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翰林院里的波澜
- 穿越雍正朝的帝国崛起
- a慢b
- 2156字
- 2025-03-22 19:14:05
林慢被雍正钦点为翰林院编修,正式踏入清朝官场核心地带。入职第一天,他怀揣着激动与紧张,踏入翰林院那威严的大门。院里古木参天,静谧中透着一股肃穆,可林慢清楚,这看似平静的表象下,实则暗流涌动。
迈进办公区域,一众翰林学士正聚在一处闲聊,见林慢进来,交谈声戛然而止,一道道目光如探照灯般射来,饱含审视、好奇,甚至还有隐隐的排斥。林慢微微一怔,旋即反应过来,脸上扬起谦逊的笑容,拱手行礼:“诸位大人,下官林慢,初来乍到,往后还望多多关照。”
一位留着山羊胡、身着华丽长袍的学士,鼻孔里轻轻哼出一声,阴阳怪气地说:“哼,就是那个殿试上大放厥词的新科进士吧。年轻人,这翰林院可不是你能随意崭露头角的地方,这里看重的是资历和学识,可不是那些歪门邪道的新奇想法。”
林慢心里一紧,面上却依旧保持着微笑,恭敬回道:“大人教诲,林慢铭记于心。我初入官场,定当虚心向各位前辈学习,还望大人不吝赐教。”说完,他默默走到自己的位置,开始整理案头堆积如山的典籍。
接下来的日子,林慢每日早早到岗,认真完成分配的任务,可他的勤奋并未换来众人的接纳。每次他提出新颖观点时,换来的不是认同,而是冷嘲热讽。
一日,翰林院组织研讨历代治国方略,众人围坐一堂,气氛凝重。林慢结合现代政治理念,大胆提出要重视民生、发展商业,打破传统重农抑商观念,以促进国家经济繁荣。他刚一说完,一位资深学士“啪”地一声将茶杯重重搁在桌上,怒目圆睁道:“荒谬至极!祖宗之法不可废,重农抑商乃我朝立国之本,岂容你这黄口小儿随意篡改?你这是对祖宗的大不敬,对朝廷的不忠!”众人纷纷附和,指责声此起彼伏:“就是,小小年纪,不知天高地厚,竟想颠覆祖宗规矩。”“如此离经叛道,怎能留在翰林院,简直是斯文败类!”
林慢早料到会遭此反对,不慌不忙站起身,向众人拱手行礼,而后从系统调出古代各国因重视商业而繁荣昌盛的案例,条理清晰地一一阐述分析。他的声音沉稳有力,逻辑严密,让在场众人一时语塞,可依旧有人满脸不屑,冷哼连连。
经此一事,林慢在翰林院的处境愈发艰难,一些保守派学士视他为眼中钉,处处给他使绊子。他负责整理的文稿,时常莫名失踪;他提出的工作建议,总是被无端驳回;甚至在茶水间,也能听到有人对他的冷嘲热讽。
林慢没有被这些挫折打倒,他深知在这复杂官场,唯有保持冷静,积蓄力量,才能寻得转机。于是,他一边努力完成本职工作,一边利用系统深入研究清朝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问题,寻找改革的突破口。
不久后,翰林院接到一项重要任务——为皇帝撰写一份关于边疆治理的策略报告。这任务关乎国家稳定,责任重大,翰林院全体倾尽全力,林慢也主动请缨参与其中。
他凭借系统提供的丰富资料和现代治理理念,提出一系列独到见解。他建议在边疆地区设立贸易特区,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往来,以经济纽带促进和平稳定;同时,推行因地制宜的民族政策,尊重当地风俗文化,加强民族融合。
然而,当他将这些想法在内部讨论会上提出时,再次遭到保守派的强烈反对。那位山羊胡学士又跳出来,指着林慢的鼻子骂道:“你这是在卖国!开放贸易特区,岂不是引狼入室?还有这民族政策,简直是乱了纲常,祖宗留下的规矩不能改!”
林慢耐心解释:“大人,时代在变,边疆治理也需与时俱进。如今周边局势复杂,单纯靠武力难以维持长久和平。通过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才能真正实现边疆的长治久安。”
双方僵持不下,气氛剑拔弩张。这时,一位平时与林慢交情不错的年轻翰林悄悄将他拉到一旁,忧心忡忡地说:“林兄,你这次怕是得罪大了。这些保守派势力根深蒂固,背后还有朝中高官撑腰,你千万要小心,别吃了大亏。”
林慢心中一暖,感激道:“多谢兄弟提醒,我心中有数。只是看着这官场因循守旧,国家隐患重重,实在无法袖手旁观。我既已踏上这改革之路,便不会轻易退缩。”
为了让自己的建议得到认可,林慢决定直接向雍正上书。他利用系统,将边疆治理的策略详细整理成奏折,附上大量数据和案例,阐明利弊。在奏折中,他言辞恳切,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改革的决心。
奏折呈上去后,林慢每日都在忐忑中等待。终于,有太监前来宣旨,让林慢进宫面圣。林慢心中既紧张又期待,他深知,这将是他在官场的一次重要考验,也可能是改革的重要转折点。
在养心殿,林慢见到了雍正。雍正神色平静,手中拿着林慢的奏折。
“林慢,你这份奏折朕看了。其中观点新颖,却也大胆。边疆治理关乎国家安危,你就不怕因这些建议得罪朝中大臣,甚至丢了性命?”雍正目光锐利,直视林慢。
林慢跪地,声音坚定:“陛下,臣深知此举风险巨大,但臣一心只为国家社稷,不敢有丝毫私心。边疆隐患若不及时解决,必将危及国家根本。臣相信,只要是对国家有益的建议,陛下定会明察。臣愿以死谏言,只求陛下能给改革一个机会。”
雍正微微点头,沉思片刻后说道:“你的勇气和见识朕很欣赏。边疆治理之事,朕也一直在忧虑。你提出的策略,朕会仔细考量。不过,推行改革必然会触动各方利益,你需做好万全准备。”
林慢心中一喜,连忙谢恩:“陛下圣明!臣定当全力以赴,不负陛下重托。”
从养心殿出来,林慢感到浑身充满力量。他知道,自己得到了雍正的初步认可,这是他在官场的一次重大转机。然而,他也清楚,这仅仅是开始,未来的道路还充满荆棘和挑战,尤其是在这错综复杂的朝堂党争之中,他必须小心翼翼,步步为营,才能为改革赢得一线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