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秦可卿的抉择

  • 红楼储君
  • 观屾
  • 2093字
  • 2025-04-26 07:18:51

厅堂里。

闻听此言,秦可卿玉手紧攥帕子,指节略微发白,螓首垂下,旋即轻声答道:“世子爷有话但请吩咐,奴家……自当洗耳恭听!”

话虽这般说,她心里却是认命一叹道:该来的还是来了,我这样的人,能被贵人收留一两日,已是不错了,焉能期盼长长久久?当如宝珠说的,便是离了王府后,寻一清净之地,陪伴青灯古佛也是极好的。

由于离得远,朱仲安并未注意到秦可卿玉容上,那细微变化。

待沉吟数息,他看向那道靓丽的倩影,斟酌道:“秦姑娘生了一颗七巧玲珑心。谈吐能见分寸,行事可见刚烈。而这世间嘛,聪明人多,灵慧人少。但如姑娘这般,心思通透又不失赤诚,更是少了!”

“有些话,我便直说了!”

这番言谈,诚是发自内心。

前世读完《红楼梦》,只道她生的貌美,后又逆来顺受,得尽欺辱,深陷宁府风波,最终自缢而死,命运甚是悲惨!

不过相处数日,他却看出了不一样的秦氏……

上首传来的话声,再度落入耳中,秦可卿一时有些芳心大乱,脸颊亦有些泛红。

待抬起美目,不觉偷瞥那张俊美面容,又迅速垂眸,暗道:在这贵人眼里,竟是这般看我的吗?

至于朱仲安接下说的话,秦可卿心理软肋被触动,也不知听进去了多少。

“秦姑娘今次也是遭了无妄之灾,但因牵涉的太多,我也不便多说。只不过,姑娘以后在外,就莫要用这原名。”

“若是来日有意离开,可从府里支些银子。”

“当然,王府里空的院子也比较多,姑娘也能选择住在这里……”

这番话毕,朱仲安拿起茶水轻抿,也不着急,静待秦氏的抉择。

原以秦可卿嫁入贾家,或难逃宿命轮回。而适逢今次之事,没能入得了贾府,又失了秦家的牵扯。

倒也给了她不一样的人生选择!

还真应了红楼里的一句话: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如此过了好一会儿,秦可卿才站起身来,心里已然有了主意。

她行了个万福,眸光幽幽,似含三千弱水,看向上首,说道:“奴家都记下了,只是奴家这不祥之身……怎敢继续污了世子爷清居?”

这一言,已然表露心意。

朱仲安心绪微动。

秦可卿本就无所依靠,选择留下来,倒也不让人意外。

他更不会担忧什么。

毕竟,相比于皇位之争,带给肃王府的巨大危机,收留一个秦氏,又算得了什么?

若是将来,能得有皇权,掌有天下,不说秦可卿,便是宫廷之内,“收留”所有金陵十二钗,那又如何?

朱仲安目光一扫,示意旁边侍候的大丫鬟春杏,上前搀扶,便又说道:“秦姑娘言重了。这‘不祥’二字,就莫要再提了!”

“以后既入王府,便安心住下,有何所需,但寻春杏便是……”

听此交代,秦可卿心里也是舒了一口气。

反正欠着肃王世子的恩情,已经够多了。

若是此生不能还完,便留着下辈子吧!

她又是款款一礼,回道:“奴家但凭世子爷安排……”

朱仲安一手虚扶,示意眼前人坐下说话,而借助此机,他原还想问询那身世之事。

见秦可卿也有些累了,复嘱托了几句,就让主仆都下去休息。

华灯初上。

等回到书房,朱仲安并没有闲下来。

而是寻来管事,根据拿来的一应账目,问询了王府产业!

话说从世祖朝开始,总结前明“宗室拖垮财政”的历史经验教训,也为了进一步减轻朝廷负担。

故而,皇子封王开府之后,除过天家赏赐的田产、码头、商铺,并不禁止各府自力更生,进行额外的商业行为!

便是对于庞大的勋戚集团,于前明基础上,还革新了“降等袭爵、五世而除”的淘汰机制!

因此,为了圈到更多银子,这些年来,时常可见一些王侯,以其手中权势,或把持漕运关卡、增加抽成收入。或以“投献”的名义,抢占民产。亦或是吞并一些皇商产业,转为私产。

至于肃王府,就显得“老实”多了,并没有过多产业。仅有天子赐予的千余顷庄田,及神京城内,两家官店。外加东便门外,名曰“永济桥”的露天小码头。

单是前两家店铺,年收租一千多两银子。那码头年租金在八百两,天子赐予的庄田,乃是地方官府代管,租金与民田相近,年入四千两上下,也是王府里的大头。

而户部每岁发放的俸银,实在少的可怜,到手不过五百两!

按照手头账目,这般加起来,府里年收入六千两出头,比不上一些国公府,更不论贾府了。只是勉强维持百来口的开支用度……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林林总总,重新默算一遍后,朱仲安那赚钱的心思,自是愈发紧迫了。

啪!

合上账本后,他靠着官帽椅,左手扶案,看向躬立的王管事,揉了揉前额,说道:“这几年的账目,我都看完了,与登记的没有太大出入,可见你用心了!”

王管事瞥了眼世子爷手边,那写了密密麻麻符号的纸张,来不及擦拭汗水,忙行礼道:“主子谬赞!小人不过尽本分,只求不辜负王爷,还有先王妃的信任!”

朱仲安望着管事那佝偻之躯,颔首道:“起来吧,只要好生做事,府里自不会亏待于你!”

随之,他点了点取出来的名册,蹙眉思道:“但这永济码头,我方才听你说,地理位置似乎不错,每岁怎就收了这么点租金?”

王管事沉默片刻,组织语言后,摸着下巴胡须,这才说道:“主子平素没去过码头,或许不知,神京各码头之地,那是最为鱼龙混杂之所!”

“各种帮派,还有京花子、混混儿也都不少!这些人里,有的强索‘平安银’,有的垄断装卸生意……”

管事说了一大堆,朱仲安算是听明白了。

肃王府督管的码头,之所以每岁收钱少,只怕是没有展露拳头,太过低调了。这才被其他权贵抢了生意!

而从码头开始,倒也能更好的打开突破口,接触到三教九流的人,进而培养暗地里的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