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鹤龄及其《杜诗辑注》研究
- 周金标
- 2579字
- 2025-04-22 16:49:16
四 选题的主要内容和价值
(一)选题的内容
本书大致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有关朱鹤龄生平及其文集《愚庵小集》,分为二章;第二部分是对于《杜诗辑注》的研究,分为八章,分别从年谱编年、文字校勘、字词名物、用典、史实、地理、职官制度、笺评八个方面分别阐述,试图详细辨析《杜诗辑注》对旧注的整理补遗之功,尤重补遗。此为本书主体;第三部分通论,分为二章,分别分析《杜诗辑注》的成书因素、钱朱之争。
(二)选题的价值
杜诗为古典诗学中《诗经》之外最为文人学者重视者,自古而然。宋代注杜即已蔚然成风,乃有“千家注杜”之说。至清初仇兆鳌《杜诗详注》问世,简择精华,删汰芜杂,它注虽小有异同,然于大局无碍,且不免于高阁之忧。杜注渐趋一尊,舍此何从?学者欲有所考论,皆注目于仇注,于其余注本,尚力有未逮。朱氏乃清初著名学者,《辑注》考据精审,精彩纷呈,与《钱注》并驾而为清代杜诗学前驱,自有其不朽之处。
1.关于朱氏生平
朱氏生平虽见诸史书如《清史稿》、《清史列传》等十余种,然颇多疏阙,又陈陈相因。本书以《愚庵小集》为主,考以乾隆《苏州府志》、《吴江县志》、潘柽章《松陵文献》、《江苏艺文志》、张慧剑《明清江苏文人年表》及数种年谱,参以钱谦益、顾炎武、归庄、张尚瑗、计东、周灿、曹溶、朱彝尊、王士禛等数十家同代学者文集笔记,述其生平大概,又编列简谱,考其行年踪迹,庶几不违知人论世之道。
2.关于《愚庵小集》
朱氏《愚庵小集》虽见录《四库全书》,且为清代遗民文集唯一收录者,然今世论清代文学及遗民文学者,鲜有述及,亦无一篇专文,甚可怪异。其实该集内容十分丰富,从明亡初年之故国哀思,中年之窘迫遭谗,至晚年著述等身,名望日崇,而心境日趋老颓,皆一一可见,不啻生动形象之遗民史。诗风沉郁博丽,间有典实醇厚之作;文风条分缕析,立意不苟,与乾嘉学者约略相似,二者于其注杜大有裨益。又有文论数篇,宗尚风雅,实为清代文学复古之先声;论遗民文学,屡有时贤不及者。此章分述《愚庵小集》为《四库》著录之由、朱氏自我形象、诗风文风、文论,皆前人未及者。
3.《杜诗辑注》专题研究
《辑注》与《钱笺》、《详注》并称清初三注,后两者声势远播,迄今为治杜者乐道。《辑注》流布未广,几匿迹天壤,然雪泥鸿爪,沾溉良多。今检《详注》,得朱注近千条,在《详注》征引之历代杜注中堪为翘楚。仇氏对清初注家,尤重朱氏,屡次称道,曰:“近人注杜,如钱谦益、朱长孺两家,互有同异。钱于唐书年月、释典道藏,参考精详。朱于经史典故及地理职官,考据分明。其删汰猥杂,皆有廓清之功。”[18]顾堃(乾隆时人)谓其父“生平酷嗜杜诗,于笺注诸家,博观取约,每称朱氏长孺本为善”[19]。学问之事,譬如积薪,后来居上,乃成巨观。朱氏注杜,影响甚大,其功未可遽废。自宋以来,杜注虽名目不同,体例各别,然多名异实同,皆参定前人异说,斟酌取舍,或间以己意,用补未尽,故其大略,不外整理和补遗两事。两事所含内容大致相同,细目区分之,约有年谱、编年、校勘、字句、名物、典故、史实、地理、典章、笺评等数项,为行文方便,乃就每一小项悉心辨正,以仇注及近人成果为参照,考其整理补遗之功。(一)《辑注》之杜甫年谱,仇注除首尾各有辨正外,余皆尽从。(二)仇注之编年、史实,大略依从黄注、钱注及朱注,编年从朱注者约八十题。(三)《辑注》之杜诗文字校勘考异,九成为仇注信从。(四)朱氏精于小学,其考辨字词音义,纠驳旧注之谬,尤多卓见,多为仇注所取。(五)朱氏擅长地学,《禹贡长笺》详于历代沿革及山川形势,“旁引曲证,亦多创获”为《四库全书》著录。在杜诗地理中,就注家而言,当以朱氏发明最著,成就最大。(六)考杜诗用典,朱注追根溯源,原原本本,最得笺注本义,亦多为仇注所从。(七)钱注虽以笺名世,然朱氏不能苟同者,亦多为仇注首肯。其余零章散句,精义迭出,可见朱氏妙笔慧心,足资解颐,非仅考证之学究者也。
4.钱、朱注杜之争
排比钱、朱二氏交往始末并有所考论者,就笔者所见,约得三家,即洪业《杜诗引得序》、曹树铭《杜集丛校》之《钱谦益笺注杜诗之始末》、台湾简恩定《清初杜诗学研究》之《钱谦益与朱鹤龄注杜之争的原因与评估》。洪文功在草创,而失在偏颇;曹文眉目清晰,对洪文尤多补正,但因“未见朱本”,故“不敢参赞一辞半语”;简文排定二人交往大致材料,其失在简,且随意剪裁,遂使面目模糊。又三文皆多引钱氏一偏之词,而于朱氏自述、友人评论及《杜诗辑注》皆疏于检核或付之阙如,结论不免悬疑。本书全面搜集二家资料,考订时间,据以考订二人交往之实际情形,并加以按语。年经月纬,前后爽然。
以上《杜诗辑注》诸节,前人多间有涉足者,然专题探寻,尤其考证朱注之创新发明者,囿于孤陋,尚未之见也。
[1] (清)朱鹤龄:《答赠吴慎思七十韵》,《愚庵小集》卷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23页。
[2] (清)朱鹤龄:《传家质言》,《愚庵小集》卷十五,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334页。
[3] 《复吴江潘力田书》,《钱牧斋全集》第6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350页。
[4] (清)计东:《愚庵小集序》,《愚庵小集》附录《序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338页。
[5] (清)朱鹤龄:《传家质言》,《愚庵小集》卷十五,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334页。
[6] 转引自王新芳、孙微《张溍〈读书堂杜工部诗集注解〉考论》,《图书馆杂志》2009年第5期。
[7] (清)王掞:《序》,张远《杜诗会稡》卷首,《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8]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卷首《凡例》“近人注杜”,中华书局1979年版。
[9] 周采泉:《杜集书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50页。
[10] (清)江浩然:《杜诗集说》卷首《凡例》,乾隆四十三年(1778)本立堂刻本。
[11] 洪业:《序》,《杜诗引得》卷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12] 郑庆笃、焦裕银等:《杜集书目提要》,齐鲁书社1986年版。
[13] 简恩定:《清初杜诗学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6年版。
[14] 孙微:《清代杜诗学史》,齐鲁书社2004年版。
[15] 蔡锦芳:《朱鹤龄〈辑注杜工部集〉研究》,《杜甫研究学刊》1999年第1期。
[16] 郝润华:《朱鹤龄〈辑注杜工部集〉略论》,《杜甫研究学刊》2001年第4期。
[17] 莫砺峰:《朱鹤龄〈杜诗辑注〉平议》,《文史》2002年第4期,又收入《古典诗学的文化观照》,中华书局2005年版。
[18]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卷首《凡例》,中华书局1979年版。
[19] (清)顾堃:《跋》,《顾大文批杜诗》卷首,上海图书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