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腊月,北风如刀。
六岁的小羽蜷缩在破庙角落,身上只裹着一件早已看不出颜色的破布。他已经三天没找到吃的了,腹中火烧般的饥饿感让他连哭的力气都没有。不远处,几只野狗正在撕扯着什么,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咀嚼声。
小羽知道,那可能是某个和他一样的流浪儿,没能熬过昨晚的严寒。
“爹...娘...“他无意识地呢喃着,尽管记忆中的父母面容已经模糊不清。两年前那场突如其来的大火,带走了他所有的亲人,也烧毁了他原本温暖的家。从那天起,他就像一只无家可归的小兽,在街头巷尾与野狗争食,在垃圾堆里翻找残羹冷炙。
一阵刺骨的寒风从破庙的缝隙钻入,小羽打了个哆嗦,将身体蜷得更紧。他知道自己必须动起来,否则很快就会像角落里那具小小的尸体一样,成为野狗的食物。
拖着冻僵的双腿,小羽摇摇晃晃地走出破庙。街上行人稀少,偶尔经过的路人都裹紧了棉衣匆匆而过,没人会低头看一眼这个瘦骨嶙峋的小乞丐。
城南的集市或许还有残渣剩饭。小墨羽凭着最后一丝求生意志,跌跌撞撞地向城南走去。雪越下越大,他的脚步越来越慢,视线开始模糊。
“不能倒下...倒下就完了...“他在心里不断重复着,但双腿却像灌了铅一样沉重。
终于,在距离集市还有两条街的地方,小羽眼前一黑,栽倒在雪地里。雪花落在他瘦小的身体上,很快覆盖了一层白色。
“无量天尊,这么小的孩子...“
恍惚中,小羽感觉有人将他抱了起来。那是一个温暖得让他想哭的怀抱,就像...就像记忆中母亲的怀抱。
当小羽再次睁开眼睛时,发现自己躺在一张干净的木床上,身上盖着厚厚的棉被。房间里飘着淡淡的药香,墙角的小火炉发出轻微的噼啪声。
“醒了?“一个温和的声音传来。
小羽转头,看见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正坐在床边,手里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粥。老者面容清癯,眼睛却明亮如星,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青色道袍。
“我...我这是在哪里?“小羽怯生生地问,声音嘶哑得几乎听不清。
“青冥观。“老者将粥碗递给他,“先吃点东西,你已经昏睡两天了。“
粥的香气让小羽的胃部剧烈收缩,他顾不上烫,狼吞虎咽地喝了起来。老者静静地看着他,眼中闪过一丝怜悯。
“慢点吃,没人跟你抢。“老者轻轻拍了拍他的背,“贫道道号玄真子,是这座道观的住持。小娃娃,你叫什么名字?可有家人?“
小墨羽放下空碗,低下头:“我叫小羽...爹娘都死了...家里烧没了...“
玄真子长叹一声:“可怜的孩子。“
接下来的几天,小羽在道观里慢慢恢复。他惊讶地发现,这座位于城郊山腰的青冥观虽然不大,却收拾得十分整洁。除了玄真子,还有两个年轻道士,一个叫清风,一个叫明月,对他都很友善。
第七天早晨,玄真子将小羽叫到后院的一棵古松下。
“小羽,你可愿拜我为师,留在青冥观修行?“玄真子直截了当地问。
小羽愣住了。这七天是他父母死后过得最安稳的日子,不用挨饿受冻,不用担惊受怕。但他从没想过能永远留在这里。
“我...我可以吗?“小羽怯怯地问。
玄真子笑了:“你根骨不错,心性坚韧,是个修道的好苗子。不过...“他神色严肃起来,“入我门墙,需守我戒律。道家修行,清苦艰难,你可要想清楚。“
小羽毫不犹豫地跪下磕头:“师父在上,请受徒儿一拜!我愿意留下,什么苦都能吃!“
玄真子满意地点点头,扶他起来:“从今日起,你便是我玄真子的关门弟子,道号...墨羽。林墨羽。“
“林墨羽...“小羽——现在该叫林墨羽了——轻声重复着这个新名字,感觉像是获得了重生。
拜师后的日子并不轻松。每天天不亮,林墨羽就要起床,跟着师兄们做早课,诵经打坐。然后是挑水、扫地、做饭,各种杂活忙个不停。
最困难的是认字。六岁的林墨羽从未上过学,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玄真子却要求他必须熟读《道德经》《南华经》等道家经典。
“道可道,非常道...“林墨羽皱着眉头,一个字一个字地辨认。那些弯弯曲曲的笔画在他眼中如同天书。
“不对,这个字念'名',不是'各'。“玄真子用戒尺轻轻敲了敲他的头,“继续。“
夜深人静时,林墨羽常常独自一人坐在油灯下,反复抄写白天学过的字。手指磨出了茧子,眼睛熬得通红,但他从不叫苦。比起街头挨饿受冻的日子,这点苦根本算不了什么。
三个月后的一个清晨,林墨羽终于能磕磕绊绊地读完《道德经》第一章了。玄真子难得地露出了笑容。
“不错,有长进。“师父摸了摸他的头,“从今天开始,除了读书认字,我教你些别的。“
玄真子带着林墨羽来到后院一间平时锁着的小屋前。推开门,里面摆满了各种林墨羽从未见过的东西——铜钱剑、罗盘、符纸、朱砂,还有一排排的竹简和线装书。
“这是我青冥观的秘藏。“玄真子的声音变得严肃,“墨羽,今日我要教你的是道家秘术的基础——打坐调息之法。“
接下来的日子,林墨羽的修行内容更加丰富了。早晨练气,上午学文,下午习武,晚上背医书。玄真子教他的武术看似简单,实则暗含玄机,一招一式都与呼吸吐纳相配合。
“武术不是为了争强斗狠,“玄真子常告诫他,“而是强身健体,护道卫真。记住,我教你的每一招每一式,都不可轻易示人,更不可恃强凌弱。“
林墨羽十岁那年,第一次见识到了道家秘术的真正威力。
那是个雷雨交加的夜晚,一道闪电劈中了观外的古松,树干燃起熊熊大火。玄真子不慌不忙,取出一道黄符,口中念念有词,然后将符纸抛向火中。神奇的是,符纸所到之处,火焰立刻熄灭,就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掐灭了一样。
林墨羽看得目瞪口呆。
“这是'辟火符',“事后玄真子解释道,“以朱砂画符,配合咒语手诀,可暂时隔绝五行之火。不过...“他意味深长地看着小徒弟,“符咒之术只是表象,真正的力量来自修行者的心性与德行。心不正,术必邪。“
十二岁时,林墨羽开始跟随玄真子下山行医。青冥观虽小,但在附近村落却很有名,村民们有个头疼脑热都会上山求医。
“医道同源,“玄真子一边为一位老农把脉,一边教导林墨羽,“治病如治国,用药如用兵。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林墨羽学得很快。他记忆力惊人,玄真子教过的药方、穴位,他都能过目不忘。更难得的是,他对病患有着天然的同情心,总是耐心询问,细心观察。
一次,村里有个孩子高烧不退,其他郎中都束手无策。林墨羽注意到孩子颈后有一个不起眼的小红点,立刻判断是蛇咬伤。他按照医书上记载的方法,用特制的药膏敷在伤口上,又煎了一剂解毒汤药,终于把孩子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孩子的父母千恩万谢,玄真子却只是淡淡地说:“墨羽有天分,但医道无止境,不可骄傲。“
回观的路上,玄真子突然问:“墨羽,你知道我为什么先教你医术吗?“
林墨羽想了想:“因为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玄真子摇头:“因为医者最能体察生死,也最懂敬畏生命。我希望你在学习那些可能伤人的秘术前,先学会珍视生命。“
林墨羽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十五岁那年,林墨羽正式开始了符咒术的学习。玄真子从最基本的“净心符“教起,一笔一画地示范如何运笔,如何配合呼吸。
“画符如练剑,心要静,气要沉,神要凝。“玄真子手把手地教他,“朱砂为阳,符纸为阴,阴阳相济,方能通神。“
起初,林墨羽画的符毫无效果。但他并不气馁,每天练习到深夜。三个月后,他画的第一张“安神符“终于有了微弱的效力——能让一只躁动的山雀安静下来。
玄真子欣慰地说:“不错,你已入门径。不过你要记住,符咒之术,不到万不得已之时,不得使用
回到青冥观后,林墨羽的修行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柳林镇的经历让他明白,仅凭一腔热血和拳脚功夫,难以真正铲除世间邪恶。
“师父,我想学更厉害的法术。“一天早课后,林墨羽鼓起勇气对玄真子说。
玄真子正在整理药材,闻言抬头,白眉下的眼睛锐利如剑:“为何突然有此念头?“
林墨羽握紧拳头:“那赵虎虽被惩戒,但不过罚银了事。若有真正能震慑恶人的手段...“
“你可是想学杀人之术?“玄真子直截了当地问。
林墨羽心头一震,低头不语。
玄真子放下药材,拍了拍手上的药末:“随我来。“
师徒二人来到后山一处僻静的平台。玄真子从袖中取出一把木剑,递给林墨羽。
“用你最大的本事攻我。“
林墨羽接过木剑,深吸一口气。刹那间,他身形如电,剑尖直指玄真子咽喉。这一剑快若闪电,是他苦练多年的成果。
然而剑尖在距离玄真子三寸处戛然而止。林墨羽惊愕地发现,无论他如何用力,木剑都无法再进分毫,仿佛撞上了一堵无形的墙。
“这是'炁墙',“玄真子淡淡道,“修道之人以自身真炁构筑的防御。你的剑术再快,破不了这层防御也是徒劳。“
林墨羽收剑后退,眼中闪烁着渴望的光芒:“请师父教我!“
“急什么。“玄真子摇头,“真炁修行非一日之功。从今日起,你每日寅时来此,我教你调息炼炁之法。“
寅时,天地阴阳交泰之时。林墨羽每天披星戴月来到后山,按照玄真子所授方法打坐调息,感受体内气息流动。起初毫无感觉,三个月后,他终于察觉丹田处有一丝温热,如小火苗般跳动。
“师父,我感受到了!“他兴奋地报告。
玄真子探手按在他丹田处,微微点头:“不错,已生真炁雏形。继续修炼,勿急勿躁。“
一年过去,林墨羽的真炁已能在体内自如运行。玄真子开始教他如何将真炁外放,形成防护或攻击。
“看好了。“玄真子并指如剑,对着三丈外的一块山石虚点。只听“嗤“的一声轻响,石头上出现一个手指粗细的孔洞,边缘光滑如镜。
林墨羽倒吸一口冷气。这一指若是点在人体上,后果不堪设想。
“此乃'洞金指',以真炁凝聚一线,无坚不摧。“玄真子严肃地说,“今日教你此术,不是让你随意使用。记住,道家法术,首重德行。心不正,术必偏。“
林墨羽郑重应下,开始练习。起初,他连一尺外的树叶都击不穿。经过无数次失败,终于在某天黄昏,他的指尖射出一道微弱的气劲,在树皮上留下一个浅痕。
“我成功了!“他欢呼道。
玄真子却泼来冷水:“勉强入门而已。真正的'洞金指'需凝而不散,快而不乱。你现在的水平,连兔子都杀不死。“
林墨羽并不气馁,练习得更加刻苦。渐渐地,他能击穿木板,然后是砖块,最后连薄铁板都能洞穿。
与此同时,他的符咒之术也突飞猛进。除了常见的辟邪、安神等符咒,玄真子开始教他一些攻击性符法,如“五雷符“、“定身符“等。
“五雷符威力巨大,非生死关头不可轻用。“玄真子警告道,“一旦使用,必取人性命。“
林墨羽画符时格外小心,生怕一个不慎引发灾难。他把自己关在静室,一遍遍练习符文的笔画顺序和真炁配合,直到闭着眼睛都能准确画出。
夏去秋来,观内的草药到了收获季节。林墨羽跟着玄真子学习如何炮制药材,哪些部位有毒,哪些部位可入药。
“墨羽,你看这株乌头,“玄真子指着一株开着蓝紫色花朵的植物说,“根部剧毒,微量可致人死命。但若炮制得当,配合其他药材,却能治疗顽痹之症。“
林墨羽小心地挖出根部:“所以毒与药,只在一线之间?“
“正是。“玄真子意味深长地说,“医术可活人,亦可杀人。就像我教你的'洞金指',能穿金洞石,也能精准点穴治病。关键在于使用者的心。“
这番话让林墨羽陷入沉思。晚上,他在灯下翻阅医书,特别留意那些有毒药材的记载。不知不觉,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心中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