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假羊倌

苏文天快速浏览一下那篇文章。

文章主旨是批判当前的一些科幻小说,说这些小说是“没有科学基础的瞎想”。

文章举的几个个例子是:《大西洋底来的人》和《火星叔叔老马》,还有《小丫和叮当》。

作者主张科幻小说要以科普为主,是科普工作的一种传播形式,而不是独立的小说品类。

作者还直接点名批判当下正火爆的科幻小说家“文哥”,说他用“假科幻”毒害青少年和儿童。

苏文天对这些批判并不在意。

自从这几部小说发表后,批判和赞美从来都没有停止过。

喜欢他作品的人,说他是东大第一科幻小说家;

不喜欢他作品的人,说他是假科幻小说家,更有甚者还说他是“大毒草”。

许多人批判和赞美苏文天的作品,其目的不是单纯的喜好,更多是为了出名。

苏文天对这些评论,从来都是一笑而过,毕竟销量才是最好的反馈。

至于“谁火就骂谁”,在上一世的互联网上,那是“最基本操作”,根本就见怪不怪。

但是,这一次不一样。

这篇文章的作者叫“沙坨子上放羊”,而被批判的作者叫“文哥”。

也就是说,苏文天在自己批判自己。

现如今,同时知道苏文天“沙坨子上放羊”和“文哥”两个笔名的人,只有邹娟一人。

连林如心也只知道苏文天那个“沙坨子上放羊”的笔名,根本不知道他后来发表的作品都用“文哥”这一笔名。

“苏文天,你这是在玩什么?”

邹娟指着报纸不解地问。

这张报纸是邹娟的一位旧同事大卢给她的。

大卢原本跟邹娟一个办公室,不久前调到《东大青年报》工作,成为一位记者。

几天前,大卢拿着这张报纸找到邹娟,兴奋地说:“沙坨子上放羊重出江湖啦!”

原来,刊登“沙坨子上放羊”这篇评论的报纸,是某省的一份周报。

原本这份报纸销量并不好,一般只有四五万左右。

不知道从哪里淘弄来“沙坨子上放羊”的这篇文章,然后销量大涨。

《东大青年报》的总编在开编前会时表示,根本没想到一个文学评论家竟然在读者中有这么大的影响力。

总编希望记者们发挥自己的优势,找到沙坨子上放羊,最好给他做个专访,如果不行约来一篇稿子也是成功的。

大卢曾听邹娟说过,下乡的时候跟沙坨子上放羊在一个生产队,还在同一个知青文学社。

知道这一层关系,大卢跟总编夸下海口,说能找到沙坨子上放羊。

可他没想到,邹娟看到这篇文章后竟然一言不发,仿佛见到了什么怪事。

不过,最后邹娟还是答应大卢,可以帮他问问。

“在乡下的时候有一句话叫‘大拇哥卷煎饼——自己吃自己’,不过你这自己咬自己一口啥意思?你是疯狗啊?”

邹娟见苏文天不说话,连连追问。

“自己吃自己”这种玩法,在苏文天上一世的互联网上倒是有过,但也仅仅是在自媒体出现的初期。

一些人注册多个大小号,然后用这些号互相骂来骂去,以期望增加一些粉丝量,但是很快这种低级的操作方式就落伍被淘汰。

看着邹娟迷茫的样子,苏文天笑了:“那个,有没有可能我被人冒充了?”

“啊?!”

邹娟眨巴着眼睛,似乎有点儿不相信。

苏文天伸手在邹娟眼前晃晃:“咋了?愣什么神儿啊?别人不知道你还不知道吗?我一直在用‘文哥’这个笔名,‘沙坨子上放羊’早都不用了。”

沙坨子上放羊这个笔名,一直也没想过重新启用。

这个笔名被人们公认为是一名文学评论家,而苏文天从来都没想过要当一名文学评论家。

上辈子当编辑的时候,写文学评论家是他的本职工作之一,写了几十年都要写吐了。

更重要的是,搞文学评论除了转去一个空名气外,根本没多少收入,除非你丧良心,为钱而写。

但是,如果哪个文学评论家真的这么做,那个名声也会慢慢被读者唾弃,被社会抛弃。

“那,你想怎么办?”邹娟问。

苏文天淡淡地笑笑:“没什么,写封信告诉那家周报,这个“沙陀子放羊”是假的。”

邹娟摇摇头:“你说是假的就是假的?”

苏文天无所谓地挥挥手:“信不信由他去吧,反正我也没打算继续用这个笔名。”

“你是不是不知道你这个笔名有多大影响力啊?”邹娟盯着苏文天的眼睛问。

“一个文学评论家的笔名而已。”苏文天笑笑说。

他知道自己这个笔名在知青的文学爱好者中有一定影响力。

但他其实并不知道,这几年来“沙坨子上放羊”这个名字已经发酵成了“新时代文学青年教父”。

邹娟笑了:

“看来你真不知道。

《东大青年报》总编发动全体记者在找你。

你眼前的这份周报,原本发行量四五万份,这一期有你稿子,发行量超过20万份。”

“哦——”

苏文天长长地“哦”了一声,CPU立刻开机狂转。

如果是这样,那“沙坨子上放羊”这个笔名可就不能轻易放弃了。

不仅不能放弃,还要好好用之。

至于那个假冒者,那就让你作为“沙坨子上放羊”复出的踏板吧。

对于这样的家伙,苏文天有一百八十种犯法惩治他。

既然你自作孽,就别怪我把你推下粪坑,然后再痛打N遍。

“嘿嘿。”

想着想着,苏文天笑出了声。

“你想明白了?”邹娟问。

苏文天笑着点点头。

邹娟一脚踢开身边二八大杠的车梯子:

“那我现在就去告诉大卢,你可以接受他的采访,让《东大青年报》帮你正名。”

“等等。”苏文天一把抓住邹娟的车把,“不用这么急,也没必要正名,山人自有妙计。”

“哈哈,就知道你小子坏心眼儿多。”邹娟重新立起车梯子,“说吧,你小子又要冒什么坏水了?”

苏文天假装板起脸:

“什么叫冒坏水?我这是正当防卫好不好?

咱们分三步走:

这第一步,我称它为‘文学苦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