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百个视角:生活的素描
- 仇英义
- 989字
- 2025-04-29 17:56:30
民族的文化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如今,文化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不仅因为它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文明发展的方向,更因为它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象征。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文化政策促进发展行动计划》中指出的:“发展可以最终以文化概念来定义,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文化作为一种社会产物,是伴随民族的昌盛发展起来的。民族的独特性决定了民族文化的特殊性。首先,传承民族历史、社会风俗、传统美德和价值理念;其次,培育民族与时俱进、健康向上的共同价值体系;再次,抵御腐朽、消极思想的渗透侵蚀。
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文化被迫承载了越来越多本不属于它的东西,以至于逐渐失去自然属性的一面,更多呈现出了阶级属性的特点。原本国家之间、社会之间、民族之间的博弈,过多地依赖文化去实现。文化已不再是单纯的娱乐情趣、陶冶情操、激励情感的事物、活动和现象。然而,这些并未引起人们的普遍警觉,很多人未能意识到其结果可能使民族文化走向消退,甚至使弱小民族或经济发展滞后地区民族的文化最终走向消亡。
虽说文化的大同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世界和平和经济发展,但其带来的消极因素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要尽力保持世界文化的精彩纷呈、绚丽多彩。从这个意义上讲,要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就要尊重不同民族文化所具有的特性。因为文化是民族自身发展的产物,它的使命也因民族独特性的存在而存在。
需要警惕的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融入了异族文化的成分。在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彼此渗透、共同发展的过程中,依托强势经济发展的民族文化往往占据着主导地位,影响着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即使这些文化没有太深厚的历史积淀,仅是一些“快餐式”文化,其影响依然是难以估量的。因此,许多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在发展过程中越来越感受到了失去自我的压力。
经济全球化或许为世界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走出去”似乎已成为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的光明坦途。然而,对于民族文化来说,这却是一个极其痛苦的蜕变重生过程。令人困惑的是,民族文化作为世界文化的一部分,既需要抗拒被同化的压力,也需要谋求被世界逐渐认同、逐步接纳的出路。民族文化正是在这种矛盾和痛苦中踯躅前行的。更为关键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是否能够始终坚持民族文化的自信、自立、自强,是否能够始终把握民族文化发展的目标方向,将影响甚至决定民族文化的传承弘扬,以及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