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武典千秋
- 民国武圣:开局揭穿倭寇下毒
- 作家大地
- 999字
- 2025-03-31 10:25:06
1945年深秋,北平紫禁城的琉璃瓦上落满枯叶。霍青桐站在太和殿前,望着广场上整齐排列的五百名国术学员。他们身着统一的灰布军装,腰间别着陈墨生前所绘的《真武武典》袖珍本。
“同学们,今日是国术大学的开学典礼。“霍青桐的声音回荡在殿宇间,“我们的校长陈墨先生,在抗战胜利前三天,倒在了满洲里的雪原上...“
台下一片抽泣声。李存义身着解放军军装,站在队列前列,手中的《真武武典》扉页上还留着陈墨的血手印。他突然振臂高呼:“校长的遗言是'山河破碎处,真武亦堂堂'!我们要让国术成为新中国的脊梁!“
当夜,霍青桐在校长办公室整理陈墨的遗物。泛黄的笔记本里,密密麻麻记载着“武术力学分析““战场急救术“等研究,最后一页画着未完成的“太极装甲“设计图——这是陈墨构想的防弹武术服。
“青桐,有位苏联武官想见你。“李存义推门进来,眼中闪烁着兴奋,“他们想引进《真武武典》训练特种兵!“
霍青桐摇头:“陈校长说过,国术是属于全人类的。但我们要保留核心机密。“她抽出一份油印本,“把这个给他们,就说这是陈校长融合八卦掌与苏联格斗术的'天罡步法'。“
1949年 10月 1日,天安门广场红旗如海。霍青桐作为武术界代表登上观礼台,怀中揣着陈墨的残剑。当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她将残剑抛向空中,阳光穿透缺口,在城墙上投下一道彩虹。
“陈校长,您看到了吗?“霍青桐低语,“新天地,真的来了。“
二十年后,香港李小龙在片场收到一封来自大陆的挂号信。拆开一看,竟是陈墨的《真武武典》全本,扉页上有霍青桐的题字:“龙哥,陈校长说'武术当打破国界',望你将国术推向世界。“
李小龙抚摸着泛黄的书页,突然想起陈墨在《国术月刊》上的文章:“真正的武者,应当如北斗星般,永远指向光明的方向。“
1982年,陈墨诞辰一百周年。BJ国术大学的校史馆里,来自全球的武术家齐聚一堂。李存义的孙子李少阳指着全息投影的陈墨影像说:“太爷爷说,校长临终前还在研究'量子武学',他相信武术能突破物理极限。“
“他做到了。“美国 UFC冠军张伟丽望着展柜中的鬼头刀,“去年我用'惊龙三式'击败巴西柔术冠军时,仿佛听到陈前辈在耳边说'打出去'。“
深夜,校史馆的灯光次第熄灭。陈墨的全息投影却突然启动,他的声音在空荡的大厅回响:“武者的使命,是用拳头守护希望。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这一点永远不会改变。“
月光透过玻璃幕墙洒在《真武武典》上,那些泛黄的字迹仿佛获得了新生,在新时代的晨光中闪烁着永恒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