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南京临时政府研究

1912年1月1日,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宣告成立,中华民国由此肇基。这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延续两千多年帝制的结束,一个崭新的共和国在东方诞生了。南京临时政府存在时间虽仅三个月,但其开创的追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民生幸福的伟大事业,在此后的历史进程中有着持续的影响力。因此,研究南京临时政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在1949年以前,对南京临时政府即有研究,如李剑农的《最近三十年中国政治史》、[1]邹鲁的《中国国民党史稿》[2]等,但多为零星的研究。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研究较此前趋强,且多半作为辛亥革命史的一个重要部分而予以关注,例如,吴玉章的《辛亥革命》、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第四册)、陈旭麓的《辛亥革命》等著作,都论及南京临时政府,但研究仍很薄弱。1972年,周恩来、董必武等人发出指示,要求组织人员编写中华民国史,自此以后,中华民国史作为一门断代史而提上研究日程了,引起学界关注。随着对中华民国史研究的加强,关于南京临时政府的研究也相应提升。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一些重要研究成果相继问世:李新主编的《中华民国史》(第一编),[3]章开沅、林增平主编的《辛亥革命史》,金冲及、胡绳武合著的《辛亥革命史稿》等著述,都重点论述了南京临时政府,把该研究引向深入。但是,显而易见,当时对南京临时政府的研究多半得益于辛亥革命史与中华民国史(创建部分)之研究,将南京临时政府做较为专题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近20年。

纵观60年来关于南京临时政府的学术研究,大体而言,主要议题可分为:围绕政权性质的争论,有关政治、法律制度的研究,南京临时政府失败原因的讨论,以及其他相关问题研究等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