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六级锻工赵爱国
- 四合院:美好人生从六级锻工开始
- 荔枝了个汁
- 2259字
- 2025-04-24 22:07:54
时针指向下午五点,红星第三轧钢厂那标志性的汽笛长鸣一声,像是给一整天火热的劳动画上了一个沉甸甸的句号。
锻工车间里,热浪还未完全散去,空气中弥漫着金属冷却的嘶嘶声和一股子机油、汗水混合的独特味道。一群刚脱下油腻工装,露出被汗水浸透的的确良衬衫或老头汗衫的汉子们,正围着一个角落,脸上洋溢着真诚的、带着羡慕的笑容。
“爱国!好样的!六级工!你小子可真给咱们锻工车间长脸!”
“就是!二十五的六级锻工,咱们厂里头一份吧?这技术,啧啧,没得说!怕是二十八岁之前能到八级工啊!”
“今儿必须得庆祝庆祝,爱国,晚上哥几个凑凑,去国营饭店搓一顿?”
被围在中间的,正是今天厂里职称晋升考核的最大黑马——赵爱国。
他二十五岁的年纪,身材算不上特别魁梧,但常年抡大锤练就的肌肉线条匀称而充满力量感,古铜色的皮肤在车间昏黄的灯光下泛着健康的光泽。一双眼睛格外明亮,此刻被众人簇拥着,脸上带着几分年轻人特有的腼腆,却又难掩那股子经过千锤百炼后的沉稳自信。
“谢谢大家伙儿,谢谢大家伙儿!”赵爱国摆摆手,声音洪亮,“吃饭就先不急,等下个月发了工资,我请客!今天就先欠着,回去还得给我爸妈烧柱香,告诉老人家这个好消息。”
提到父母,赵爱国眼底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黯然,但很快又被笑容掩盖。他知道,他们虽然不在了,但一定在天上看着他,为他高兴。
工友们闻言,也都理解地点点头。
赵爱国家的情况,厂里老人儿多少知道一些,这孩子不容易,一个人撑起一个家,全凭这手锻工技术吃饭。
“行!那咱们就等着爱国下个月请客!”
“对!到时候可不许耍赖!”
一片善意的哄笑声中,赵爱国跟大家道了别,拎起自己的工具包和洗得发白的军绿色挎包,朝着厂门口走去。
晋升六级锻工,月工资从原来的五十四块五涨到了六十二块七毛五,在这个年代,这绝对算得上是高收入了。更重要的是,这代表着厂里对他技术的最高认可。
虽然上面还有七级、八级,但那都是老师傅们熬资历、凭经验堆上去的,单论手上功夫,赵爱国自信,就算厂里那几位八级锻工亲自下场,也未必能在他那套炉火纯青的“乱披风”锤法下讨到好。
上周,他刚刚突破了极限,能一口气连续不断、节奏完美地挥出八十一锤,每一锤都精准地落在锻件最需要受力的点上,那种对力量和时机的掌控,已经近乎于“道”了。
可惜,他太年轻了。
“年轻人,技术是好,但经验和沉淀同样重要。”考核组的老师傅拍着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六级,是对你技术的肯定。八级,还需要时间的磨砺。”
赵爱国懂。这不仅是磨砺,也是一种平衡。
厂里的资源、名额就那么多,总得论资排辈。他能凭硬实力冲到六级,已经是破格中的破格了。
对此,他没什么怨言。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他现在拥有的,已经比曾经那个浑浑噩噩的自己,好太多了。
想到“曾经”,赵爱国嘴角勾起一抹自嘲的弧度。
谁能想到,他赵爱国,其实是个内里装着几十年后灵魂的穿越者呢?而且还是极其憋屈的“胎穿”,记忆被封印了整整二十年,直到一场巨大的变故,才如同打破蛋壳般,让前世的记忆汹涌而出。
那场变故,像是一把生锈的刀子,即使时隔一年多,偶尔想起,胸口还是会隐隐作痛。
那时的他,还是个懵懂的学徒工,拿着二十七块五的学徒工资,傻乎乎地跟着院里人瞎起哄,觉得日子虽然清贫,但邻里和睦,未来可期。
直到媒人给他介绍了邻村的姑娘——秦淮如。
那姑娘长得是真俊俏,水灵灵的大眼睛,说话细声细气,脸蛋总是带着点恰到好处的红晕。赵爱国当时就是个毛头小子,哪里见过这阵仗?几面下来,魂儿都快被勾走了。
双方家长也挺满意,眼看着就要谈婚论嫁,彩礼什么的,赵爱国家里穷,他妈当时咬着牙说,砸锅卖铁也得给凑上。赵爱国自己也寻思着,等转正了,工资涨了,日子总会好起来的。
可偏偏,就在这个时候,同住一个四合院的贾东旭,也瞧上了秦淮如。
贾东旭他爹是厂里的老工人,因公牺牲了,留下了一笔抚恤金。贾张氏,也就是贾东旭他妈,拿着这笔钱,宝贝似的捂着。贾东旭自己当时也快要从学徒转正了,钳工,一个月二十八三块,比赵爱国这锻工学徒高出一截。
贾东旭怎么想的,赵爱国现在用脚趾头都能猜到。无非是见色起意,加上点年轻人争强好胜的心思。他求着贾张氏,硬是把那笔抚恤金给动了,买了一台在当时堪称奢侈品的“飞人”牌缝纫机,作为给秦家的“大礼”。
一台崭新的缝纫机,加上贾东旭即将到手的二十八三块高工资,对于秦家那种农村家庭来说,诱惑力无疑是巨大的。
后来的事情顺理成章,又充满了戏剧性的龌龊。
秦淮如那边很快就变了卦,贾家开始在院里院外散布流言,说他赵爱国抠门吝啬,一分钱彩礼不想出,就想空手套白狼,骗个媳妇回家。
唾沫星子淹死人。
在那个注重名声的年代,这种谣言的杀伤力是巨大的。尤其是四合院里那帮“热心”的邻居,表面上和和气气,背地里嚼舌根比谁都厉害。什么难听的话都出来了,说他赵爱国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说他家穷得叮当响还想娶漂亮媳妇,活该!
赵爱国成了整个大院,乃至附近几个院子的笑柄。
他当时年轻,脸皮薄,哪里受得了这个?整天憋着一股气,却又不知道该如何辩解。而他那位老实巴交的母亲,更是被这些流言蜚语气得一病不起,直接住进了医院。
最讽刺的是,就在秦淮如和贾东旭敲锣打鼓结婚的那天,赵爱国的母亲,在医院里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临终前,老太太拉着赵爱国的手,浑浊的眼睛里满是歉意和不甘:“儿啊……是妈没本事……家里穷……让你受委屈了……妈对不住你……”
那一刻,前所未有的悲痛、愤怒、屈辱,如同火山爆发般冲击着赵爱国的灵魂。也就是在那一瞬间,仿佛有什么东西破碎了,另一个世界,属于二十一世纪的,一个普通打工人的记忆,如同潮水般涌入了他的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