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给李晨设下陷阱

夜幕降临,轧钢厂大部分车间都已陷入沉寂,只有钳工车间依旧灯火通明。

易中海召集了他的心腹徒弟贾东旭,以及被叫来的刘技术员和张绘图员,几个人围在一个角落的工作台旁,低声商议着。

“师傅,咱们到底搞哪个部分?”贾东旭有些不确定地问。

易中海眯着眼睛,在车间里扫视了一圈,最终目光落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工序上——某种特殊轴承的预压装配。

这个工序技术要求比较高,流程也相对固定,但里面可以做手脚的地方不少。

“就搞这个轴承预压!”易中海压低声音,眼中闪过一丝狡黠。

“这个工序,现行的操作规程是经过多次验证的,是最稳妥的。但是,我们可以‘改进’一下。刘技术员,你最熟悉这个,想想办法,改动一两个步骤的顺序,或者调整一下预压力的参数范围。要让外行人看起来,好像更简洁、更高效了。”

刘技术员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戴着眼镜,平时就比较圆滑,跟易中海关系不错。

他略一思索,便明白了易中海的意图,脸上露出心照不宣的笑容:

“明白了,易师傅。咱们可以把第二步和第三步的检测合并,然后把预压力的数据范围稍微收窄一点,再引用一些‘理论数据’,证明这样可以减少一道工序,并且提高精度。表面上看,效率确实能提高百分之五左右。”

“但实际上呢?”易中海追问。

“实际上,”刘技术员推了推眼镜,镜片后闪过一丝精光。

“预压力范围收窄,在标准工况下确实没问题,甚至精度更高。但如果材料或者工件尺寸稍微有点偏差——这是生产中很常见的——过窄的压力范围就很容易导致轴承滚道产生隐蔽性损伤,或者装配应力过大。

这种损伤平时检测不出来,但设备运行一段时间后,轴承的寿命会大大缩短,甚至可能突然失效!”

“好!就这么办!”易中海一拍大腿。

“张绘图员,你配合刘技术员,把新的工艺流程图画出来,要画得漂亮、规范!数据要做得详实!

贾东旭,你带几个人,去把相关的工具和量具重新摆放一下,拍几张照片,就说是为了配合新工艺,优化了工位布局!”

“师傅,这…这要是真出了事……”

贾东旭还是有点担心,毕竟这可是生产事故。

“怕什么!”易中海瞪了他一眼。

“有李总工顶着呢!他要是采纳了,责任就是他的!他要是不采纳,那就是他不信任我们,是故意打压!我们辛辛苦苦加班加点搞出来的‘成果’,他说不要就不要?到时候大家评评理!”

他又转向刘技术员和张绘图员:

“你们放心,这事儿要是成了,亏待不了你们!李副厂长那边,我也会替你们美言几句!”

听到李副厂长的名头,刘、张二人对视一眼,心里的那点顾虑也打消了。富贵险中求,要是能借此机会扳倒正得势的李晨,抱上李副厂长大腿,那未来的好处可少不了。

于是,几个人各怀鬼胎,开始热火朝天地“加班”了。

他们不再是愁眉苦脸,反而带着一种隐秘的兴奋,仔细地修改着工艺文件,绘制着图纸,甚至还煞有介事地进行了一些“模拟操作”和“数据记录”。

整个车间里,只有机器冰冷的轮廓和灯光下几个人影在晃动。

他们忙碌的身影,与其说是在为技术革新贡献力量,不如说是在精心编织一个针对李晨的陷阱。

这份即将出炉的“改进方案报告”,字里行间都将充满着伪善和恶意。

易中海看着这一切,嘴角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他仿佛已经看到,明天早上,当李晨拿到这份凝聚了他们“心血”的报告时,将会是怎样一副精彩的表情。

李晨啊李晨,你还是太年轻了!

想跟我斗?你还嫩了点!

他心中冷笑着,端起桌上那杯凉透了的浓茶,一饮而尽,只觉得一股冰冷的快意,从喉咙一直蔓延到心底。

这一夜,对于钳工车间的几个人来说,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一个充满了阴谋和算计的不眠之夜。

而他们精心准备的“大礼”,正等待着明天朝阳升起时,送到那位年轻的总工程师面前。

天色刚刚破晓,晨曦透过轧钢厂高大的窗户,在地面的油污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机油、铁锈和煤烟混合的特殊气味,这是属于工业时代的独特晨曲。

忙碌了一夜的易中海等人,虽然眼底带着浓重的黑影,精神却异常亢奋,如同打了鸡血一般,强撑着疲惫,等待着“审判”的到来。

果然,早会刚过,一阵沉稳而有力的脚步声由远及近。

李晨来了。

他今天穿着一身干净的蓝色工装,更显得身姿挺拔,年轻的面庞上带着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沉稳和锐气。

与他同行的,是他的师傅,也是厂里德高望重的老工人——八级钳工王师傅。

王师傅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步履稳健,看着自己这位出息的徒弟,眼中满是欣慰。

钳工车间里,原本还有些嘈杂的声响瞬间低了下去。

工人们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聚焦在这位年轻的总工程师身上,有敬畏,有好奇,也有隐藏在角落里的嫉妒和不忿。

易中海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襟,脸上堆起一副既恭敬又带着“技术人员特有固执”的复杂表情,迎了上去。

贾东旭、刘技术员和张绘图员则亦步亦趋地跟在他身后,努力扮演着“功臣”的角色。

“李总工,王师傅,您二位来了!”易中海的声音洪亮,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沙哑,仿佛是熬夜苦战后的证明,“真是辛苦您二位一大早就过来指导工作!”

李晨淡淡地点了点头,目光平静地扫过易中海,又看了看他身后那几个神色各异的人,最后落在车间那台被“重点关照”的轴承预压设备上。

“易师傅,昨晚让你们加班,辛苦了。不知道你们研究了一晚上,有什么成果吗?”

他的语气很平淡,听不出喜怒,但正是这种平淡,让易中海心里暗自冷笑:装!接着装!看你能装到什么时候!

“有!当然有!”

易中海立刻提高了声调,脸上露出“激动”的神色,从旁边的工作台上拿起一叠还散发着墨水味的图纸和报告。

“李总工,您看!我们钳工车间的同志们,响应您的号召,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攻坚克难,奋战了一整夜!终于,我们针对轴承预压这道工序,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改进方案!”

他将手中的文件递给李晨,同时用眼角的余光观察着李晨的反应,心中充满了期待。

他期待看到李晨脸上露出惊讶、难以置信,甚至是恼怒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