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合作

程浩盯着电脑屏幕上的数据曲线,嘴角不自觉地上扬。过去三周,“静安堂“的线上预约量增长了217%,新患者占比达到43%,复诊率更是高达91%。对于一个仅靠网站和社区微信群推广的小诊所来说,这成绩堪称奇迹。

“宁医生,今天下午的预约全满了。“程浩冲着诊室喊道,“要不要考虑加个周末班?“

宁雅正在给一位老太太把脉,头也不抬地回道:“不加。“

老太太咯咯笑起来:“小伙子,宁医生一直这样,多少人求她看病都不扩诊所。“她压低声音,“我闺女在卫生局工作,说现在那些大医院的中医科,没一个比得上宁医生的水平。“

程浩笑着点头,继续完善他的数据分析表。自从网站上线,他养成了记录每位患者基本情况和反馈的习惯。通过这些数据,他发现宁雅最擅长的是妇科杂病和慢性病调理——这与对面西医诊所主打的美容针和减肥疗程形成了鲜明对比。

“差异化竞争。“程浩在笔记本上写道,“优势领域深耕,避免正面冲突。“

午休时,宁雅端着两碗面条从后院小厨房出来。自从程浩开始全职帮诊所做推广,宁雅便默许他搭伙吃饭。今天的面条上铺着翠绿的青菜和金黄的煎蛋,旁边还配了一小碟酱红色的药膳。

“这是什么?“程浩指着那碟酱料。

“山楂陈皮酱,助消化。“宁雅坐下,“你最近用眼过度,肝火上升。“

程浩挑眉:“又是把脉看出来的?“

“你揉眼睛的频率。“宁雅指了指自己的眼角,“还有,半夜一点还在微信群发诊所广告。“

程浩讪笑。他确实熬夜成瘾,创业失败后更是变本加厉。有时凌晨三点,他还在电脑前分析竞争对手数据,然后一整天靠咖啡撑着。

“尝尝这个。“宁雅推过一杯深色液体,“安神茶,晚上喝。“

程浩抿了一口,意外地发现不难喝,有股淡淡的甜味和草木香。“谢谢。“他突然有些感动,“除了我妈,没人管我熬不熬夜。“

宁雅筷子一顿,随即若无其事地继续吃面:“只是医嘱。“

饭后,程浩拿出平板电脑:“我做了个电子病历系统模板,比你的纸质记录方便检索。“他演示着,“按姓名、症状、用药都能搜索,还能设置复诊提醒。“

宁雅凑过来看,发丝垂落,扫过程浩的手背。她身上总有股淡淡的药香,不像香水那么刻意,更像是常年与草药为伴浸染的自然气息。

“可以试试。“出乎意料,宁雅没有直接拒绝,“但脉象和舌苔这些...“

“我加了备注栏,你可以详细记录。“程浩迅速调出界面,“甚至能拍照存档,对比病情变化。“

宁雅眼睛一亮,这个功能显然打动了她。中医讲究“望闻问切“,病情变化往往体现在细微的面色、舌苔改变上,照片对比确实有帮助。

“明天开始用。“她做了决定,“先导入老患者的资料。“

程浩胜利地握了握拳。这是宁雅第一次全盘接受他的“现代化改造“建议。过去两周,他们为类似的事情争执不断——从预约时段安排到药材采购流程。程浩追求效率和标准化,宁雅则坚持“因人而异“的个性化诊疗。

“对了,下午有空吗?“程浩问,“我带你去个地方。“

“去哪?“

“惊喜。“

下午最后一个患者离开后,程浩催促宁雅换上便装。他拦了辆出租车,报出一个市郊的地址。

“药材市场?“宁雅看着窗外逐渐稀疏的建筑,“我去过很多次了。“

“不是普通的药材市场。“程浩神秘地笑笑。

车停在一片开阔的园区前,门口挂着“华东中药材种植基地“的牌子。程浩出示了两张电子邀请券,保安恭敬地放行。

“你怎么弄到的?“宁雅惊讶地问,“这里通常只对批发商和医疗机构开放。“

“校友关系。“程浩得意地说,“我大学室友的表哥是这里的技术总监。“

踏入基地,眼前是大片规整的药田,不同区域种植着各种草药。宁雅像个走进糖果店的孩子,眼睛发亮。她快步走到一片开着紫色小花的田埂边,蹲下身轻抚叶片。

“丹参,品质真好。“她轻声说,“看这叶形和花色,是'紫花丹参',药效比普通的强三成。“

程浩跟着蹲下,却看不出这株植物和其他有什么不同。宁雅耐心解释着如何从叶片形状、花朵颜色判断药材品质,他听得入迷。在阳光和微风里,宁雅讲解中医草药的样子格外生动,不再是那个冷冰冰的医生。

“你懂的真多。“程浩由衷赞叹。

“父亲教的。“宁雅眼神柔和,“他常说'识药如识人',要了解每味药的性味归经,就像了解一个人的性格和特长。“

他们漫步在药田间,宁雅如数家珍地介绍每种草药的特性和配伍禁忌。程浩发现中医理论中充满了生动的比喻——“升浮药“如春气上升,“沉降药“似秋收冬藏。这与他习惯的二进制思维截然不同,却意外地有说服力。

“所以中医是把人体看作一个小宇宙?“程浩在一棵桑树下停下。

“嗯,与大自然相应。“宁雅点头,“父亲晚年研究五运六气,就是探索气候变化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程浩想起铁盒里的那些研究笔记。自从上次意外发现后,宁雅再没提起过她父亲的事,但他能从她偶尔的出神中看出,那段往事始终如影随形。

回程的出租车上,宁雅罕见地主动开口:“谢谢你今天安排。我已经很久没看到这么多种鲜药了。“

“不客气。“程浩微笑,“其实我有私心——想多了解你的世界。“

宁雅转头看他,目光中有探究:“为什么?“

“因为...“程浩斟酌着词句,“要推广诊所,我必须真正理解中医。就像你说的,这不是简单的数据堆砌。“

宁雅似乎接受了这个解释,但程浩知道不只是这样。在药田里,看着宁雅谈起草药时发亮的眼睛,他突然明白自己为何会被她吸引——她身上有种罕见的纯粹,对自己职业的敬畏和热爱,那是他在浮躁的互联网圈从未见过的。

第二天一早,程浩刚到诊所就发现门口停着一辆红色宝马。推门进去,一位穿着时髦的年轻女子正坐在候诊区玩手机。

“您好,预约了吗?“程浩习惯性地问。

女子抬头,妆容精致的脸上露出惊讶:“程浩?真的是你!“

程浩一愣,随即认出了这张脸——林薇,他的前女友,分手时闹得相当难看的那个。

“你怎么在这?“他声音僵硬。

“看病啊。“林薇站起身,故意提高音量,“听说这里的中医特别厉害,专治各种...疑难杂症。“她意有所指地瞟了眼程浩,“没想到你沦落到在这种小诊所打工了。“

程浩拳头下意识攥紧。两年前,正是林薇在他公司危机时带着商业机密跳槽到竞争对手那里,间接导致了他的破产。

“请排队等候。“宁雅的声音从诊室门口传来。她穿着白大褂,目光平静地在两人之间扫过,“下一位,林小姐?“

林薇趾高气扬地走进诊室,故意没关门。程浩坐在电脑前,强迫自己专注于工作,但断断续续的对话还是飘进耳朵。

“...月经不调?具体症状...“

“哎呀,就是周期乱嘛。自从和某些人分手后就...“林薇的声音甜得发腻,“医生,你和我男朋友很熟啊?“

“医患关系。“宁雅的声音依然平稳,但程浩听出了一丝紧绷。

“是吗?程浩可是很招女孩子喜欢的类型呢。“林薇轻笑,“当然,他现在一无所有,估计也只有图他长相的才会...“

“请伸出舌头。“宁雅打断她。

接下来的对话程浩没再听清。他盯着电脑屏幕,胃里像塞了块石头。林薇的出现像一盆冷水,提醒着他失败者的身份——破产、负债、如今寄居在一家小诊所里。

半小时后,林薇拿着药方出来,在柜台前扫码付款。

“三百八?这么贵!“她惊呼。

“十四味药,包括珍稀药材西洋参。“宁雅冷静解释,“市场价格透明,您可以核对。“

林薇撇撇嘴付了钱,临走时冲程浩抛了个飞吻:“有空联系啊,老朋友们都很'想念'你。“

门关上后,诊室里一片寂静。程浩想说些什么,但宁雅已经转身去整理药柜,背影僵硬。

“她不是我女朋友。“程浩最终开口,“早分手了。“

宁雅头也不回:“患者的私生活与我无关。“

“但她明显是来找茬的。“程浩走到药柜边,“你怎么看出她在撒谎的?“

“脉象平稳,舌苔正常。“宁雅简短地说,“没有月经不调的体征。“

程浩瞪大眼睛:“那你还给她开药?“

“维生素和安慰剂。“宁雅终于转过身,嘴角有一丝几不可见的弧度,“收她钱是为了让她记住,不要浪费医疗资源。“

程浩突然大笑起来,郁结一扫而空。宁雅这种冷静的报复方式太对他胃口了。

“谢谢。“他止住笑,“为各种事。“

宁雅点点头,眼神柔和了些:“你的安神茶喝完了吗?“

“还没,太苦了。“

“加蜂蜜就不苦了。“宁雅递过一个小罐子,“试试。“

程浩接过蜂蜜,指尖不小心碰到宁雅的手。那一瞬间,他注意到宁雅迅速缩回手,耳尖微微泛红。这个发现让他心跳加速——原来冷静自持的宁医生也会紧张?

晚上整理数据时,程浩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自从网站上线,25-35岁的年轻患者比例从7%上升到了28%。他兴奋地记下这个发现,计划明天和宁雅讨论针对年轻白领的健康管理方案。

正要关机时,一条微信弹出来。是张教授:【小程,有空聊聊吗?关于小雅的事。】

程浩皱眉。自从上次见面,这位老教授从未主动联系过他。他回复:【好的,您方便什么时候?】

对方秒回:【现在。我在诊所门口。】

程浩一惊,抬头看向窗外。果然,一个瘦高的身影站在路灯下,银发在灯光下格外醒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