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词与生活情感
在李之仪看来,和诗相比,词更适合摹写现实人生和表达生命的真切体验,可以淋漓尽致地抒写自我的生命欲望和审美情绪:
吴女宛转有余韵,方回过而悦之,遂将委质焉。其投怀固在所先也。自方回南北,垢面蓬首,不复与世故接。卒岁注望,虽博记抑扬,一意不迁者,不是过也。方回每为吾语,必怅然恨不即致之。一日暮夜,叩门坠简。始辄异其来非时,果以是见讣,继出二阕,予尝报之曰:已储一升许泪,以俟佳作。于是呻吟不绝韵,几为之坠睫。尤物不耐久,不独今日所叹。予岂木石哉!其与我同一,试一度之。
凌高欠台表见江左,异时词人墨客,形容藻绘,多发于诗句,而乐府之传,则未闻焉。一日,会稽贺方回登而赋之,借金人捧露盘以寄其声,于是昔之形容藻绘者奄奄如九泉下人矣。至其必待到而后知者,皆因语以会其境,缘声以同其感,亦非深造而自得者,不足以击节。方回又以一时所寓,固已超然绝诣,独无桓野王辈相与周旋,遂于卒章以申其不得而已者。则方回之人物,兹可量已。[1]
从这两则词话,可看出李之仪推崇贺铸才情俱佳,他从对贺铸生命态度和创作实践的关联上进行阐发而获得自己的词学审美观。他认为,词和现实人生密切联系,为生活化的艺术形式,或者说它更贴近世俗化的欲望生存。如果说,诗之文体所表现的情感具有普遍性和道德伦理色彩,而词表现的情感则更沉迷于个体的感性冲动和本能的欲望,其私密性更强于诗,所以词的“本事”色彩要浓厚于诗,而其“本事”多于红粉艳情相关。从创作上,李之仪赞赏才情俱佳的作品,强调审美的独创性。李之仪对于词的认识,既从文体意义又从主体情致这两个密切联系的逻辑环节上来思考,认为词的文体特性适合表达生活情感,擅长摹写两性之间的欲望冲动,当然这种欲望冲动形诸词的形式中达到艺术的抽象而获得审美升华的效果。
[1] (宋)李之仪:《姑溪居士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