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庆祝蔡美彪教授九十华诞元史论文集
- 李治安主编
- 1002字
- 2025-04-28 10:43:04
六 追求史与文兼善
鲁迅曾说:《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对司马迁的史学功力与文学修养两方面都给予极高的评价。因此,史学著作应力求做到史实与文字表述完美的统一。然而,当今不少史学工作者,缺乏文学素养,不重视文字的表述。尽管其著作在史料和观点上多有新创,但由于晦涩难读,而削弱降低了本身的价值。黎澍先生曾专门写文章批评两个著名史学家,一个是“所使用的文字也粗疏到极点”,一个是“不善于用明确的语言来表现明确的思想,也就是故作高深”。记得一次听《近代史研究》主编徐秀丽说,《近代史研究》杂志刊登一篇当今很活跃的一位名家写的论文。蔡先生阅后,找到她提意见说:“这篇文章,概念不清,逻辑不通,思维混乱。”我随后找来一阅,通篇晦涩难读,大量利用国外新概念,甚至一句话有三百多字。蔡先生还曾对本所一位参评研究员职称的学者送审的一部代表作,当面提出了批评。此人申报副研究员时,蔡先生写过推荐意见。当这位学者说:“那我这五年就白干了?”蔡先生不客气地说:“你就是白干了!”他曾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高级职称评委,一次对某个学者填写的学术职称申请表提出批评时说:“研究员还写白字。”还有一次,他领导的一个学会的秘书长发送学术会议邀请函,被他重新改写后,再寄了回去,要求重新邮寄。蔡先生对文字表述十分重视,这与他的学术经历不无关系。
蔡先生早年先后与范老和罗常培共事,范、罗二人都是语言大师。范老早年对《文心雕龙》研究造诣颇深,有几部研究专著出版,他善于化古代汉语为现代汉语,以语句精练、深入浅出为学界所称道。罗常培先生语文能力超群,在语言学界属于泰斗级人物。蔡先生常对我讲起跟罗常培先生共事的情景,说罗先生对人要求极其严格,动不动就骂人。因此大家背后称罗先生为“罗长官”。记得有一句名言:“与智者同行,你会不同凡响;与高人为伍,你能登上巅峰。”蔡先生正是深受他们的影响,非常重视史实的剪裁和文字的表述。可以说,他驾驭文字的能力,出神入化,点石成金,真可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与他本身具备古文字学、音韵学的深厚造诣,又能诗能文、文史兼通是分不开的。因此,阅读蔡先生的著作,你会感到轻松愉快,没有故作高深、拖泥带水之感。这也正是《中国通史》《中华史纲》,能做到深入浅出、雅俗共赏,为广大读者喜爱的重要原因之一。听蔡先生说过,目前出版的学术著作大多是仅完成了百分之八十,主要缺少进一步的推敲研磨,或是存在文学修养上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