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抓住把柄要反杀

那场临危受命的会议安排,让林婉儿在行政部里算是小露了一手。

不少同事看她的眼神都变了,从最初的审视变成了几分探究。

当然,这种“出风头”也必然招致了某些人的不爽。

行政部的老员工刘姐,四十来岁,烫着一头棕色卷发,平时总端着一副前辈的架子,是王副主管跟前比较得脸的人。

林婉儿这匹突然杀出的黑马,不仅在会议事件中表现亮眼,隐隐获得了王副主管的关注,更让一直靠着熬资历和讨好上司在部门里有些脸面的刘姐,感觉到了实实在在的危机感。

她最看不惯这种刚来就锋芒毕露,可能分走她资源的年轻人。

于是,绊子很快就来了。

“小林啊,”这天下午,刘姐抱着一摞积满灰尘的旧档案夹,“啪”地一声放在林婉儿桌上,灰尘呛得林婉儿皱了皱鼻子。

“这些是前几年的部门旧档,一直没整理,你看你刚来,手头事儿不多,就辛苦一下,三天内把这些都录入电子系统归档吧。”

刘姐脸上挂着职业假笑,眼底却藏着看好戏的得意。

那堆档案少说也有上千份,纸张泛黄发脆,内容杂乱无章,别说三天,一周都够呛。

这摆明了就是刁难。

林婉儿抬眼,平静地看着刘姐:“好的,刘姐。”

没有抱怨,没有推脱,干脆利落。

刘姐准备好的一肚子说辞都堵在了嗓子眼,有点意外她这么痛快就接了。

看着林婉儿默默开始搬运那些沉重的档案夹,刘姐嘴角撇了撇,转身扭着腰走了。

等着吧,小丫头片子,累不死你!

林婉儿看着那堆积如山的旧文件,心里冷笑。

想用这种低级的手段给她下马威?太嫩了。

她默默接下,心里却已经开始盘算。

这笔账,她记下了,总有办法连本带利讨回来。

她没有立刻开始埋头苦干,而是先快速浏览了一遍档案的类型和大致内容,然后拿出纸笔,迅速规划出一套分类归档的流程,找出几个可以合并处理、提高效率的关键节点。

这工作量确实大,但并非不能完成。

她打算晚上加会儿班。

刚整理好思路,手机就震动起来,是苏晚晚。

“喂,婉儿……”电话那头的声音带着浓浓的哭腔和压抑不住的愤怒。

“怎么了晚晚?出什么事了?”林婉儿立刻察觉不对。

“我……我周末去逛街,在咖啡馆……碰见那个王八蛋张浩了!”苏晚晚的声音都在抖,“他搂着个新女的!看见我,不仅一点愧疚都没有,还故意阴阳怪气,说什么‘有些人啊,就是没自知之明’!气死我了!他怎么有脸啊!”

林婉儿听着闺蜜委屈又气愤的声音,眼神瞬间冷了下来。

张浩?那个劈腿渣男?

“别气别气,为了那种垃圾不值得。”她放柔声音安慰,“这种人早晚有报应,你犯不着为他伤心。”

“我知道……可我就是咽不下这口气!”苏晚晚抽泣着,“他还跟他那个新女朋友吹牛逼,说什么他对女朋友最好了,特别专一!我呸!恶心!渣男!”

对女朋友好?专一?

林婉儿握着手机的手指紧了紧。

之前就听晚晚说过,这渣男在市场部上班。

很好。

她心里有了计谋。

“晚晚,你听我说,这种人蹦跶不了多久的,你别再想他了,好好过自己的日子。”林婉儿安抚好闺蜜,挂了电话,眼底的温度却降到了冰点。

市场部的张浩是吧?

她决定,找个机会,亲自去“拜访”一下这位“专一”的“好男人”。

第二天,林婉儿借口需要去市场部核对一份最新的活动物料清单,拿着文件走向了市场部所在的楼层。

市场部办公室比行政部更开放,气氛也更活跃。

她一边假装寻找对接人,一边不动声色地扫视着办公室。

她的目光扫过一个角落工位,一个穿着剪裁合身但颜色稍显浮夸的休闲西装的男人,正拿着一份文件,身体微微倾向旁边的年轻女同事,笑着说着什么。

他语速不快,姿态看似随意,但眼神中的热络和过于接近的距离,让那女同事一边笑着回应,一边不自然地往后靠了靠。

林婉儿认出他就是苏晚晚照片里的张浩,那副游刃有余的办公室“孔雀”姿态,与他私下劈腿的行径形成了讽刺的对比。

那副做派,那副嘴脸,和苏晚晚描述的简直一模一样。

林婉儿眼神冰冷地看了几秒,默默记下了他工位的大致方向,然后收回目光,找到了负责物料清单的同事,公事公办地核对完信息,像个无情的机器人一样转身离开。

回到行政部自己的角落。

她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翻涌的恶心感,重新将注意力放回那堆旧档案上。

刘姐的刁难,张浩的恶心,两件事在她脑子里交织。

有没有什么办法,能一箭双雕?

她一边整理着那些发黄的纸张,一边分神思考。

这些旧档虽然杂乱,但她凭借超强的记忆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在快速分类时音乐注意到,关于“办公耗材采购”的部分似乎特别凌乱却数量不成比例。

她将注意力集中在‘办公耗材采购’相关的档案上,这部分数量异常,且整理得最为混乱。

她耐着性子,花了近一个小时进行初步分类,对比不同年份的采购记录。

起初只是觉得零星几个项目的单价有些奇怪,直到她将某几个固定供应商的发票与刘姐近两年签名的报销单放在一起反复比对时,一个持续虚报价格的模式才逐渐清晰起来。

特别是某品牌的中性笔和打印纸,连续多个季度的采购价都远超同期市场价,累计金额不是小数目。

某品牌的中性笔,采购价比市场价高出近一倍。

打印纸的型号普通,价格却堪比进口特种纸。

零零总总,好几项常用耗材的采购价格都明显虚高,而经手人那一栏,赫然签着刘姐的名字。

林婉儿拿起一张发票,对着光线看了看,嘴角缓缓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

原来猫腻在这里。

送上门来的把柄,不抓白不抓。

刘姐贪占公款的把柄,市场部张浩的卑劣行径......

这两件事看似无关,却都发生在顾氏集团内部。

刘姐贪占公款证据确凿,可以走正规的内部举报渠道。

而张浩的行为,虽然恶心,但属于个人品行和潜在的职场骚扰范畴,直接举报未必能一击即中。

不过……林婉儿沉思,如果将刘姐的问题捅出来,势必会在公司内部引起震动,甚至可能触发更严格的纪律审查。

在那种风声鹤唳的氛围下,张浩这种平日里就不太收敛的行为,会不会更容易被放大、被抓住把柄?

或者,可以借着整理旧档发现问题的“契机”,将某些关于市场部人员行为规范的“疑问”也一并包装,以“发现潜在管理风险”的名义,递交给合适的部门?

一个扳倒刘姐,一个为晚晚出气,这两件事,或许可以找到一个巧妙的引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