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前世的时候,贵航这边确实生产过汽车,这就是有名的云雀汽车。
1989年贵州云雀找到了和自己经历类似同样从造飞机转行造汽车的日本富士也就是后来的斯巴鲁。双方一拍即合,很短时间内就开始引进日本富士的轿车生产技术,并合作开发“贵航“牌微型轿车,正式下线后“贵航“牌才被改名为“云雀“牌
当时的云雀汽车,甚至还得到了国家政策的照顾,1992年,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制定了了“三大(一汽、二汽和上汽)、三小(天汽、北汽和广州标致)、两微(贵州云雀和长安奥拓)“的轿车产业格局,并规定除此之外的企业产品不得上目录,这个特殊时代的特殊政策让小小的云雀长出了一身丰满的羽翼。
但云雀汽车最终因为领导对市场的麻木不仁,制造成本居高不下,以及外行领导内行,为降低成本,居然采购小作坊的零部件,最终导致汽车质量严重下滑,
从1992年到1998年,云雀公司净亏损在7亿元人民币以上,虽然集团想通过国际合作拯救这个品牌,但最终在2000年之后,这个品牌彻底烟消云散。
宋文兴对这段历史还是有所了解的,所以在他看来,以目前011基地的工业能力,在没有合资技术的帮助下,想生产汽车就是一条死路!
“那你有什么想法?”吴炳林问道。
“我的想法是咱们基地这边的厂家,可以研发生产一些汽车零部件。”宋文兴顿了顿,接着说道:“以咱们基地的技术和设备,生产汽车零部件是有很强优势的,尤其是一些精度高,材质特殊的零部件,会很有竞争力的……”
“想法不错。”吴炳林点点头。
“另外这种汽车零部件开发和生产的成本都不高,而且市场风险小,只要质量过硬,价格合适,无论哪一家汽车厂,都会采购咱们的零部件的,不像整车销售,库存积压的风险太高,一辆汽车就要好几万元,咱们基地没有厂家能承受这样的资金压力。”
“你说的很好!”吴炳林赞许的看了宋文兴一眼,说道:“咱们基地的一些厂家,就是有些求大求全了,看到130厂开发出了农用三轮车,他们就想研发更大更值钱的汽车,这种做法确实不可取……”
“砰砰砰!”
就在这个时候,外边响起了敲门声。
“进来!”
“吴所长,云马实验场传来消息,咱们用于歼教7的两台新型起落架疲劳实验,78小时一号起落架活塞杆出现21.5毫米的裂纹, 110小时另外一台起落架扭力臂均出现裂纹,机轮半轴时间上也出现裂纹……”
一个技术员走进办公室后,将一份测试结果数据放到了吴炳林办公桌上。
“于所长知道这件事么?”
“我之前已经把数据交给他了,另外八室的郭主任已经到他办公室了。”
“行,那你去吧。”
吴炳林挥了挥手,这名技术员立刻离开了。
“吴所长,那我……”
“小宋,你先回去等着,回头我会和厂家开会讨论民品项目的事情,到时候你也来参加讨论。”吴炳林沉吟了一下说道。
“好的。”
宋文兴应了一声,但并没有离开。
“你还有什么事情么?”
“吴所长,能不能给我看看这份实验报告?”
“你看这个干嘛?”吴炳林的脸上闪过一抹不悦。
“是这样的,我在大学的时候,对飞机起落架也有些研究,所以想看看能不能帮所里解决一些技术问题……”
“小宋啊,你不是空气动力专业的么?隔行如隔山,这个你看不懂的。”
“吴所长,我看一眼就行,我想知道咱们新型飞机用的起落架构造和材质。”
“你应该多钻研一下你的本职专业……”
吴炳林嘴上这么说,但还是将这份报告递给了宋文兴。
宋文兴接到报告后,快速扫了一眼。
当他看到‘主体材料’这一栏清楚的印着‘GC-4’的时候,眼前顿时一亮。
“谢谢吴主任。”宋文兴随即将这份实验报告还给了吴炳林,说道:“吴主任,您忙吧,我先走了。”
宋文兴说完,起身离开了办公室。
回到设计室,得知今天暂时没有任务,苏雪梅直接请假回家,说要领孩子去医院复查。
其他几人也是百无聊赖,许振夫直接趴在办公桌上睡觉,佟纯良拿着一个小本写写画画,剩下两人则一人一本武侠书,看的津津有味。
而宋文兴在安排好组里的事情后,直接来到了所里的资料室。
对于歼7这款飞机,宋文兴也是相当熟悉的。
前世他所在的研究所,就以歼7为原型,成功研发出了歼7A型、歼7IIA型、歼7B型、歼7M型、歼7III型等型号的飞机。
不过对于歼教七的,宋文兴目前还没有掌握其具体设计细节。
一所的资料室,并不会对所有的职工开放,但因为有所长于希明的许可,所以宋文兴可以自由查阅所有的相关设计资料,以及该飞机的最新设计进度。
资料室里面的屋子就是阅览室,宋文兴拿到相关的设计资料后,立刻开始研究起来。
时间过的飞快,从早上一直到晚上资料室下班,宋文兴算是摸清了当前歼教7的研发思路和部分细节。
歼教-7是以歼-7Ⅱ型为基础,1979年2月从埃及购买的米格-21UC型双座教练机样机运抵中国,随即决定以此为基础参照仿制。
歼教7型的设计指标:极速2.05M、实用升限17300米、最大航程1000公里、正常起飞重量770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8500千克,最大外挂能力1300千克。
主要改装项目是将单座舱改为双座舱,与此相关的还有重新设计进气道,后机身下部单腹鳍改为双腹鳍,并根据教练机双人操纵的特点,改进了弹射救生、空调、燃油系统,加装了后舱仪表板、机内通话等双控设备。
从飞机的整体设计上看,于希明是相当保守的,但想通过最小的改动,来完成设定的指标要求。
从歼教7的研制历程,可以深刻体会到了修改原始设计的复杂性。
外观上的微小改变,如单座改为双座、脊背略增,都可能导致飞机起降性能的显著恶化。
单座改为双座,后舱占用了一定的机体空间,导致战机的空重增加,机内燃油减小,飞行阻力增大。
而为了提高载油量,只能增高飞机的背脊。
飞机背脊的增高,遮挡了飞机尾翼,导致航向稳定作用严重下降。
为了弥补飞行的稳定性,以及垂尾侧向力对机身的扭矩,减少机身扭转变形,歼教7将原来的单腹鳍改为双腹鳍。
因为将翼根处的30毫米机炮取消并改装机底挂架以容纳可拆掉的半埋式双管23毫米机炮,只得将机身侧两块减速板改为机底一块……
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修改模式,最终导致歼教7在满载状态下的起降速度接近400公里每小时,而原机型米格-21UC的起降速度仅为200公里/小时……
歼教-7飞机这一缺陷,在实际使用时导致战机在起降过程中,由于速度过大操纵性不佳,对于飞行学员而言难以适应,极易造成飞事故。
另外就是飞机的起降速度过快,起落架会承受巨大的压力和冲击力,这种冲击可能导致起落架部件断裂,甚至导致机翼脱落。
而歼教7起落架使用的钢材,正是国内研发的GC-4超高强度钢。
这种钢材早在1958年就开始研制,六十年代就进行过生产,并且替代了30CrMnSiNi2A钢种,制造了歼六以及强五的主起落架。
GC-4钢是一种无镍超高强度钢,每生产一百吨钢,可以节省两吨的镍。
作为飞机的重要受力结构件的关键材料,它具有高的强度和良好的综合性能。
并可根据设计和使用要求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热处理规范,拉伸强度为1765~1961兆帕,与当时美国的4340,D6A钢相近,比苏联的30XFCHA钢的强度高196兆帕,与传统的30CrMnSiNi2A起落架相比,能减轻重量十五公斤左右,提高了飞机的性能。
不过GC-4在实际使用中也发现了不少的问题。
主要是冶金质量不稳定。
在一些使用厂家的反映中,GC-4钢经常出现韧性指标不足,尤其是冲击韧性值不合格,且在生产中经常出现原材料缺陷,比如点状偏析,粗晶等。
由于起落架设计为焊接件,而GC-4钢焊接性能差,批生产中造成零件报废较多,仅活塞杆的废品率就高达10%,起落架轮轴,活塞杆,扭力臂多次在外场出现裂纹等故障。
所以之前宋文兴在吴炳林办公室看到的起落架疲劳试验结果,其原因大概率就是因为这批GC-4的钢材质量问题!
而想要彻底解决起落架的问题,只有使用更好的高强度钢材。
前世的时候,宋文兴参与研发的歼10战斗机,使用的是300M高强度钢,而这种钢材,当前国内还没有研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