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塘栖一炬血债泪,清军谋生走塘北

塘栖镇,一个坐落于京杭大运河沿线的一处镇子。

得益于繁荣的漕运,加之距离贸易重镇、运河终点杭州很近,塘栖镇算得上比较富裕的镇子。

但由于其不属于险地,往来兵马最多是路过,向来是兵家不争之地,毕竟不远处的杭州才是军队争夺的重点,有眼光的将领自然不会将宝贵的时间和军士浪费在这样一座小镇上。

自崇祯以来,坐落于运河沿岸、江南腹地的塘栖算得上安稳,不像北边天灾人祸不断,几乎没有遭受什么灾难。

让塘栖人民记忆犹新的灾难,恐怕也就是前些年松江发生的“奴变”,以及这个月初从南京被打乱建制南下的溃兵。

但很快,祸乱杭州的溃兵就被潞王殿下派人招抚了,塘栖镇自然又重现平静。

哪怕是之后赶来附近扎营的清人大军,也不像朝廷宣传的那样十恶不赦,不仅秋毫无犯,甚至还拿钱向镇里购买物资,简直是王师。

因此哪怕多次有路过的书生士子劝塘栖镇的百姓“清人暴虐,早走为上”,塘栖百姓依旧无动于衷,始终日复一日的做着自己的事情。

毕竟在他们眼中,出钱买东西的清人哪里与暴虐扯得上关系,若不是对方剃着光头,脑后吊着一小撮老鼠尾巴一样的头发,塘栖人根本就分不清对方是不是明军。

但披着羊皮的狼从来都不是改吃了素,而是披着羊皮更有利于伪装,以达到自己长远的计划。

可一旦当狼们看不到遥远的将来,已经当下没了口粮,用以伪善的羊皮自然就没了作用,那些被羊皮所蛊惑的羔羊们,自然而然的成为了狼们的第一顿早餐。

清晨,当海面上的第一缕阳光越过大陆线投射在塘栖镇的街道上时。

不远处一直与之相敬如宾的清军大营突然喧嚣了起来。

“博洛贝勒军令,塘栖镇不归王化,不从王令,不剃头,不易服,其罪莫大,依例,屠之。”

随着命令下达,被威逼利诱的清军汉兵们从镇子口的四面八方蜂拥而进,满兵们骑在高头大马上穿街走巷,根据贝勒的命令,监督汉兵们屠城的进度。

从来有建制、规划的军队造成的人间惨剧最为卑劣。

清军们分工明确,依照着早已打探好的地图分区划户,挨家挨户的搜刮物资,奸淫杀戮。

惨叫声、怒吼声、大笑声、马蹄声......

整个塘栖镇的声音渐渐由杂乱变为平静,随着大火的升腾,这座繁荣的小镇被宣告走向灭亡。

全镇六千余人,仅有数十人因为反应及时,跳水逃生。

塘栖的大火浓烟如此剧烈,自然逃不过明军的斥候们。

当他们将塘栖大火的消息告知自己的上官后,得到的命令只是“继续探明清军动向”,不准有丝毫动作。

因为得不到详细情报的明军总兵们搞不清楚清军这是在干什么。

他们害怕自己轻易出兵,中了清军的埋伏,从而导致世子殿下的围杀计划失败。

因为朱由梓早有军令下达“紧守营盘,扎紧口袋,严禁进取,谨听军令。”

直到从塘栖泅渡而出的幸存之民被散落在周围的明军斥候救下来后,明军总兵们才知道,塘栖镇没了。

可军令在身,加之塘栖已经不存在了,明军们只能将这件事情记在心里,给清人的账单上又添上一笔血债,然后紧守口袋。

另一边,朱由梓的担心,明军总兵们的谨慎确实很有必要。

早已命麾下固山额真摆因兔阿山领着一千满洲骑兵隐藏在暗处的博洛,见直到完成塘栖任务的数千满汉军兵满载而归,明军就如同缩头乌龟一般,只是派出满地的夜不收打探消息,没有一处明军上钩。

只得遗憾的将埋伏在暗处等待冲击被勾引的明军某部,寻求包围圈突破口的摆因兔阿山部撤回,然后下令清杀大营周边十里的明军斥候,且不准留下一个活物。

随着《清杀令》下达,以清军大营为中心,数里范围内上千的满洲骑兵不断与明军精锐斥候夜不收展开了殊死的信息战搏斗。

从战力上来讲,作为明军有史以来最精锐的斥候兵种,夜不收单个战力上并不逊色单个满洲骑兵,甚至可以达到以一敌三。

但能够称之为夜不收的,无一不是战场上的百战精兵,都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老兵。

他们每一个都是明军中的宝贝,是明军的眼睛,整体数量自然是比不上天生长在马背上的满洲骑兵。

于是哪怕夜不收们为了荣誉誓死不退,想要保持着对清军大营的监视,但各部总兵眼看己方本就不多的夜不收损失数量接连激增,不得不下令暂时收回清军十里范围内的夜不收,准备来日再战。

就这样,凭借着兵力优势,博洛在损失了上百名精锐的满洲骑兵后,总算是将己方大营所在十里范围内的明军探子一一清空。

虽然说这样会一定程度上暴露己方的目的,但已经深陷绝地的博洛已经顾不得上许多了。

另一边。

得知清军开始清理己方大营周围的明军斥候,朱由梓与各总兵、参军的猜测一样。

“他们这是要殊死一搏了啊。”

朱由梓喃喃自语,随即眼神坚定的下令道:“给各部总兵传令,清军即将发动突围战,让他们给本世子打起精神来,要是哪一部放跑了博洛,别怪本世子军法无情。”

————

七月浙江,被暑气蒸腾的而雾气勾勒出一副氤氲的江南水墨画。

杭州凌晨的钟声还未敲响,塘栖死寂一般的道路上响起一连串马蹄。

杨承祖看着昨夜带有余温的塘栖镇,眼里只有对生命的冷漠和对功名利禄的渴望。

这次他奉贝勒之命,领着一万六千余汉军,加上一千满洲骑兵,自塘栖渡过运河,攻打新市镇。

博洛贝勒承诺,若他能够突破重围,带回一半人以上,等回到南京,自己便表他为总督,若能够带回那一千满洲骑兵,自己便表他为江南提督,接替李成栋的位置。

之前之所以让李成栋出任江南提督,也是为了让对方专心对付朱由梓。

谁知李成栋不仅无功而返,甚至直接投降了对方,这让博洛气得不轻。

看着运河对岸的朦胧夜色,杨承祖冷笑呢喃道:“李诃子,我一定能够证明,老子比你更厉害。”

由于李成栋自幼为盗,很小的时候就加入了农民军,可以说这一辈子都在为战争而活,所以在军中杨承祖一直被对方压制。

在明军体系中如此,在清军体系中依旧如此,哪怕杨承祖比李成栋更得清人高层欢心,但一到关键时候,清人还是优先想到任用李成栋,而不是自己。

“大人,如今我们已经过了运河,想必明军斥候一定分布在周围,这些斥候便交给您了。”

被指派协助(监督)杨承祖的满洲将领是与博洛同为贝勒的勒克德浑,他一直作为博洛的副手存在。

“放心,明人的骑兵好似羊崽子,一遇到我们满人骑兵,便如同羊遇到狼一样,一击即溃,杨总兵方向做事,探骑方面有我们。”

勒克德浑笑眯眯的给人感觉很和善,但杨承祖知道眼前这人是满洲和硕礼亲王代善的孙子,这一家子都是笑面虎,属于是满洲人中比较阴的那种。

“有贝勒爷您为卑职掠阵,卑职自然后顾无忧,可专心完成博洛贝勒爷的任务了。”

根据博洛的谋划,由杨承祖、勒克德浑领所有汉军,一千满兵,自塘栖渡过运河,先剪除明军在运河以北的斥候,借助满洲骑兵的机动性,突进至德清城下,造成清军攻打德清的样子。

实则由杨承祖领汉军向北攻打驻守在新市镇的李成栋部。

而更深层次的规划,则是两人将所有明军的目光聚集过去后,依旧隐藏在临平山中的博洛亲自带领剩余两千满洲骑兵,择机向西,由崇德与长安镇夹缝中突出。

两路并进,北路带着他们此次南下劫掠的所有金银珠宝,西路轻骑西进。

不管哪路突围成功,至少都能保住清军为数不多的满洲铁骑。

毕竟在清人眼中,汉军损失再多也不心疼,满兵损失上千就足够伤筋动骨。

这就是小族临大国的后果。

算上妇孺老幼总共百多万的满洲人,八旗兵也就十来万,洒在广袤无垠的大明的疆土上,本就杯水车薪。

要是一下子损失三千人,可称得上损失惨重。

这也是为什么博洛要绞尽脑汁,让汉军那一万多人掩护为数不多的三千满洲骑兵突围的原因。