它写出来了。
而让张敏学最重视的是,姜荣在这种“多元化”的经济学理论分析中,展现出的是一种全新的,更符合当下经济和时代背景的一种新的解释、新的指导。
姜荣论文题目就摆在那里,他的定义完成后,包括张敏学在内,大家也试着写同样的论文。
但每次写完后,跟姜荣写一对比,张敏学觉得自己就像是一个老人,而姜荣是一个全新的创造者。
通过对系统【特殊奖励】的那本另一个世界的《经济学原理》的反推、研读,姜荣虽然没有获得直接的知识,但是他得到了一种新的思维。
在这种新的思维下,姜荣在不经意间,给现实世界的经济学带来了一种新解释和新指导。
所以,即使姜荣连续发论文这种时候备受争议,包括张敏学在内,很多顶级经济学学者也在支持。
各种经管期刊也会改都不改,第一时间就把姜荣的论文发出。
可听说姜荣跟人合伙开了一家传媒公司,张敏学有点着急,读完了姜荣这篇论文后,他开口问道:“你怎么突然想当网红了?”
张敏学继续问道:“缺钱吗?”
“你爸不是做工程的吗?你要是缺钱的话,我帮你爸介绍几个项目,放心绝对是优质项目。”
“不不!”姜荣摇摇头,开口道:“不是我要当网红,也不是缺钱,是我提了一嘴我的想法后,我舍友非要拉着我干。”
姜荣继续开口道:“我想了想,一直以来,经济学理论都是有滞后性的。”
“大都是经济实践完成了,经济学理论才会诞生,为这种新的经济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我想得是,我舍友既然想试试,那就试试呗,也为我的经济理论做实践验证。”
张敏学看了姜荣一眼,开口道:“行吧!那王滨也挺有能力的,试试就试试呗,但是论文不能落下!”
“好!”姜荣点了点头。
姜荣觉得自己一个月发一篇文章,已经够逆天了,但怎么总觉得老师张敏学比姜荣都着急。
虽然姜荣的论文质量很高,但姜荣从来就没有发过外文期刊,所以已经有很多人根本就不在意姜荣论文到底写了什么,说是燕京大学要“造神”。
姜荣真的想要停一停,但老师好像根本就不想让他停。
......
“怎样了?”
从老师的办公室出来,姜荣坐进了王滨的保时捷车里,询问了一句王滨的“网红”选角进程。
王滨有点失落地摇摇头,开口道:“不太好。”
王滨继续开口道:“一开始大家都信心满满的,都想当网红,但真的去了工地要拍了,都不愿意吃苦。”
“而且一个个笨的要死,哪里会贴瓷砖啊!”
接着,王滨带着几丝哀求,对姜荣开口道:“哥,要不你上吧,你真的会火的!只要你火了,我给你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