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金融争议解决年度观察(2023)
- 郑小敏主编
- 15字
- 2025-05-15 09:45:39
第一编 中国金融争议解决发展概述
第一章 金融争议的年度概况
第一节 金融争议的年度数据[1]
一、诉讼
(一)整体情况分析
从案件数量来看,2022年金融类案件数量达1,042,178件,相比于2021年的2,188,848件降低了约52.39%。金融类案件数量自2020年达到顶峰后,一直处于下降趋势,并在2022年出现大幅回落。

图1-1-1 2018—2022年金融类案件数量
从细分行业来看,约69.4%的案件集中于银行业,约18.2%的案件集中于保险业,证券业、信托业、基金业、期货业等案件数量占比较小,均在1%以内。

图1-1-2 金融领域各行业的案件数量
从标的金额来看,标的额为10万元以下的案件数量最多,共433,654件,占比约62.11%;10万元至50万元的案件共198,800件,占比约28.47%;100万元至500万元的案件共27,399件,占比约3.92%;1亿元以上的案件共568件,占比约0.08%。

图1-1-3 2022年金融类案件标的金额分布
(二)全国区域分析
从地域分布来看,金融类案件主要集中在山东省、广东省、辽宁省,分别占比约11.21%、10.66%、8.78%。其中山东省的案件量最多,达到116,830件。

图1-1-4 2022年金融类案件地域分布
(三)审理情况分析
从审理程序来看,一审案件共563,544件,二审案件共32,659件,执行案件共408,011件,其他案件共16,428件,督促案件共17,579件,一审上诉率约为5.80%。

图1-1-5 2022年金融类案件审理程序概览
从裁判结果来看,一审程序中,全部/部分支持诉讼请求的共380,581件,占比约为67.53%;撤回起诉的共137,063件,占比约为24.32%;驳回起诉的共20,519件,占比约为3.64%。二审程序中,维持原判的共19,472件,占比约为59.62%;撤回上诉的共6,966件,占比约为21.33%;改判的共3,960件,占比约为12.13%。再审程序中,驳回再审申请的共1,908件,占比约为49.69%;提审/指令审理的共823件,占比约为21.43%;改判的共457件,占比约为11.90%。

图1-1-6 2022年金融类案件一审裁判结果概览

图1-1-7 2022年金融类案件二审裁判结果概览

图1-1-8 2022年金融类案件再审裁判结果概览
二、行政处罚
(一)银保监会监管处罚分析[2]
1.总体处罚情况
2022年(以处罚公布日期为准)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保监会)对银行机构及银行业务罚单数5,205张,罚没金额17.06亿元,被处罚机构累计2,479家,被处罚人员累计3,849人次;对保险机构及保险业务罚单数2,324张,罚没金额2.867亿元,被处罚机构累计1,302家,被处罚人员累计1,750人次。
(1)针对银行机构及银行业务,2021年(以处罚公布日期为准)罚单合计4,040张,罚没金额22.35亿元,处罚机构2,052家,处罚人员2,905人。与去年同期对比,2022年在罚没金额方面有所减少,但在罚单数量、处罚机构、处罚人员数量上有所增加。罚没金额较上年度减少5.29亿元,同比减幅约23.67%;罚单数量较上一年度增加1,165张,同比增幅约28.84%;处罚机构较上年增加427家,同比增幅约20.81%;处罚人员较上年度增加944人,同比增幅约32.50%。

图1-1-9 银保监会对银行机构及银行业务处罚的情况
2022年开出的罚单中,银保监会机关罚单合计48张,约占本年罚单的0.92%,罚没金额1.34亿元,约占本年罚没总金额的7.86%;银保监局罚单合计1,481张,约占本年罚单的28.45%,罚没金额7.959亿元,约占本年罚没总金额的47%;银保监分局罚单合计3,676张,约占本年罚单的70.62%,罚没金额7.757亿元,约占本年罚没总金额的45%。处罚主要集中在农村商业银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等。

图1-1-10 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对银行机构及银行业务处罚的罚单数量

图1-1-11 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对银行机构及银行业务处罚的罚单金额
2022年度单笔超千万元级罚单共7张,处罚金额累计1.2515亿元,约占处罚总金额的7.33%,最高单笔处罚金额累计4,410万元。
银保监系统处罚的重点业务领域主要包括信贷业务、内控与合规、员工行为管理、公司治理、案件防控等,具体处罚要点包括贷款三查不尽职、违规发放贷款、贷后管理不到位、贷款管理不到位、信贷资金流入房市、未按规定开展理财业务内部审计、未充分核查信用卡申请人信息真实性等。
(2)针对保险机构及保险业务,2021年(以处罚公布日期为准)罚单数2,330张,罚没金额3.188亿元,处罚机构1,338家,处罚人员1,876人。与去年同期对比,2022年在罚单数量、罚没金额、处罚机构、处罚人员方面均有小幅度减少。罚单较上一年度减少6张,同比减少约0.2%;罚没金额较上年度减少0.321亿元,同比减少约10.07%;处罚机构较上年减少36家,同比减少约2.6%;处罚人员较上年度减少126人,同比减少约6.71%。
2022年开出的罚单中,银保监会机关罚单合计11张,约占本年罚单0.47%,罚没金额累计716万元,约占本年罚没总金额的2.50%;银保监局罚单合计974张,约占本年罚单的41.91%,罚没金额累计1.49亿元,约占本年罚没总金额的51.96%;银保监分局罚单合计1,339张,约占本年罚单的57.62%,罚没金额累计1.306亿元,约占本年罚没总金额的45.55%。

图1-1-12 银保监会对保险机构及保险业务处罚的情况

图1-1-13 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对保险机构及保险业务处罚的罚单数量
2022年单笔150万元以上的罚单6张、处罚金额累计1,146.9万元,最高单笔处罚金额248.9万元,大额罚单约占处罚总金额的4%。
00银保监系统处罚的重点业务领域主要包括财务业务数据、销售理赔、内控与合规、员工行为管理与公司治理,具体处罚要点包括给予投保人合同以外利益、虚列费用、虚构业务套取资金、编制或提供虚假资料、未按规定使用保险条款或费率、经营许可证管理不到位等。

图1-1-14 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对保险机构及保险业务处罚的罚单金额
2.全国区域分析
从罚单数量来看,银行机构及银行业务罚单主要集中在黑龙江省、山东省,其罚单均超过300张,其中黑龙江省罚单数量最多,累计罚单639张,罚单约占总罚单数12.28%。保险机构及保险业务罚单主要集中在山东省、黑龙江省、云南省,累计罚单数量均在170张以上,其中山东省罚单数量最多,累计罚单264张。

图1-1-15 因银行机构及银行业务被银保监会开罚单数前十的省份

图1-1-16 因保险机构及保险业务被银保监会开罚单数前十的省份
从罚没金额来看,银行机构及银行业务的罚没金额主要集中在北京市、浙江省、广东省、山东省、黑龙江省,累计罚没金额均超过1亿元,其中,北京市罚没总金额最高,高达1.816亿元,罚没金额约占总体处罚金额10.65%。保险机构及保险业务的罚没金额主要集中在黑龙江省、山东省、广东省、浙江省,累计罚没金额均超过2,000万元,其中,黑龙江省罚没总金额最高,高达2,758万元,罚没金额约占总体处罚金额9.62%。

图1-1-17 因银行机构及银行业务被银保监会处罚金额前十的省级行政区

图1-1-18 因保险机构及保险业务被银保监会处罚金额前十的省份
从大额罚单来看,银行机构及银行业务中,被罚机构为青岛农村商业银行的青银保监罚决字〔2022〕1号单笔处罚金额最高,罚款金额高达4,410万元,罚单由银保监会青岛监管局开出。主要违规问题为:贷款五级分类不准确、投资业务管理不审慎、员工行为管理不到位、违规签发银行承兑汇票、贷款管理不到位、信贷资金被挪用、信用卡资金流入房市、数据治理不到位等。保险机构及保险业务中,被罚机构为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湛江中心支公司的湛银保监罚决字〔2022〕7号单笔处罚金额最高,罚款金额高达215万元,罚单由银保监会湛江监管分局开出。主要违规问题为:虚列费用、多年期保单未按报批或报备方案使用NCD系数、通过保单特别约定扩大保险人责任免除范围、给予客户合同外利益、直接业务虚挂中介业务、涉诉案件未在期限内赔付。同时相关工作人员对上述违规行为也承担了管理责任与经办责任。
3.受罚机构分析
从罚单数量来看,2022年银行机构及银行业务罚单主要集中在农村商业银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罚单数量均超过600张。其中农村商业银行以1,389张罚单位居首位。

图1-1-19 2022年银保监会针对银行机构及银行业务罚单数量前十的机构类型
2022年保险机构及保险业务罚单主要集中在财产保险公司、人寿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代理公司,其中财产保险公司罚单最多,罚单合计1,040张,约占总体罚单数量的88.97%。

图1-1-20 2022年银保监会针对保险机构及保险业务罚单数量前十的机构类型
从罚没金额来看,2022年银行机构及银行业务罚没金额主要集中在农村商业银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其中农村商业银行罚没金额累计3.933亿元,罚没金额最高。

图1-1-21 2022年银保监会针对银行机构及银行业务罚单金额前十的机构类型
2022年保险机构及保险业务罚没金额主要集中在财产保险公司、人寿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代理公司。其中财产保险公司累计罚没金额最高,高达1.614亿元。

图1-1-22 2022年银保监会针对保险机构及保险业务罚单金额前十的机构类型
4.处罚决定分析
针对银行机构及银行业务,在对机构的处罚决定中,警告87次;罚款2,468次,处罚金额累计16.39亿元;没收22次,罚没金额246.7万元;责令改正235次。在对个人的处罚决定中,个人被警告3,156次,罚款837人次,处罚金额累计6,699万元,取消任职资格共计54人次,其中取消任职资格3年以上为16人次,禁止从事银行业共计499人次,终身禁止从事银行业的高达257人次。综合以上处罚方式,处罚频次较高的机构主要集中在农村商业银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
针对保险机构及保险业务,在对机构的处罚决定中,警告427次;罚款1,296次,处罚金额累计2.324亿元;没收2次,罚没金额8.439万元;责令改正157次;吊销金融许可证1次。对个人处罚决定中,个人被警告1,698人次;罚款1,667人次,罚款金额5,659万元;取消任职资格10人次;禁止从事保险业30人次。综合以上处罚方式,处罚频次较高的机构主要集中在财产保险公司、人寿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代理公司。
5.业务领域/违规点分析
针对银行机构及银行业务,罚单涉及业务主要集中在信贷业务、内控与合规、员工行为管理、公司治理、案件防控等。其中,涉及信贷业务罚单出现3,351次,业务频次占比约66.53%;涉及内控与合规罚单出现为513次,业务频次占比约10.18%;涉及员工行为管理罚单出现491次,业务频次占比约9.75%。

图1-1-23 2022年银行机构及银行业务主要处罚业务领域
处罚要点主要为:贷款三查不尽职、违规发放贷款、贷后管理不到位、贷款管理不到位、信贷资金流入房市等。其中,贷款三查不尽职涉及罚单合计575张,受罚频次占比约24.4%;违规发放贷款涉及罚单合计559张,受罚频次占比约23.72%;贷后管理不到位涉及罚单合计457张,受罚频次占比约19.39%。

图1-1-24 2022年银行机构及银行业务主要处罚要点
针对保险机构及保险业务,罚单涉及业务主要集中在财务业务数据、销售理赔、内控与合规、员工行为管理与公司治理等。其中,财务业务数据涉及罚单880张,频次占比约30.24%;销售理赔涉及罚单804张,频次占比约27.63%;内控与合规涉及罚单531张,占比约18.25%。

图1-1-25 2022年保险机构及保险业务主要处罚业务领域
处罚要点主要为:给予合同以外利益、虚列费用、虚构业务套取资金、编制或提供虚假资料、未按规定使用保险条款或费率。其中,给予合同以外利益涉及罚单263张,频次占比约22.73%;虚列费用涉及罚单249张,频次占比约21.52%;虚构业务套取资金涉及罚单239张,频次占比约20.66%。

图1-1-26 2022年保险机构及保险业务主要处罚要点
(二)证监会监管处罚分析[3]
1.总体处罚情况
2022年(以处罚公布日期为准)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对上市公司、私募基金、证券行业从业人员等市场主体共开具罚单数315张,罚没金额约为15.27亿元,处罚机构141家,处罚人员602人;涉及的主要处罚措施有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业务收入、责令改正、责令处理非法持有的证券等。
2022年开出的罚单中,证监会罚单合计50张,约占本年罚单的15.87%,罚没金额约为9.654亿元,约占本年罚没总金额的63.22%。[4]各派出机构罚单合计265张,约占本年罚单的84.13%,罚没金额5.617亿元,约占本年罚没总金额的36.78%。

图1-1-27 2022年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作出的罚单数量概况

图1-1-28 2022年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作出的处罚金额概况
2022年度亿元级罚单2张,处罚金额累计628,070,446.58元,约占处罚总金额的41.13%,最高单笔处罚金额累计4.2807亿元。2022年度千万级罚单23张,处罚金额累计533,869,318.36元,约占处罚总金额的34.96%,最高单笔处罚金额累计5,463.8669万元。
证监会系统处罚的重点业务领域主要包括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内幕交易、违规减持股票、中介机构执业未勤勉尽责、操纵市场等。具体处罚要点包括年报等信息披露虚假或不及时、关联交易等重大事项信息披露遗漏、利用或泄露内幕信息进行交易、向非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或承诺保底与最低收益、证券从业人员违规进行证券交易等。其中,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内幕交易依然是本年度涉及最多的处罚业务领域。
2.全国区域分析
从罚单数量来看,证监会开出的罚单数量最多,累计罚单50张,罚单占全国约15.92%。各派出机构的罚单主要集中在浙江省、上海市、广东省等,其罚单均超过30张,其中浙江省罚单数量最多,累计罚单51张,罚单占全国约14.65%。罚单数量排第二的省级行政区是上海市,累计罚单39张。[5]

图1-1-29 2022年证监会作出的罚单数量地域分布
从罚没金额来看,证监会自行开出的罚单罚没金额为965,438,525.37元,罚没金额约占全国约63.22%。各派出机构的罚没金额主要集中在广东省、上海市、浙江省等,累计罚没金额均超过5,900万元,其中:广东省罚款总金额最高,为10,066万元;上海市罚款总金额排第二,为7,901万元;浙江省罚款总金额排第三,为7,652万元。

图1-1-30 2022年证监会作出的罚单金额地域分布
从大额罚单来看,证监会自行开出的罚单单笔处罚金额最高为428,070,446.58元。主要违规问题为当事人控制多个账户,操控多家公司影响股票价格和交易量。由于证监会以违法所得数额的三倍计算本案罚款,因此罚没金额巨大。各派出机构中,上海证监局单笔处罚金额最高,罚没金额高达54,638,669元,罚单由证监会上海证监局开出。主要违规问题为:从业人员违法买卖股票,并涉嫌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由于上海证监局以违法所得数额计算本案罚款,因此罚没金额巨大。证监会开具的罚单无论从数量还是处罚金额,都远远大于各派出机构。
2019年修订的《证券法》大幅提高了证券违法成本,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有权基于当事人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社会危害程度、配合调查程度、违法所得等情节在较大数额范围内自由裁量,因此罚款数额明显上升,出现了多笔巨额罚单。
3.受罚机构分析
从罚单数量来看,2022年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罚单主要处罚领域集中在上市公司、私募基金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其中上市公司及信息披露义务直接责任人以121张罚单位居首位。此外,涉及私募基金的罚单有38张;涉及券商、会计师事务所、律所等中介机构的罚单有20张。
从罚没金额来看,2022年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罚没金额主要集中在上市公司、私募基金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其中上市公司及信息披露义务直接责任人因未履行信息披露业务或虚假披露等原因,罚没金额累计3.26亿元,罚没金额最高。此外,涉及私募基金的处罚金额共计254万元;证券行业的主要被处罚对象证券公司,罚没金额高达1.003亿元。
4.处罚决定分析
证监会以及监管分局,在对机构的处罚决定中,警告114次,罚款133次,处罚金额累计505,432,129.02元,没收违法所得、业务收入或责令处理违法所得证券27次,责令改正71次,暂停证券业务服务许可或撤销证券业务服务许可3次。在对个人的处罚决定中,涉及警告175次,罚款282次,处罚金额累计1,019,378,335.91元。
5.业务领域/违规点分析
证监会以及监管分局罚单涉及领域主要集中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私募基金业务、证券交易行为、泄露内幕信息或利用内幕信息交易、中介机构执业未勤勉尽职等。其中,涉及信息披露罚单有125张(包括违规减持未进行信息披露),占比约39.81%;涉及利用内幕交易罚单有72张,占比约22.93%;涉及会计师事务所、信用评级机构等中介机构执业未勤勉尽责罚单有20张,占比约6.37%;涉及证券从业人员违规交易证券的罚单有45张,占比约14.33%;涉及私募基金业务违规的罚单有38张,占比约12.10%;涉及违规销售产品服务、违反廉洁从业规定等其他违规事项的罚单有14张,频次占比约为4.46%。

图1-1-31 2022年证监会主要处罚的违规事项
处罚要点主要为:出借或借用他人证券账户进行交易或私下接受客户委托交易证券,利用或泄露内幕信息进行交易,基金产品未备案、销售时未履行投资者适当性义务或向投资者承诺保底,信息披露存在虚假陈述或遗漏诉讼、担保等重大事项,利用他人账户操纵市场。
(三)中国人民银行监管处罚分析[6]
1.总体处罚情况
2022年度(以处罚公布日期为准)中国人民银行罚单合计1,478张,罚没金额累计7.387亿元,处罚机构574家,处罚人员911人。
2021年(以处罚公布日期为准)中国人民银行罚单合计1,667张,罚没金额累计6.234亿元,处罚机构864家,处罚人员972人,与去年同期对比,2022年度在处罚机构、处罚人员、罚单数量方面有所下降,但在罚没金额上有所增加,由此推论出单张罚单的处罚数额也有所增加。罚单较上年度减少189张,同比减幅约11.33%;罚没金额较上年度增加1.153亿元,同比增幅约18.50%;处罚机构较上年度减少290家,同比减幅约33.56%;处罚人员较上年减少61人,同比减幅约6.27%。

图1-1-32 2022年中国人民银行处罚情况
2022年罚单中,中国人民银行机关罚单合计29张,约占本年罚单总数的1.96%,罚没金额1.358亿元,约占本年罚没总金额的18.38%。中国人民银行分行罚单合计333张,约占本年罚单的22.53%,罚没金额2.484亿元,约占本年罚没总金额的33.63%。中国人民银行中心支行罚单合计1,116张,约占本年罚单的75.51%,罚没金额3.545亿元,约占本年罚没总金额的47.99%。

图1-1-33 2022年中国人民银行各级机关作出罚单的数量

图1-1-34 2022年中国人民银行各级机关作出处罚的金额
处罚主要涉及银行、支付公司等。其中,银行类金融机构罚单合计1,289张[7],累计罚没金额4.9462亿元;保险类机构罚单合计23张,累计罚没金额787.7万元[8];支付公司罚单合计94张,累计罚没金额2.201亿元;证券公司罚单合计14张,累计罚没金额355.6万元;期货公司、信托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等其他机构罚单数量少,处罚金额低,银行类金融机构仍为主要受罚主体。
2022年中国人民银行未开出亿元级大额罚单,单笔超千万元级罚单共有10张,处罚金额累计2.9403亿元,约占处罚总金额的39.80%,最高单笔处罚金额6,532万元。
中国人民银行行政处罚的重点业务领域包括反洗钱、征信管理、结算账户管理、人民币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具体处罚要点包括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未按规定报送大额或可疑交易报告、账户超期备案、未经授权查询征信信息、与身份不明客户交易。
2.全国区域分析
从罚单数量来看,2022年罚单主要集中在辽宁省、浙江省、广东省,罚单数量约占全国罚单数量的18.02%,其中辽宁省罚单数量最多,累计89张罚单。
从罚没金额来看,2022年罚没金额主要集中在北京市、广东省、浙江省,罚没金额均超过6400万元。其中北京市罚没金额最高,高达2.157亿元,占全部处罚金额的29.20%。

图1-1-35 2022年中国人民银行作出罚单金额前十的省级行政区
从大额罚单来看,被罚对象为对银联商务股份有限公司的银罚决字〔2022〕25号罚单,单笔处罚金额为2022年全国范围最高,罚没金额高达6,532万元,罚单由中国人民银行开出。主要违规问题为:违反清算管理规定、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未按规定报送大额或可疑交易报告、未按规定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与身份不明客户交易、侵害消费者信息安全权。
3.受罚机构分析
从罚单数量来看,2022年罚单主要集中在农村商业银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罚单量均超过100张,累计罚单数量1,264张。其中,农村商业银行以411张罚单位居首位。

图1-1-36 2022年中国人民银行罚单数量前十的机构类型
从罚没金额来看,2022年罚没金额主要集中在支付公司、股份制商业银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处罚金额均超过1亿元,累计处罚金额高达5.58亿元,约占总体处罚金额75.58%。其中,支付公司以罚没金额累计2.201亿元居首位。

图1-1-37 2022年中国人民银行处罚金额前十的机构类型
4.处罚决定分析
2022年,中国人民银行针对机构的处罚,包括罚款575次,罚没金额累计7.174亿元,没收18次,罚没金额累计3,747万元,警告354次,责令改正15次。
2022年,中国人民银行针对个人的处罚,包括警告71人次,罚款912人次,处罚金额累计2,938万元。
5.业务领域/违规点分析
2022年,罚单涉及业务主要集中在反洗钱、征信管理、结算账户管理、人民币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领域,而反洗钱业务处罚依然是处罚重灾区。受罚主体主要为村镇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支付公司等。其中,反洗钱涉及罚单合计1,055张,占比约54.13%,涉及罚没金额6.04亿元;征信管理涉及罚单合计307张,业务频次占比约15.75%,涉及罚没金额2.216亿元;结算账户管理涉及罚单合计267张,占比约13.70%,涉及罚没金额2.842亿元。

图1-1-38 2022年中国人民银行主要处罚的违规事项
2022年,主要违规要点为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未按规定报送大额或可疑交易报告、账户超期备案、未经授权查询征信信息、与身份不明客户交易。其中,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涉及罚单合计856张,受罚频次占比约50.83%,涉及罚没金额累计5.611亿元;未按规定报送大额或可疑交易报告涉及罚单合计268张,受罚频次占比约15.91%,涉及罚没金额累计3.642亿元;账户超期备案涉及罚单合计248张,受罚频次占比约14.73%,涉及罚没金额累计2.614亿元;未经授权查询征信信息涉及罚单合计193张,受罚频次占比约11.46%,涉及罚没金额累计1.692亿元;与身份不明客户交易涉及罚单合计119张,受罚频次占比约7.07%,涉及罚没金额累计3.134亿元。

图1-1-39 2022年中国人民银行主要处罚的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