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最新一期!

时间过得很快。

终于等到了最新一期《红鲱鱼》上市的时间了。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期的杂志,在封面上就用醒目的字体标注了“正刊加附刊,特别定价八百円”的字样。

应西园寺社长的决断,正刊内容将一次性完整刊登推理小说《告白》的全部剩余章节。

从第二章的“殉教者”开始,直至最终章“传道者”的震撼结局。

其他所有原计划刊登的连载、短篇、专栏和互动栏目,则被尽数挪至了附赠的副刊之中。

这样的编排方式,在业界几乎是闻所未闻。

消息一经放出,便在读者群体中掀起了轩然大波。

苦苦追更《告白》的读者们,在经历了社会舆论的打压与扭曲解读之后,不免对事件簿书房这种破釜沉舟做法有些担忧。

更多的,却是对能够一口气读完这部话题之作的强烈期待。

发售日当天,天色微亮。

东京市内各大书店的门口,罕见地排起了长队。

以往,只有当超人气漫画单行本,或是国民级作家的重磅新作发售时,才有可能出现这般景象。

而今天,一本以推理为主的文学月刊,却享受到了同等级别的待遇。

“拜托了,一定要买到啊!”

队伍中,一位女高中生双手合十,对着身边的同伴小声祈祷着。

她的同伴也是一脸紧张:“是啊是啊,我从昨天晚上就开始激动了,也不知道《告白》的结局会是怎么样。”

另一边,几位西装革履的上班族,也在低声讨论着。

“为了这本杂志,我可是特意跟公司请了半天假。”一位年轻女子扶了扶眼镜,“昨晚几乎没睡好,就等着今天了。”

“谁不是呢。”她身边的另一位女同事附和道,“讲谈社那些评论文章,写得也太过分了。”

随着书店大门缓缓开启,早已按捺不住的人群,如同潮水般涌了进去。

杂志区的《红鲱鱼》推荐架前,瞬间被围得水泄不通。

“请给我一本《红鲱鱼》!”

“我要两本!”

“还有吗?还有吗?”

店员们额头渗着汗,手忙脚乱地从货箱里搬出一捆捆崭新的杂志,但很快就被抢购一空。

收银台前,也排起了长龙。

新宿纪伊国屋书店的年轻女店员山田今日子,今天负责的就是杂志区的补货工作。

她几乎是一刻不停地在货架与仓库之间奔波。

刚放上去的一叠《红鲱鱼》,眨眼间就见了底。

她有些吃力地又搬来一箱。

拆开封条,里面的杂志还没来得及完全摆好,就被四面八方伸过来的手拿走了大半。

“那个,请大家不要挤,都有的,都有的!”

山田今日子努力维持着秩序,但声音很快便淹没在了人群的热情之中。

这种疯狂的抢购场面,她只在几年前,一部国民级漫画最终卷发售时见过一次。

而作为忠实读者之一的山田美奈,此刻也是好不容易才从书店里面挤了出来,手里紧紧攥着本月的《红鲱鱼》。

回到家中,她就迫不及待地拆开了杂志的封套。

从第二章“殉教者”班长北原美月的视角开始,故事如同拉开了一道更加幽暗的闸门。

山田雪奈完全沉浸在了其中。

班级里的欺凌,下村直树母亲那令人窒息的爱,渡边修哉对母亲认可的偏执渴望。

她几乎是一口气将《告白》的全部内容读完。

当她看到最后的结局,森口老师通过电话,告诉渡边修哉他亲手引爆了送给自己母亲的“礼物”时,整个人不寒而栗。

合上杂志,山田雪奈一时之间不知该作何感想。

这个故事……太可怕了。

但也太精彩了。

山田雪奈站起身,走到窗边,推开窗户。

凉风吹了进来,让她纷乱的心绪稍微平复了一些。

等《告白》出了单行本之后,她一定会买上一本好好珍藏起来。

而这股热潮,并未随着发售日结束而消退。

率先读完整部《告白》的读者,在经历了最初的震撼与心灵冲击之后,纷纷涌向各种可以交流的平台,迫不及待地分享自己的感受。

故事中每一个角色令人窒息的独白,都深深地烙印在了读者的心底。

“我的天,我刚刚看完《告白》,整个人都是麻的。”

“年度最佳预定,不,是近十年最佳推理!”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推理小说了,这是对人性的拷问,对教育的拷问!”

“森口老师最后的那个电话,真的是……头皮发麻。”

“相比之下,渡边修哉和下村直树,更像是可悲的棋子。”

“最让我感到难受的是北原美月,她的视角,那种被卷入又无力改变的绝望,太真实了。”

那些被刻意引导的,指责《告白》情节阴暗、价值观扭曲的论调,在读者们真正完整读完作品后,显得如此苍白无力,甚至有些可笑。

人,更愿意相信的真实感受。

东京,神田川畔,一间颇具格调的咖啡馆内。

资深文学评论家高桥静子,正对着一本摊开的《红鲱鱼》出神。

她面前的咖啡已经凉了,却浑然不觉。

作为在文学评论界摸爬滚打多年的前辈,她见过的优秀作品不计其数。

但像《告白》这样的,着实罕见。

尤其是,当她将《告白》与最近讲谈社力捧的西村和美老师的新作《独白》放在一起比较时。

那种高下立判的感觉,让她也感到一阵莫名的心惊。

《独白》这部作品,西村和美老师延续了她一贯细腻的笔触,试图探讨都市男女情感的纠葛与迷茫。

同样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事,同样不乏大量的内心独白。

可若是没有《告白》珠玉在前,或许还能算是一部中规中矩的佳作。

不止是高桥静子。

一些平日里与讲谈社并无太多交集,甚至存在竞争关系的杂志社,也敏锐地意识到了这次机会。

文艺春秋社旗下的《文学界》杂志,一向以其纯文学的品味和对新人新作的扶持而闻名。

他们的主编石川小百合女士,在读过《告白》之后,同样感到震惊。

她在编辑部的内部会议上,毫不掩饰自己对这部作品的赞赏。

“凑佳苗老师的这部作品,虽然是以推理小说的形式呈现,但其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类型小说的范畴。”

“讲谈社那边对《红鲱鱼》的打压,实在是有失体面。”

“我们《文学界》,下一期可以专门开辟一个版面,对《告白》进行深入的解读和推荐。”

石川主编的提议,得到了编辑部其他同仁的一致认可。

类似的景象,也在新潮社、中央公论新社等出版机构内部上演。

或许是出于对优秀作品的尊重,也或许,是出于对讲谈社霸道行径的一丝不满,纷纷开始为《告白》站台。

一时间,原本只是在读者群体中发酵的热潮,迅速蔓延到了整个文学评论界和出版业界。

舆论的风向,开始悄然发生转变。

而此时,讲谈社,《小说现代》主编办公室。

新井良子拿着几份刚刚出版的评论杂志,手因为用力而指节有些发白。

窗外的阳光明明正好,却无法驱散她心头的阴霾。

西村和美的《独白》,在发售初期,确实凭借着作者的名气和讲谈社强大的宣传攻势,取得了一个不错的开局。

但是,随着《告白》的完整版内容释出,市场的风向在一夜之间就变了。

不少读者和评论,都开始将两部作品放在一起比较。

这一比,高下立判。

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敲响。

西村和美走了进来。

她今天的装扮比往日要憔悴一些,身上那件精心挑选的连衣裙,也遮掩不住她此刻内心的焦虑。

“新井主编……”

西村和美一开口,就带着一丝不易察萃的慌乱。

“那些评论,那些比较……您都看到了吗?”

新井良子拿起桌上的茶杯,没有喝,只是将其在手中转动。

她没有回答西村和美的问题,而是反问:“西村老师,你对自己这部《独白》,还有信心吗?”

西村和美被她问得一顿。

信心?

在《告白》那如同狂风骤雨般的冲击面前,她哪里还有什么信心。

“西村老师。”

见她没有低头沉默不言,新井良子便站起身,走到她的身边,轻轻按住了她的肩膀。

然而,这个安抚的动作,却让西村和美更加慌乱。

“主编,现在外面都在说,说我的《独白》是在模仿《告白》,说我,说我江郎才尽……”

“这对我一个作家来说,名声……”

“名声就全毁了啊!”

对于创作者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自己的羽翼。

而《独白》的创作,她自己心里清楚,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借鉴了《告白》的某些叙事特点。

如果只是普通的读者讨论也就罢了。

但现在,连专业的文学评论都开始下场,将两部作品放在聚光灯下进行对比分析。

“你先冷静一点。”新井良子说,“事情还没有到那么糟糕的地步。”

“舆论这种东西,是可以引导的。”

“事件簿书房那种小出版社,能有多少资源和我们讲谈社抗衡?”

“这阵风头过去,自然就好了。”

话虽如此,但新井良子自己心里也没底。

对方竟然如此不按常理出牌,直接将《告白》的全部内容一次性放出。

这种破釜沉舟的打法,谁见过?

“而且,你也不用太过绝望。”新井良子话锋一转,语气稍缓,“讲谈社这边,已经在运作,将《独白》推荐给今年的推理作家协会赏了。”

“如果能获得提名,甚至最终获奖,那对你,对《独白》这部作品,都是一次极大的肯定。”

推理作家协会赏?

西村和美的心中燃起了一丝微弱的希望。

这个奖项的分量,她是清楚的。

如果真的能够获奖……

新井良子看着西村和美的反应,没有再多说什么。

这当然只是安慰之词罢了。

以《独白》目前的口碑和争议,想要在众多优秀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推理作家协会赏的青睐?

希望不可谓不渺茫。

但现在,也只能先用这个理由,稳住西村和美的情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