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帝元修,字孝则,是广平武穆王元怀的第三个儿子,母亲是李氏。他性格沉稳宽厚,少言寡语,喜好武事。最初被封为汝阳县开国公,担任通直散骑侍郎,后来转任中书侍郎。建义初年,被任命为散骑常侍,不久升任平东将军、兼太常卿,又担任镇东将军、宗正卿。永安三年,被封为平阳王。普泰初年,转任侍中、镇东将军、仪同三司、兼尚书右仆射,后来又加授侍中、尚书左仆射。
中兴二年夏四月,安定王元朗自认为与皇室血缘疏远,不能满足天下人的期望,便请求让出皇位。齐献武王与百官商议,大家都认为高祖(孝文帝元宏)不能没有后代继承皇位,于是共同尊奉元修。戊子日,元修在东郭之外登上皇位,从东阳门、云龙门进入皇宫,登上太极前殿,群臣朝拜祝贺。仪式结束后,登上阊阖门,下诏说:“时运好坏交替,朝代兴衰更迭,上天无所隐瞒,神灵也无法预知。大魏承继天命,德行逐渐遍布天下,囊括九州,照耀日月星辰。然而上天降下灾祸,国运多舛,礼乐崩坏,典章制度消失。曾经辉煌的周朝,被戎寇所灭;庄严的宗庙,即将沦为荒草丛生之地。胡羯趁机作乱,肆意施行昏庸暴虐的统治,杀害君主,屠戮天下百姓。他们贪婪地吞噬一切,永不知足。自从有文字记载以来,从未有过如此惨痛的情况!大丞相勃海王(高欢)忠诚于本朝,精神可贯白日,于是举起义旗,立志洗雪国耻。所以广阿之战,敌军威风扫地;邺城之战,敌军坚固的防线失去作用。近来四路胡人联合,人数众多,驱使天下的军队,集合了华夏和戎族的精锐。双方刚一交战,敌军就迅速被荡平,元凶被斩首,首恶被擒获。起义军挥师渡过黄河,扫清了伊水、洛水一带的敌人,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旧有的制度得以恢复。社稷转危为安,宏大的基业得以重建。我凭借皇室后裔的身份,承蒙众人推举,恭敬地执掌国家大权,继承这份大业。以渺小之身,位居王公之上,如临深渊,不知如何前行。我希望能与百姓一同享受这份喜庆,现在大赦天下。将中兴二年改为太昌元年。”下诏让前御史中尉樊子鹄恢复原职,兼任尚书左仆射、东南道大行台,与都督仪同三司、徐州刺史杜德一起讨伐元树。齐献武王上奏说,建义年间被尔朱氏无端抄没家产的人家,全部予以赦免。元修因为时局变化,再次任命齐献武王为大丞相、天柱大将军、太师,世袭定州刺史,增加封邑九万户,加上之前的一共十五万户。庚寅日,加授齐文襄王侍中、开府仪同三司,其他官职照旧。壬辰日,齐献武王返回邺城,元修在乾脯山为他饯行。
五月丙申日,前废帝广陵王元恭去世。任命太傅、淮阳王元欣为太师,封沛郡王;任命司徒公、赵郡王元谌为太保;任命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清河王元亶为仪同三司;任命使持节、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州牧、南阳王元宝炬为太尉公;任命侍中、太保、录尚书事长孙稚为太傅;任命侍中、骠骑大将军、尚书左仆射元罗为仪同三司、尚书令;任命骠骑大将军、吏部尚书元世俊为仪同三司。戊戌日,因为齐献武王坚决推辞,允许他解除天柱大将军的职务,减少封邑五万户,其他都照旧。辛丑日,任命前司空高乾邕再次担任司空公。乙巳日,元修前往华林都亭,宴请群臣,按等级赏赐。羽林队主唐猛突然闯入表示庆贺,元修认为唐猛违反禁卫规定,对他施以杖刑。唐猛言辞神色有所冒犯,被当场斩于阶下。丁未日,下诏说:“不要欺侮孤苦伶仃的人,这在以前的经典中就有记载;要关爱鳏夫寡妇,这在以往的史册中也有传颂。我德行浅薄,作为百姓的父母,顾念百姓,常常感慨叹息。如今国运更新,抚恤百姓刚刚开始,如果有孤老、疾病、无依无靠的人,有关部门要详细查明,按照规定予以赈济赡养。”又下诏说:“治理国家要有统一的准则,百姓才不会有非分之想;如果法令有两种标准,官吏就会滥用权力。前任君主制定法律,后任君主制定政令,历经长久的时间,反而更加繁杂。这不是规范百姓、防范各种问题的好办法。可以让四品以上的执事官员,集中到都省,选取各种条例规章,议定统一的标准。那些不可施行的,相关部门停止记录。新制定的规章,不要与旧制度相混淆。务必做到简约通顺,不要导致繁琐拖沓。”己酉日,任命侍中、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清河王元亶为司徒公。庚戌日,下诏说:“近来西部连年饥荒,百姓流离失所,有的人身处沟渠之畔,有的人命丧道路之上,都被抛弃在荒野,成为乌鸦老鹰的食物。想到这些,我夜不能寐。掩埋尸体的礼仪,实在是应该施行;加以覆盖的道义,希望也能够尽力做到。凡是有暴露在外的尸体,命令所在地方予以掩埋。可向天下宣告此事。”乙卯日,下诏解除朝廷内外的戒严。
六月癸亥初一,元修在华林园受理诉讼。丙寅日,蠕蠕、嚈哒、高丽、契丹、库莫奚国一同派遣使者前来朝贡。丁卯日,太尉公、司州牧、南阳王元宝炬因事获罪,被降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王爵照旧,回到府第,命令羽林军守卫。将武怀皇帝的谥号改为孝庄。癸酉日,蠕蠕、嚈哒国派遣使者朝贡。戊寅日,下诏朝廷内外百官一律晋升六级。在京百官在中兴年间已晋升的基础上再加四级,起义军将士一律加军级六级,在邺城的百官晋升三级,河北响应起义的州晋升两级,在河桥参与起义的加五级,关西地区晋升两级。所有在建明、普泰年间所受的封爵、晋升的品级、特殊的优待,全部追回。己卯日,元修到显阳殿受理诉讼。乙酉日,高丽、契丹、库莫奚国派遣使者朝贡。丙戌日,让前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斛斯椿恢复原来的官职。下诏说:“近来,奸臣专权,肆意妄为,法令改变常规;竟然设立对少数民族的轻税,妄图收买天下人心;随后又横征暴敛,最终征收十倍的赋税。这种掩耳盗铃的行为,实在是荒谬至极!我挂念百姓,寝食难安。加之农事刚刚开始,百姓的生计尚未富足,如果立即按照常规征税,恐怕难以周全。今年的租调,暂且征收一半,免除一半,来年恢复旧制。”辛卯日,任命使持节、卫大将军、仪同三司、尚书左仆射贾显度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秋七月乙未日,下诏说:“从前永安年间,皇储诞生,于是普遍赐予官阶,以庆祝国家喜事。但后来经过普泰年间,这些官阶便被中途追回。如今罪人已经被消灭,旧有的规章得以恢复。应该遵循以往的旨意,完成之前的恩赐。皇子所晋升的两级,都可以重新授予。文穆庙所赐予的官阶,原本就应该停止,如果已经接受的,按照规定追回。”庚子日,任命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南阳王元宝炬为太尉公。壬寅日,齐献武王率领众人从滏口进入,大都督厍狄干从井陉进入,讨伐尔朱兆。乙巳日,齐献武王将尔朱天光、尔朱度律押送到京师,在都市斩首。己酉日,任命兼尚书左仆射、东南道大行台樊子鹄为仪同三司。庚戌日,下诏任命侍中、骠骑将军、左光禄大夫高隆之为使持节、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兼尚书左仆射、北道行台,率领十万步骑兵奔赴太行,与齐献武王会合。高隆之解除行台之职后,仍然担任大丞相军司。齐献武王驻扎在武乡。尔朱兆大肆掠夺晋阳后,向北逃往秀容。并州得以平定。乙卯日,元修到显阳殿,亲自审理冤案。丙辰日,任命宗师、东莱王元贵平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这个月,夏州迁徙的百姓郭迁占据宥州造反,刺史元嶷弃城逃走。下诏让行台侯景率领齐州刺史尉景、济州刺史蔡俊等人前去攻讨。城池被攻陷后,郭迁逃奔萧衍。东南道大行台樊子鹄在谯城大破萧衍的军队,擒获他的邺王元树以及谯州刺史朱文开。
八月壬戌初一,齐文襄王前来朝见,元修与他宴饮射箭,按等级赏赐他的部下。丁卯日,任命西中郎将元宁为高平王。甲戌日,任命车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李琰之为仪同三司。庚寅日,任命车骑将军、左光禄大夫崔秉为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辛卯日,任命车骑将军、右光禄大夫高岳为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九月癸未日,任命侍中、骠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封津为仪同三司。庚子日,元修前往华林都亭,接见元树以及公卿百官、蕃国使者、都督将领等,宴饮射箭,按等级赏赐。癸卯日,燕郡开国公贺拔允进爵为王。乙巳日,元修前往都水,向南经过洛汭,于是到达瀍涧。己酉日,在北原打猎。癸丑日,任命太师、沛王元欣为广陵王,将前废帝的儿子勃海王元子恕改封沛郡王。甲寅日,任命侍中、骠骑大将军封隆之、任祥都为仪同三司。任命车骑大将军、河南尹元仲景为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乙卯日,元修拜谒先帝陵墓。丙辰日,蠕蠕、高昌国派遣使者朝贡。庚申日,任命卫将军、前吏部尚书李神隽,抚军将军、右卫将军娄昭都为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太昌元年冬十月甲子日,朝廷任命使持节、卫将军、光州刺史高仲密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丁卯日,任命车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潘蛮为仪同三司。己卯日,任命车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高琛为特进、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庚寅日,任命使持节、骠骑将军、肆州刺史刘贵为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十一月甲午日,任命车骑将军、扬州刺史斛斯敦为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丁酉日,冬至,皇帝到圆丘举行祭祀仪式。戊戌日,在太极前殿会见百官。甲辰日,安定王元朗和东海王元晔因事获罪被赐死。乙巳日,蠕蠕国派遣使者前来朝贡。己酉日,任命前太尉公、汝南王元悦为侍中、大司马、开府仪同三司。同时,安葬灵太后胡氏。十二月丙寅日,任命骠骑大将军、领御史中尉綦隽为仪同三司。乙亥日,任命侍中、广平王元赞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丁亥日,皇帝下令杀死大司马、汝南王元悦,并大赦天下,将太昌年号改为永兴,作为太宗的庙号,不久又改为永熙元年。
永熙二年春正月庚寅初一,皇帝在太极前殿举行宴会,款待群臣。甲午日,齐献武王高欢从晋阳出兵讨伐尔朱兆。丁酉日,在赤洪岭大破尔朱兆的军队,尔朱兆败逃后自杀。己亥日,皇帝前往崧高石窟灵岩寺。庚子日,再次前往,分别给予不同的施舍。庚戌日,仪同三司李琰之去世。丁巳日,皇帝追尊父亲为武穆帝,皇太妃冯氏为武穆后,生母李氏为皇太妃。任命骠骑将军、前沧州刺史高聿为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萧衍的劳州刺史曹凤、东荆州刺史雷能胜等人献出城池,归降北魏。
二月庚申日,任命使持节、镇东将军、行汾州事张琼为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辛酉日,任命司空公高乾邕为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咸阳王元坦为司空公。三月己丑初一,给骠骑大将军、沧州刺史贾显智加授开府仪同三司。辛卯日,皇帝下诏,因为之前普遍解除了各道行台的职务,如今阿至罗考虑归降,所以再次任命齐献武王高欢为大行台,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处置事务。甲午日,任命车骑将军、蔚州刺史窦泰为使持节、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相州刺史。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徐州刺史高乾邕因事获罪被赐死。太师、鲁郡王元肃去世。戊申日,任命使持节、都督河渭部三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世袭河州刺史梁景睿为仪同三司。丁巳日,任命侍中、太保、司州牧、赵郡王元谌为太尉公,加赐羽葆、鼓吹;任命侍中、太尉公、南阳王元宝炬为太尉、开府仪同三司、尚书令。
夏四月戊辰日,皇帝下诏,规定从三府以下到外州的所有参佐官员,都不得再兼任常侍以及同时担任两个职务,即使已经授予的也要全部追回。这个月,青州人耿翔袭击并占据胶州,杀死刺史裴粲,并与萧衍勾结。五月庚寅日,皇帝下诏,所有冤屈未申的案件,如果已经超过一年,都集中到华林园,皇帝将亲自审理;如果案件已经过去多年,有关部门却没有上报的,允许当事人自行陈诉;如果案件涉及州郡,拖延多年的,也由尚书汇总后上报。壬寅日,使持节、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齐州刺史侯渊再次被任命为开府仪同三司。乙巳日,皇帝下诏说:“大夫这一职位,地位高贵显要;员外官职,也并非低贱。然而现在却下至小吏,兼任多个职务,高低混杂,有损典章制度。从今以后,京官中愿意担任与自身才能相称的小职的,直接加授散号将军;愿意辞去卑职的,可以担任大夫或员外之职,不应再像以前那样兼任实职。其中由皇帝特别加授的,不在此列。”东徐州城百姓王早、简实等人杀死刺史崔庠,占据州城,投降萧衍。六月壬申日,任命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樊子鹄为青胶大使,督率济州刺史、大都督察俊讨伐耿翔。丁丑日,任命骠骑大将军、前行南兖州事念贤为仪同三司。
秋七月辛卯日,任命使持节、镇北将军、大都督、秦州刺史万俟普拨为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壬辰日,任命太师、司州牧、广陵王元欣为大司马、侍中,任命太尉公、赵郡王元谌为太师,都开府仪同三司。庚戌日,任命前司徒公、燕郡王贺拔允为太尉公。八月乙丑日,齐文襄王高澄前来朝见,皇帝在华林都亭设宴款待,按等级赏赐他的部下。任命骠骑大将军、前南岐州刺史司马子如为仪同三司。戊辰日,皇帝在河梁为齐文襄王饯行,然后渡过黄河返回。癸酉日,齐献武王高欢上表坚决推辞王爵,皇帝没有批准;高欢又请求分出食邑十万户,降低品级,转授给有功勋和情义的人,皇帝同意了他的请求。九月壬子日,任命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崔孝芬为仪同三司。
冬十月癸未日,任命卫将军、瓜州刺史、泰临县开国伯、高昌王麹子坚为仪同三司,晋爵为郡王。十一月癸巳日,持节、征北将军、殷州刺史邸珍担任徐州大都督、东道行台仆射,率领军队讨伐东徐州。十二月丁巳日,皇帝到嵩阳打猎。己巳日,前往温泉。丁丑日,皇帝回到宫中。
永熙三年春正月壬辰日,齐献武王高欢在河西苦泄河讨伐费也头部落,大破敌军,擒获其首领纥豆陵伊利,并将该部落迁徙到内地。
二月,东梁州受到夷民的侵扰,皇帝下诏任命使持节、车骑大将军、行东雍州事泉企为东梁州行台、都督,前去讨伐。己未日,萧衍的假节、豫州刺史、南昌王毛香献出城池归降,朝廷授予他持节、安南将军、信州刺史、义昌王的官职。壬戌日,大赦天下。丙子日,皇帝亲自举行释奠礼,祭祀先师。辛巳日,皇帝前往洪池陂,接着进行游猎。壬午日,任命卫将军、前徐州刺史元祐为卫大将军、仪同三司,任命骠骑将军、左卫将军元斌之为颍川王。三月壬寅日,任命前侍中、车骑大将军李彧为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夏四月戊午日,契丹国派遣使者前来朝贡。辛未日,高平王元宁因事获罪,降爵为公爵。丙子日,高丽国派遣使者前来朝贡。五月丙戌日,朝廷增设勋府庶子,每厢六百人;又增设骑官,每厢二百人,按照等级授予官职,骑官的品级与直斋相当。辛卯日,皇帝下诏说:“大魏顺应天命,占据天下中心。考察历史的发展趋势,我们处于关键位置。从北到南,东征西讨,百姓渴望我们的拯救,无不臣服。然而,江南的吴国凭借天险,长期以来被置于度外。世祖太武皇帝,英明神武,如金镜照耀,如玉鼓铿锵,他的神威笼罩四方,威风所到之处,敌人无不土崩瓦解。长江以北,都成为了魏土。近来,国家命运坎坷,纲纪混乱,奸佞小人趁机谋取权力,窥视国家,边境被侵犯,州郡沦陷。我对东方之事十分关注,寝食难安。如果不整顿军队,如何恢复文武旧业,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我将亲自统率六军,直抵彭、汴之地。希望能一劳永逸,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朝廷内外的百官,要做好充分准备。出征的日期,听候后续命令。”当时,皇帝受到斛斯椿、元毗、王思政、魏光等人的谗言离间,对齐献武王高欢产生了二心,以讨伐萧衍为名,在酷暑时节征发河南各州的军队,天下人对此感到十分不满。这些事情在《斛斯椿传》中有详细记载。丙申日,任命使持节、侍中、大司马、开府仪同三司、司州牧、广陵王元欣为左军大都督,太傅、录尚书事长孙稚为中军四面大都督。丁酉日,皇帝前往华林都亭,召集京畿都督及三千多名军士,对他们进行慰问勉励。庚子日,皇帝再次前往华林都亭受理诉讼。壬寅日,又任命长孙稚为后军大都督。六月丁卯日,大都督源子恭镇守胡阳,汝阳王元暹守卫石济,仪同三司贾显智率领豫州刺史斛斯寿向东前往济州。庚午日,吐谷浑国派遣使者前来朝贡。丙子日,皇帝下诏说:“近年来,国家命运多舛,战争不断,生灵涂炭。许多人或为了气节感恩,奋不顾身;或在战场上面对敌人,视死如归。他们身首异处,骸骨无人收敛。功勋未被记录,荣誉未被赐予。我日夜思念他们,深感悲痛。可以通告朝廷内外,各地上报相关情况。如果没有亲人,允许故友代为陈述。尚书进行核实,根据情况给予追赠。希望能稍微安慰冤魂,表达我的同情。”庚辰日,任命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中军大都督斛律沙门为开府仪同三司。
秋七月辛巳初一,任命镇东将军、前大鸿胪卿、太原王元昶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己丑日,皇帝亲自统率十多万大军,驻扎在河桥。任命斛斯椿为前军大都督,不久又下诏让斛斯椿镇守虎牢。同时,下诏让荆州刺史贺拔胜前往行营。贺拔胜率领所部驻扎在汝水。庚子日,任命使持节、征西将军、岐州刺史越肱为仪同三司。丁未日,皇帝受到斛斯椿等人的胁迫,前往长安。己酉日,齐献武王高欢进入洛阳,贺拔胜逃回荆州。
八月甲寅日,朝廷推举司徒公、清河王元亶为大司马,秉承皇帝旨意处理国家事务,在尚书省办公。辛酉日,齐献武王高欢向西迎接皇帝。戊辰日,皇帝下制书说:“黑暗过去是光明的开始,混乱是治理的基础,这既符合天道,也符合人事。所以,周朝国运中衰时,有践土勤王的义举;汉朝即将倾覆时,有北军左袒的行动。这些都能使国家延续多年,传承后世。永熙末年,权臣佞臣专擅朝政,重用小人,残害勋贤。官职因贿赂而贵贱,司法因钱财而决定生死。国家宗庙摇摇欲坠,百姓生命如草芥般被抛弃。大丞相高欢,地位如同晋国的重耳、郑国的子产,责任如同齐桓公、晋文公,他在汾川起兵,向伊洛问罪。群奸畏惧他的威严,胁迫皇帝,以保护自己,逃到秦地。虽然皇帝流离失所,尚未返回,但权臣佞臣即将被铲除,天下人都在翘首以盼。魏国虽然是旧邦,但教化需要更新,我希望与百姓一起,开启新的时代。现在大赦天下。”行台侯景讨伐荆州,贺拔胜战败,逃奔萧衍。
九月癸巳日,任命卫大将军、河南尹元子思为使持节、行台仆射,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领军将军娄昭为西道大都督,率领左右侍官向西迎接皇帝。己酉日,斛斯椿的党羽毛鸿宾镇守潼关,被齐献武王高欢击败并擒获。当天,齐献武王高欢向东返回洛阳。这个月,东清河人傅皛杀死太守韩子捷,占据郡城造反。后来遇到大赦,才投降。
冬十月戊辰日,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行青州事侯渊攻克东阳,斩杀刺史东莱王元贵平,将首级传送到京师。
闰十二月癸巳日,皇帝被宇文黑獭(宇文泰)杀害,年仅二十五岁。
史臣评论说:广陵王元恭先被废黜,中兴王元朗后被废黜,平阳王元修生性猜疑,最终自绝于宗庙。普泰年间(元恭在位时),崇尚正道的情况较多,而永熙年间(元修在位时),违背道德的行为更为严重。他们最终都走向灭亡,大概是被天下人所抛弃的缘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