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继承·解构·重塑:当代美国南北战争小说研究
- 刘松麒
- 1319字
- 2025-04-28 20:04:06
绪论
南北战争对美国的影响不言而喻。这场战争带来的灾难是巨大的,这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次内战,也是美国本土发生过的最大规模最惨烈的战争,四年间先后发生了2000多次战斗,其中规模较大的近150次。南北双方共投入三百余万兵力,死伤人数超百万,直接经济损失更是难以估量。战争彻底改变了美利坚,从军事角度看,这是美国经历的第一场现代战争,战争形态发生了显著变化,军舰、潜水艇、观测气球、地雷、水雷等先进武器大量使用,客观地说,战争促使整个国家军事水平得以快速提升;从社会经济结构看,黑人奴隶制度最终被废除,南北形成相对一致的经济形态,为经济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从国家政体看,战后美国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统一,一个政治相对稳定的崭新国度出现在北美大陆,为科学技术进步、工业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此后不到两代人时间,美国就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约翰逊认为,内战构成了美国历史上的中心事件,也是最典型的美国事件,它揭示并决定了美国是什么,不是什么。内战使得美国成为一个国家,而此前却并不是。他引用了多位政要和学者的公开发言意在表明,让早期移民成为美国人的那份契约——《独立宣言》,并没有把他们造就成一个国家。[1]从这个角度讲,内战更深层的意义在于塑造了美国的国家身份,塑造了美国人的国民身份。南北战争对于美国而言,意义如此重大,以至于对它的追念和反思从未间断且愈发深刻。160多年来一代代作家不断回首、不断凝望那段动荡混乱的岁月,或是兵将的金戈铁马、战场厮杀,或是百姓的背井离乡、无家可归,或是城镇的一片焦土、满目疮痍,都已沉淀为这个国家精神世界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任何一场战争都是残忍的,它们承载了人类社会进程中的苦痛记忆,同时,在苦痛中也孕育着希望,寄托着人们对战后和平与美好生活的期许。战争是世界文学永恒的主题之一,战争文学则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门,从这里可以走进战争、认知战争、了解战争。不过,对于当今的作家和读者来说,一次次回首往昔惨烈的战争究竟有多大意义呢?约尔斯和克内布尔在其著作《战争与社会思想:霍布斯以降》(War in Social Thought:Hobbes to the Present)中给了我们一个有力的言说,即战争是“现代的构成要素”,或是有重大影响力的(即可以改变历史进程的)大事件。他从推动社会学理论和现代性理论发展的角度提道:“如果不考虑战争,我们既无法理解现代性的民族国家属性(而不是别的属性,如超国家属性),也无法理解发生在现代的各种社会转型和文化转型。革命、社会阶级结构的变迁、权利的扩展和普遍化乃至艺术和美学领域的重大变革等现象往往与战争的影响有紧密的联系。”[2]也就是说,通过战争及战争文学,我们不仅能捕捉到人类文明的历史发展脉络,更能加深对现代社会深层结构的理解,包括现当代社会主流的政治文化结构和意识形态结构。我们反思的也并不只是战争本身,还有人的本性、价值、伦理、道德、理想等问题。应该说,战争是人类无可回避不得不面对的沉重话题,普遍的悲怆基调使得战争文学作品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对于与战争相关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思索则赋予了这些作品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本书而言,当我们面对当代美国南北战争小说时,实际上是获取了一个既能直面那段战火纷飞的美国史,又能凝视今日美国错综复杂的文化价值观念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