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闵皇帝名叫宇文觉,字陁罗尼,是太祖宇文泰的第三子,母亲是元皇后。西魏大统八年(公元542年),宇文觉出生于同州官舍。他九岁时,被封为略阳郡公。当时有善于相面的史元华见到宇文觉,退下后对自己亲近的人说:“这位公子有极其尊贵的面相,只是可惜他的寿命与这尊贵之相不相称。”西魏恭帝三年(公元556年)三月,宇文觉被任命为安定公世子。四月,被授为大将军。
同年十月乙亥日,太祖宇文泰去世,丙子日,宇文觉继承太师、大冢宰之位。十二月丁亥日,西魏皇帝下诏将岐阳之地封给宇文觉,封他为周公。庚子日,西魏皇帝将皇位禅让给宇文觉。诏书说:“我听闻上天的旨意并非固定不变,只归向有德行之人。所以尧传位给舜,舜传位给禹,这是顺应时宜。上天厌弃我魏邦,降下灾变来警示,这是你们都知道的。我虽不聪慧,怎敢不恭敬地顺应天命、推让给有德行之人呢!如今遵循唐尧虞舜的旧例,将皇位禅让给周,特此布告远近各方。”派遣大宗伯赵贵持符节捧着册书说:“周公啊,帝王之位并非固定不变,有德行的人承受天命,这是天道。我顺应天命,广泛寻求唐尧虞舜的旧例。如今我魏的德运已到尽头,国内无论大小之事都表明了这点,如今怎能长久违背天道而不将皇位归给有德行之人呢。为此咨询众人、共同谋划,大家都说您的父亲文公,功勋品德与天地齐平,极大地救助了百姓。到了您,又发扬光大。所以上天的祥瑞之兆显现在天上,百姓的歌颂奔走在民间,天命所在,实际就在您这里。我怎敢不顺应。因此恭敬地遵循圣典,将皇位让给您。您应接受这重大天命,保有天下万国,能不谨慎吗。”西魏皇帝临朝,派遣民部中大夫、济北公元迪送去皇帝的玺印绶带。宇文觉坚决推辞。公卿百官都劝他即位,太史也陈述各种祥瑞,宇文觉这才听从。当天,西魏皇帝退居到大司马府。
周孝闵帝元年(公元557年)春正月辛丑日,宇文觉登上天王之位。举行柴燎祭天仪式报告上天,在路门接受百官朝贺。追尊父亲文公宇文泰为文王,母亲为文后。大赦天下。封西魏皇帝为宋公。当天,槐里进献四只赤雀。百官上奏建议说:“帝王兴起,无不更改历法,表明是受天命,变革民众的见闻。到了孔子,考察阴阳,说实行夏历,后世帝王不应更改。如今魏的历数已终结,周室承受天命,木德承接水德,确实应当进行记录,正式采用夏历,遵循圣人之道。只因文王诞生时有玄气的祥瑞,有黑水的谶语,服色应当崇尚黑色。”宇文觉下令同意。任命大司徒、赵郡公李弼为太师,大宗伯、南阳公赵贵为太傅、大冢宰,大司马、河内公独孤信为太保、大宗伯,柱国、中山公宇文护为大司马。任命大将军宁都公宇文毓、高阳公达奚武、武阳公豆卢宁、小司寇阳平公李远、小司马博陵公贺兰祥、小宗伯魏安公尉迟迥等一并为柱国。壬寅日,在圆丘祭祀。宇文觉下诏说:“我本源自神农,对于圜丘和方丘的祭祀,应当设立其神主。始祖献侯,在辽海开拓疆土,开始奠定国家基业,配享南北郊祭祀。父亲文王德行符合五运,承受天命,在明堂祭祀时作为祖先配享上帝,其庙为太祖庙。”癸卯日,在方丘祭祀。甲辰日,祭祀太社。开始废除市门税。乙巳日,祭祀太庙。丁未日,在乾安殿会见百官,按不同等级分别赏赐。戊申日,宇文觉下诏说:“上天有命,革除魏而立周,使我一人,接受这崇高的名号。我想到古代的圣王,无不先视察风俗民情,以了解百姓疾苦,然后才能治理好国家。何况我才疏学浅,又处在国家初创之时,如果不崇尚广纳谏言、明察四方的训诫,又怎能有所听闻知晓呢。有关部门应当分别任命各方使者,前去巡视安抚。五教哪些没有宣扬,时政有哪些不便之处;是否有修身律己、才能足以辅佐当世却不被君主知晓的人;是否有遭受冤枉惩罚、在民间受屈辱却不被君主处理的人;孝义贞节之人,是否未被有关部门表彰;鳏寡孤独穷困之人,是否未被有关部门抚恤;以及百姓衣食的丰足或缺,赋役的繁重或减轻,灾祸发生的情况,水旱灾害的地方,都应当详细奏闻。如果有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当地要加以礼遇和馈赠食物。”辛亥日,在南郊祭祀。壬子日,册立王后元氏。乙卯日,宇文觉下诏说:“天地初开之时,建立邦国以求安宁。如今可大力分封诸侯国,作为周室的藩屏。”于是封太师李弼为赵国公,太傅赵贵为楚国公,太保独孤信为卫国公,大司寇于谨为燕国公,大司空侯莫陈崇为梁国公,大司马、中山公宇文护为晋国公,食邑各一万户。辛酉日,祭祀太庙。癸亥日,宇文觉亲自耕种籍田。丙寅日,在剑南陵井设置陵州,在武康郡设置资州,在遂宁郡设置遂州。二月癸酉日,在东郊举行朝日仪式。乙亥日,改封永昌郡公宇文广为天水郡公。戊寅日,祭祀太社。丁亥日,楚国公赵贵谋反,被处死。宇文觉下诏说:
我的父亲昔日与各位公卿以及众将领、众官员,同心协力,共同治理天下。从开始到结束,长达二十三年,相互匡正辅佐,上下没有怨恨。因此各位公卿等推举我登上大位。我虽无德行,难道不明白这些。所以我对于各位公卿,同姓的如同弟兄,异姓的如同甥舅。期望大家同心,平定天下,各自让子孙,世代享有祭祀。而我不明智,不能使大家和睦,致使楚国公赵贵对我不满,与万俟几通、叱奴兴、王龙仁、长孙僧衍等暗中相互授官,图谋危害国家。事情未能得逞,被开府宇文盛等告发。等到追查审讯,他们都服罪。说到这些,我心中痛苦。但法律是天下的法律,我既然为天下执行法律,怎敢因私情而废除它。《尚书》说:“褒扬善者惠及后世,惩处恶者仅及自身。”赵贵、万俟几通、叱奴兴、王龙仁的罪行只追究一家,长孙僧衍只追究一房,其余的人都不追究。希望你们文武官员,都了解此事。
太保独孤信有罪,被免职。甲午日,任命大司空、梁国公侯莫陈崇为太保,大司马、晋国公宇文护为大冢宰,柱国、博陵公贺兰祥为大司马,高阳公达奚武为大司寇,大将军、化政公宇文贵为柱国。己亥日,秦州、泾州各自进献连理木。岁星停留在少微星附近,历经六十日。
周孝闵帝元年(公元557年)三月庚子日,宇文觉会见文武百官,按不同等级分别进行赏赐。己酉日,柱国、卫国公独孤信被赐死。壬子日,宇文觉下诏说:“浙州去年粮食没有丰收,那里的百姓遭遇饥荒,我十分怜悯。该州租税还未缴纳完毕的,全部予以免除。同时派遣使者巡视检查,有穷困饥饿的人,都加以赈济供给。”癸亥日,裁减六府的官员数量,削减三分之一。夏四月己巳日,任命少师、平原公侯莫陈顺为柱国。壬申日,宇文觉下诏,死罪以下的罪犯,各自降罪一等。壬午日,宇文觉拜谒成陵。乙酉日,返回宫中。丁亥日,祭祀太庙。五月癸卯日,岁星侵犯太微垣的上将星,太白星侵犯轩辕星。己酉日,槐里进献白燕。宇文觉想要到昆明池观看捕鱼,博士姜须进谏,于是作罢。秋七月壬寅日,宇文觉在右寝审理案件,对很多人都予以怜悯宽恕。甲辰日,月亮遮掩心后星。辛亥日,祭祀太庙。荧惑星侵犯东井北端第二星。八月戊辰日,祭祀太社。辛未日,宇文觉下诏说:“我刚刚登上大位,政教还未能使百姓信服,致使我的百姓中从事农业生产的,很多人陷入刑罚法网。如今秋律已到,即将执行死刑。想到众多生命,责任在于我。应当进行赦免,让他们有改过自新的机会。那些犯死罪的应当降为流放,流放罪以下的各自降罪一等。不在赦免范围内的人,不按此降罪。”甲午日,宇文觉下诏说:“帝王治理天下,无不广泛寻求各种人才,来治理百姓。如今二十四军应当推举贤良能够治理百姓的人,每军推举九人。被推举的人,以后如果不能胜任职务,推举的相关官员,都要治罪。”九月庚申日,宇文觉下诏说:“我听说君临天下的人,不是靠一个人,而是上下同心才能实现。如今文武官员以及各位军人没有得到爵位封赐的,应当各自授予两大阶。”将太守改称为郡守。
宇文觉性格刚直果敢,看到晋国公宇文护执掌政权,内心十分忌恨。司会李植、军司马孙恒因为是先朝辅佐君主的功臣,在宇文觉身边侍奉,也厌恶宇文护的专权,于是与宫伯乙弗凤、贺拔提等暗中谋划,请求宇文觉诛杀宇文护。宇文觉同意了。又拉拢宫伯张光洛一同谋划。张光洛秘密向宇文护报告,宇文护于是将李植调出京城任梁州刺史,将孙恒调出京城任潼州刺史。乙弗凤等人于是内心不安,再次上奏宇文觉。打算召集各位公卿入朝,借此机会诛杀宇文护。张光洛又向宇文护报告了此事。当时小司马尉迟纲总管宫廷宿卫的军队,宇文护于是召尉迟纲共同谋划废立之事。让尉迟纲进入殿中,假称召唤乙弗凤等人议事。等人到来后,依次将他们逮捕送到宇文护的府邸,一并诛杀。尉迟纲随后解散了宫廷的禁兵,宇文觉这才醒悟过来,但身边已没有侍卫,独自在内殿,让宫女手持兵器自行守卫。宇文护又派遣大司马贺兰祥逼迫宇文觉退位。于是将宇文觉幽禁在旧府邸,一个多月后,宇文觉被弑身亡。当时年仅十六岁。李植、孙恒等人也遇害。等到周武帝诛杀宇文护后,下诏说:“谨慎地对待事情的开始,敬重地处理事情的结局,这是国家的常法。对待去世的人像他还活着一样,这是贤明君主的通行制度。道义上崇尚追念远祖,礼仪上看重尊敬亲长。所以略阳公宇文觉品德极其纯粹,天资秀美杰出。当时正值魏的国运终结,天命将要改变,百姓的歌颂汇聚,天命所归,上符合苍天的庇佑,下彰显后土的恩赐。然而灾祸发生在身边,祸端起于内部,如同白兽咬驾车的骖马,苍鹰聚集在宫殿,帝位被幽禁受辱,皇帝被残酷弑杀,冤屈使百姓痛心,毒害流布天下。如今河海澄清,灾气消散,追尊的礼仪,应当尊崇美好的谥号。”派遣太师、蜀国公尉迟迥在南郊追谥宇文觉为孝闵皇帝,陵墓称为静陵。
史臣说:孝闵帝宇文觉承接已经安定的基业,顺应众人乐于推戴的运势,举行祭祀上天的仪式,正式登上皇位,近处的人没有不同的言论,远处的人也没有不切实际的期望。即使是黄帝替代旧德,晋武帝司马炎接受魏的禅让而终结魏朝,也比不上他。然而政权由宇文护掌握,君主心怀如同芒刺在背般的疑虑;祭祀虽然由君主主持,但臣子没有像子家羁那样劝诫君主收回权力的请求。因此导致灾祸的迅速降临,也是应当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