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王朝,平县,暮春。
暮春的日头斜过老槐树,将田埂切割成明暗交错的缎带。林小满蹲在河口村的坡地上,算珠碰击声惊动了正在汲水的灰雀。她腕间的青金石手链映着天光,在赭色泥土上投下碎星般的光斑——那是去年沈砚之冒雨穿城,用新制的防水墨换了西域商人的宝贝。
沈砚之站在一旁,假装专注地看着手中的羊皮地图,目光却忍不住落在小满身上。她腕间的算珠手链随着动作轻轻晃动,那是他去年生辰时送的礼物,每颗珠子都经过精心挑选,此刻在阳光下折射出柔和的光。
“百位珠多拨了一颗。“她忽然开口,指尖点在沈砚之的楠木算盘上。十二档算珠里混着颗白玉珠,正是上元节猜灯谜赢的彩头,“沈公子是想让张老汉多交十两税银?“尾音带着促狭的笑意,惊得沈砚之手中狼毫在羊皮地图上划出突兀的折线。
砚之慌忙用袖口去擦墨迹,露出地图背面密密麻麻的小楷:“辰时三刻,她发间沾了蒲公英,像簪着云絮......“晨露般的汗珠顺着后颈滑进衣领,他忽然庆幸今日穿了立领衫。
小满俯身捡起滚落的算珠,葛布裙摆扫过新发的车轴草。沾了春泥的白玉珠在她掌心滚动,露出内侧极小的“安“字刻痕——去年洪灾夜,沈砚之在户计房刻了整宿。“这珠子倒比主人实诚,“她对着日光照了照,“泥污都遮不住真心。“
阳光落在小满的掌心,她仔细擦拭着算珠,睫毛在眼下投出小小的阴影。砚之望着她专注的模样,想起去年冬天,两人在户计房核对河堤账册时,她也是这样认真地擦拭每一颗算珠,说算珠是核账人的眼睛,容不得半点污渍。
“其实......“砚之喉结动了动,想要解释却又不知从何说起。他忽然想起今早苏姨娘的调侃,说他看小满的眼神就像算珠离不开算盘,当时他还反驳,此刻却觉得这话再贴切不过。
小满将擦净的算珠放回算盘,指尖划过砚之方才拨错的档位:“沈公子今日已经拨错三次了。“她忽然凑近,发间的蒲公英绒毛落在砚之的手背上,“是这算盘不够光亮,还是有人的发梢比算珠更吸引人?“
砚之猛地站起身,羊皮地图在风中翻动,露出背面的字迹:“今日拨错珠三次,皆因她低头时,发梢扫过算盘框,像春燕掠过水面。“他慌忙想要遮挡,却看见小满的目光已经落在那些字迹上,耳尖红得几乎要滴血。
“原来沈公子的算盘,也会被春风吹乱。“小满笑着退回半步,指尖轻轻划过算盘的横梁,“不过这样的错珠,我倒觉得比正确的算珠更有意义。“她转身望向远处的山溪,蒲公英在她身后纷飞,“就像这支狼毫,“她举起插在发髻上的笔,“每次用它记账,总会想起某人送笔时的模样。“
暮色渐渐笼罩梯田,砚之蹲在田埂上整理算盘,发现那颗掉进泥坑的算珠上,留下了小满指尖的印记。他忽然轻笑,在账本上写下:“算珠虽小,却能承载千万银两;心意虽隐,却能穿过算珠的间隙,落在她的眼中。“
远处传来货郎的拨浪鼓声,混着新茶的叫卖。张老汉提着陶罐蹒跚而来,罐口飘出黍米粥的香气:“官爷们歇歇脚。“皱纹里嵌着泥土的手指向坡下,“那二十亩说是埋了,可赋税......“
沈砚之突然起身,月白长衫的下摆扫落几朵婆婆纳。他摸出袖中罗盘,铜制的司南在春风中轻颤:“林主簿,我们去量量滑坡旧址。“声音刻意端着官腔,耳尖却红得像染了朱砂。
沿着溪流往北,卵石滩上的青苔闪着油绿的光。小满的麻布鞋陷进淤泥,足踝上的羊皮护腕浸了水,内侧的缠枝纹愈发清晰。她忽然停步,指着岩缝里半截界碑:“砚之你看!“
苔痕斑驳的石碑上,“河口村旱地五亩“的刻字犹存,落款竟是二十年前的朱砂印。沈砚之蹲身擦拭碑面,袖中滑出卷皮尺:“当年主簿定是量过实亩。“他展开皮尺时,小满看见尺尾绣着金线算珠——正是她去年弄丢的那条。
日头移过中天,两人在界碑旁摊开账册。小满蘸着溪水研墨,忽然轻笑:“难怪你今晨非要带陈年县志。“她指着泛黄纸页上的批注,“'土含砾石,赋税当减'——老主簿的字迹?“
沈砚之的笔尖顿了顿,羊皮纸上晕开墨点:“我爹常说,好账房要读得懂土地的眼色。“他忽然指向她发间,“别动。“指尖掠过她鬓角,摘下半片蒲公英绒球。
山风突然转急,算盘珠在布囊里叮咚相撞。小满按住翻飞的账页,发现砚之在地图边角添了只简笔雨燕——翅尖蘸的竟是朱砂。“这是......“
“户计房梁上那窝。“砚之低头收尺,露出后颈晒伤的肌肤,“雏鸟该出巢了。“他的声音混在风里,像春溪淌过卵石。
申时的暴雨来得猝不及防。两人躲进山神庙时,小满的襦裙已吸饱水汽。沈砚之抖开桐油伞撑在供桌上,伞面绘的河道图映着闪电,恍若银龙游走。“用这个。“他递过烘干的帕子,帕角绣着歪扭的“砚“字——分明是初学女红的痕迹。
庙外雨帘如瀑,小满擦拭着算珠忽然开口:“去年今日,你在户计房刻算盘到三更。“白玉珠在她掌心泛着温润的光,“苏姨娘说那夜你划破三回手。“
供桌上的长明灯突然爆出灯花。沈砚之摆弄罗盘的手一颤,铜匙“当啷“落地:“我......“话被惊雷劈碎在喉间。他弯腰拾匙时,怀中的《田亩术》滑出张泛黄纸笺——正是小满三年前写的拜师帖,边角补着桃胶。
雨声渐歇时,暮色已染透窗纸。小满就着残光核对账目,忽然笔尖顿住:“你早知界碑存在。“她指向地图某处,朱砂圈着的正是山神庙方位,“前日暴雨冲垮谷仓时,你就来过。“
沈砚之摩挲着罗盘上的刻痕:“那日见张老汉在废墟里扒找地契......“他的声音突然低下去,“想起你说'民生在泥淖里也要开花'。“供桌上的野菊应声颤动,花瓣落在账册间,像极了散落的算珠。
归途的月华洗亮田埂。小满踩着沈砚之的影子,忽然哼起核账时常唱的小调。砚之抱着湿透的账册,忽然轻声问:“那支狼毫......可还顺手?“
“笔杆刻的哪里是算珠纹,“小满晃着新摘的狗尾草,“分明是某人打翻砚台的模样。“她忽然转身,发间银簪擦过他下颌,“就像今日在坡地上......“
归途的路上,小满走在前面,腕间的算珠手链与她的步伐同步作响。她摸着掌心的算珠,想起砚之慌乱时的模样,忽然明白,有些告白不需要言语,就像算珠的每一次错拨,都是心在悄悄诉说。
这一晚,砚之在户计房核对新账,目光不时落在桌上的算盘上。月光透过窗棂,照在算珠上,仿佛给每颗珠子都镀上了一层银边。他想起白日里小满捡起算珠时的场景,她的指尖在算珠上轻轻擦拭,就像在擦拭他心中的某块角落。
小满回到家中,翻开自己的账册,在扉页画下今日的场景:两个身影蹲在田埂上,中间散落着几颗算珠,其中一颗被红线圈住,旁边写着:“错珠是心的涟漪,荡开了算珠背后的秘密。“她望着画中的小人,忽然轻笑,觉得这个暮春的夜晚,比任何时候都要温柔。
夜风轻轻吹过户计房的窗棂,砚之望着案头的算盘,忽然听见远处传来更夫的梆子声。他知道,明日还有许多账册需要核对,但此刻他的心中,却满是白日里小满的笑容和算珠的清脆声响。
这一晚,平县的星空下,两个少年各自怀着心事,却又有着共同的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